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郡 编辑

中国古代行政区名

武阳郡武阳郡

武阳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名。后周末,置魏州治贵乡县。隋初因之。大业初,改为武阳郡。隋末,李密改为魏州。寻为窦建德所据。唐武德四年,复为魏州置总管府,寻改为都督府。

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始置武阳郡,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魏州,武阳郡建置存在仅14年。武阳郡在武水之阳因以为名。 郡治贵乡城,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武阳郡辖十四县,境域大致在今河北、河南、山东之交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武阳郡

政区类别:郡(地级)

始置年代:隋大业三年(607年)

郡治所在:贵乡城(今大名县东北)

所属地区:兖州

下辖地区:十四县

地理位置:今冀鲁豫交界

存在时间:100

建置沿革

编辑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分相州(今安阳市)置魏州,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魏州为武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复改置魏州。

行政区划

编辑
隋代武阳郡统县十四,户二十一万三千三十五。

贵乡县:东魏置。

平邑县,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又置。大业初置武阳郡,并省平邑县入焉。有惬山。

元城县:后齐废。开皇六年复。

马陵县:大业初废入焉。有沙麓山。

繁水县:旧曰昌乐,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后周又置。旧有魏城县,后齐废。开皇初废郡,六年置县,曰繁水。大业初废昌乐县入焉。

魏县:后齐废,开皇六年复。十六年析置漳阴县,大业初省入焉。

莘县:旧曰阳平,后齐改曰乐平。开皇六年复曰阳平,八年改曰清邑,十六年置莘州。大业初州废,改县名莘,又废莘亭县入焉。后周置武阳郡焉,开皇初废。

顿丘县:后齐省,开皇六年置。又有旧阴安县,后齐废。

观城县:旧曰卫国,开皇六年改。

临黄县:后魏置,后齐省,开皇六年复,十六年分置河上县,大业初省入焉。

武阳县:后齐省,后周置。武水开皇十六年置。

馆陶县:旧置毛州,大业初州废。又有旧阳平郡,开皇初废。

堂邑县:开皇六年置。

冠氏县:开皇六年置。聊城旧置南冀州及平原郡,未几,州废。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博州,大业初州废。

典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

志第十九 地理二

河北道

魏州雄,汉魏郡元城县之地。后魏天平二年,分馆陶西界,于今州西北三十里古赵城置贵乡县。后周建德七年,以赵城卑湿,东南移三十里,就孔思集寺为贵乡县。大象二年,于县置魏州。隋改名武阳郡。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为魏州。又分置漳阴县,领贵乡、昌乐、元城、莘、武阳、临黄、观城、顿丘、繁水、魏、冠氏、馆陶、漳阴十三县。

元和郡县图志

卷第十六

◎河北道一

魏州

贡》冀、兖二州之域。在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时为晋地。按沙麓崩,在今元城东南四十里是。战国时为卫、魏二国地。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是也。後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前燕慕容都邺,其魏郡并理於邺中也。後魏於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宣帝大象二年,又於贵乡郡东界置魏州。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置魏州。其年又陷刘黑闼,五年平黑闼,置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六年罢都督,复为州。

太平寰宇记

卷五十四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三

魏州

魏州。魏郡,今理大名、元城二城。《禹贡》兖、冀二州之域。在夏,即为观扈之国,星分毕昂。春秋为晋地,战国为卫、魏二国之境。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并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地是也。后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自汉至魏晋,郡皆在邺。前燕慕容暐都邺,于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静帝大象二年,又于贵乡郡之东界置魏州。隋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为魏州。又分置漳阴郡,领贵乡、昌乐、元城、莘、武阳、临黄、观城、顿丘、繁水、魏、冠氏、馆陶、漳阴十三县。

文献通考

卷三百十七 舆地考三

古兖州

隋代

武阳郡十四县(贵乡 元城 繁水 魏 莘 顿邱 观城 临黄 武阳 武水馆陶 堂氏 冠氏 聊城)

读史方舆纪要

卷十六

北直七

大名府

《禹贡》兖州之域。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晋地。战国属魏。秦属东郡。汉属魏郡时郡治邺。后汉因之按建安十七年,割河内、东郡、巨鹿、广平、赵国十四县以益魏郡。十八年,分置东、西都尉。时魏为曹操封国也。三国魏分置阳平郡。黄初二年,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治元城。晋因之。宋亦为阳平郡,后魏因之治馆陶。后周末,置魏州治贵乡县。隋初因之。大业初,改为武阳郡。隋末,李密改为魏州。寻为窦建德所据。唐武德四年,复为魏州置总管府,寻改为都督府。

下一篇 澶渊

上一篇 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