-
冯亦吾 编辑
(1903-2000) 江苏沛县人。原名守道,后改亦吾,亦作一吾,号逸翁,中国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曾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委、北京中山书画社理事兼艺术指导、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 北京卿云书画联谊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书学研究所所长兼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冯亦吾文集》,《书法丛谈》,《书法探求》等。
中文名:冯亦吾
外文名:Feng YI Wu
别名:逸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籍贯:沛县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2000年
毕业院校:平民大学
职业: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
出生地:江苏沛县
代表作品:《冯亦吾文集》,《书法丛谈》,《书法探求》,
职称:教授
青年时期的冯亦吾
1931年先生北上求学,先在北京大学旁听,后考入平民大学新闻系,求学期间即被聘为《北平晚报》记者,勤工俭学。1932年,由教育家、思想家胡石青先生(1880—1941,河南通许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介绍到黎明中学任国文教师。1933年,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师,同时兼职为《北平晚报》撰稿并负责编排副刊。期间,还曾兼任过一年的平民中学教务主任之职。在辅仁大学附中执教的12年中,颇受师生爱戴,得陈垣校长信任和赞许,受其指导阅《四部丛刊》,并从其学习为文做注释的方法。受陈垣校长委托,多次为其校阅稿件。在陈垣校长60寿辰之际,沈兼士等领衔送寿屏,先生则为骈体序文详做注释,陈垣校长则以此注释为话题同先生论治学方法。1936年,兼任《晨报 • 农村研究》副刊主编。1943年至1944年,在辅仁大学附中任教的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讲授社会政策。时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余天休博士主编《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向先生约稿,先生撰写《统制经济研究》《中西节日与民族习惯》《家庭制度之我见》《书画同源考》等文章在该刊上发表。1946年,先生赴东北工作,先后任东北生产管理局专员、产业处副处长、处理处处长、业务处长等职。
《北平晚报》任职的冯亦吾
1947年,兼任辽东学院教授,讲授和研究工商管理。1949年从东北返回北京。1951年后,先后在北京十一中、女十中、五十六中、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师古典文学教学班”、西城区干部业余大学“古典文学班”等处任教职。
冯亦吾
1974年退休。1980年,中山书画社成立,先生被聘为理事兼艺术指导。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国书法家代表大会,先生受邀参加。1983年,北京市书法家协会成立,先生当选为理事。1984年,卿云诗书画联谊社成立,先生担任社长,同年返沛县参加大风笔会,为家乡留下大量墨迹。1986年,卿云诗书画联谊社与长城八达岭特区合编大型画册《长城诗书画》,先生任主编。1989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书学研究所,聘请先生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书学研究所所长。并为《于右任诗集》作序, 1993年10月,为表彰先生为文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及在书法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社、沛县人民政府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举办“祝贺冯亦吾先生从事文教事业70周年书画展览”。1994年,全国百位健康老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皆为一时名流,先生位列其中。1996年2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成立,先生被推选为理事,与张伯驹、王遐举等一起倡导书画活动。 1996年秋,为表彰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沛县成立冯亦吾书艺馆。199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和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教育培训部联合出版并发行《艺海纵横:中国当代著名老书法家》大型系列录像,先生为10位主讲人之一。1998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国际碑林艺术委员会兴建“冯亦吾艺术园”。2020年山东聊城成立冯亦吾书法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徐州电视台“社会大观”栏目、《中国与世界》画报、《中国时代》画报、《人物》杂志、《中国书法》杂志、《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北京科技报》、《中国老年报》、《中国消费者报》等多家媒体曾对先生予以采访和报道。
李德生出席活动剪彩
冯亦吾在书画展开幕式上讲话
李德生与冯亦吾一起观看书画展览
冯亦吾与何鲁丽(左3)陶西平(右5)王迪康(左5)
冯亦吾书法
1974年退休之后,冯亦吾开始全力从事书法创作、诗词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著作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文言虚词释例》《汉赋研究》《中学生文言文选读》《书法丛时代名师谈》《书法探求》《书法名论集》《书法故事》《晚晴书法诗》《书法函授教材(上下册)》《冯亦吾文集》《书法诗百首》《中国书法今鉴》《〈书谱〉解说》《书概〉释义》《韵语自解》《逸翁诗词》《逸翁诗词续集》《晚晴室语》《司空图〈诗品〉解说》《袁枚〈续诗品〉解说》《〈安吴论书〉注释》《书法津梁》《〈郑板桥集〉注释》《〈艺舟双楫〉(论书部分)》《书法名著选讲》《中国书法论稿》《中国书法通史》《书法学概论》《楷书概说》等,还有助手、学生和亲人编辑的《逸翁乡书——冯亦吾与李鸿民信存》《愿结人间翰墨缘——冯亦吾先生事迹报导选辑》《逸翁生平》《历代名媛百咏》等30余种。1983年出版的《书法探求》发行达15万册以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版的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之一;《〈书谱〉解说》接连印刷多次并再版,至今还是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高校教学的重要参考图书之一,在书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1993年出版的《中国书法今鉴》,170万字,成为第一部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全国书法艺术全貌的大型工具书,具有填补书学史空白的意义。
文史交织
家世背景
沛城冯氏家族向有读书、办教育的传统。如民国时期冯氏家族的冯太乙、冯峻山二位先生均为秀才出身,他们在沛县办义学,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当地影响深远。先生年轻时便从二位冯氏家族长辈处借阅古书,受擅长书法的二祖父冯峻山先生影响而产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和强大动力,利用染缸的靛蓝水和旧讲义、旧练习本等材料发奋习书,并经常为街坊邻居和亲戚故旧书写春联和应酬书信等。先生对书法的爱好一直伴随终生。
婚姻家庭
冯亦吾与家人
冯亦吾与夫人张英玉皆为平民大学的进步学生,二人的结合曾引起社会关注。1933年5月31日《北平晚报》,曾以三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题为《冯张婚礼盛况》的报道。
风格特点
冯亦吾把长寿养生总结为:顺其自然、自强不息、诗书自娱。他认为一个人,30岁前是学习阶段,30岁至60岁是职业阶段,60岁以后才是事业阶段。1994年,冯亦吾与冰心、巴金等人同时荣登“中国百名健康老人”荣誉榜。1997年冯亦吾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书法与养生,他非常注重书品和人品的修养。他认为,单纯追求名利,不讲人品,其名声再大,最终也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冯亦吾腾出来家中两间房子作为办公场所,书法收入均用于卿云诗书画社的活动和培养新秀。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冯亦吾列席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他曾建议,中国书法家协会应编写一套书法教科书和一部书法通史及整理历代书法名著,这三件事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冯亦吾在书房
冯亦吾有一套长寿秘诀:站着悬肘而书,如打太极拳 ;坐着凝神而写,如练气功。在他下肢瘫痪、卧床期间,仍念念不忘练字和思考他尚未完成的研究项目,每天要在床上坐起来,身前放个木板,不停地书写着他的翰墨艺术人生,继续为书法艺术做贡献。华国锋为冯亦吾书艺馆亲笔题字题字
启功题写冯亦吾书艺馆
冯亦吾书艺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