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 编辑

中国明朝初期政治家

黄福黄福

黄福(1362年-1440年2月7日 ),字如锡,号后乐翁。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中国明朝初期政治家。

黄福在明太祖时中乡试,后由太学生出任项城、清主簿,调金吾前卫、龙江左卫知事、经历,因上疏议政受太祖赏识,超迁工部右侍郎。明成祖时累升为工部尚书,改北平行部尚书(一说刑部尚书)。永乐五年(1407年),以尚书身份成为安南属明时期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安南十九年,威惠兼行。离任时,百姓号泣送别。明仁宗即位,被召还,掌詹事府事。宣德元年(1426年),再领交趾二司事,但因黎利击败明军而被迫回朝,历工部、户部尚书。因刚直为明宣宗与阁臣杨士奇所不喜,在宣德七年(1432年)以“均劳逸”为名,被改为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兵部。明英宗登基后,成为首任南京守备参赞机务,仍兼户部尚书,开留都文官参机务之先河。后加少保。正统五年(1440年),黄福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明宪宗时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黄福立朝四十余年,在两京任尚书三十九年 ,督漕运、议兵屯,老成忠直,刚正廉洁,史称其“操节之正,始终一致” 。有《黄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记》等传世。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黄福

别名:黄忠宣、黄尚书

字:如锡

号:后乐翁

谥号:忠宣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

出生日期:1362年

逝世日期:1440年2月7日

主要成就:治理安南有绩,协助陈瑄治水

主要作品:《黄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记》等

最高官职:南京守备参赞机务、少保兼户部尚书→太保(赠)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有声绩

黄福自幼“风采凝重”。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福中乡试,却在会试中落第,后被批准进入国子监读书。洪武十九年(1386年),以太学生身份被授为项城县主簿,后改清源县主簿,黄福在二县任上都有惠政。后升为金吾前卫知事,不久调为龙江左卫知事,后升龙江左卫经历。尽管身份低微,但黄福仍敢于上书论国家大事,并由此得到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从正七品的经历一举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工部右侍郎 。

二朝坎坷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颇为倚任黄福,曾任命他为四川采访使。

建文元年(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在制定奸党二十九人的名单时,将黄福列入其中。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应天府,推翻建文帝,黄福迎附。随后朱棣称帝,即明成祖。曹国公李景隆指出黄福为奸党,黄福回答道:“臣的确该死,但说臣是奸党,臣心中不服。”成祖不予追问,在七月恢复其官职 。九月,升为工部左侍郎 ,同月再升为工部尚书 。

永乐三年(1405年),在南京的工匠大多死于疫病,左都御史陈上疏将此事归罪于黄福不体恤工匠 ,成祖遂在四月改命他为北京刑部尚书,位在尚书朱浚之下 。次年(1406年)因事连坐,逮捕入锦衣狱。六月被贬为“办事官”(品轶低但实任重),奉命随成国公朱能等立功赎罪 。

两镇交趾

初镇交趾

黄福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黄福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永乐四年(1406年),明军在朱能、张辅的指挥下进攻安南胡朝,黄福被恢复官职,负责总督军饷,调度有方。

永乐五年(1407年),安南平定,朝廷改安南为交趾,史称安南属明时期。六月,成祖命黄福以尚书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当时局势初定,战争不止,而政务却更加繁重。黄福随事制宜,使得各事皆有条理。其上疏请求统一交趾赋税,并酌情从轻。并请求沿江设置卫所和驿站,以方便沟通交流。此外开通经常与盐业交易,使得军队储备有所保证。此外以公田补充官员俸禄不足问题。他还请求广州给予二十万石海运补给,均得到批准。此外,他还对交趾地区进行户籍编制、并定赋税、设置学校并安排教师,数次与当地民众宣谕德意,并严谨下属不要扰民。交趾境内得以稳定。

当时,朝廷中被贬官员往往被谪交趾者众多,黄福加以拯恤,并选有贤才者在当地共事,使至者如归。 镇守交趾的宦官马骐等虐待平民,无人敢抗,唯有黄福屡次裁抑。马骐不服,妄称黄福谋反,成祖说:“这是君子(黄福)不容于小人(马骐)。”在查明后不予追问。

由于马骐为非作歹,激起了交趾许多地方的激变,交趾局势变得严峻起来。黄福除了协助将军李彬全力平定叛乱、重点打击声势最大的黎利以外,还积极对民众采取安抚政策。在黄福等人的恩威并用之下,黎利等人的叛乱一度被平息下去。

短暂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九月,黄福被召还,次月奉命任兼管詹事府事 ,受命辅助太子朱瞻基 。他在交趾任官十九年,到离任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来送别他 。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仁宗驾崩,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九月,黄福与成山侯王通督工建造献陵,三月即修成 。

再至无功

宣德元年(1426年),马骐因虐民而激起交阯民变,当时陈洽以兵部尚书代替黄福管理交趾,屡次上奏乞求黄福回任巡抚。此时黄福正奉使南京、持节册封亲藩,被宣宗召往北京。宣宗对黄福表示,因“交人思卿(黄福)”,希望他“为朕再行” 。宣德二年(1427年)底 ,黄福便以工部尚书兼詹事头衔,负责交趾地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事。

黄福刚到时,黎利的反抗席卷整个交趾,当地行政管理陷入瘫痪,且负责讨伐交趾的安远侯柳升败亡,黄福无法履职,只能逃走。据说在到达支棱关时,他被守关的义兵逮捕,企图自杀。义兵拜下哭泣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如果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黎利听后亦称:“中国(指明朝)派遣的交趾官员,如果人人都如黄尚书这样,我们又怎会谋反?”于是派人去保护黄福,赠送白金粮食,命部下阮孚礼送其出境。 黄福在到达龙州后,把所得之财全部交公。回朝后,担任行在(北京)工部尚书。

遍历六卿

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 ,黄福与平江伯陈瑄一同管理漕运,并商议令各地漕粮运抵淮安与瓜州,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以免除其因漕运而耽误农忙。宣宗批准该策。明朝漕运改为兑运,自此为始。

宣德五年(1430年),黄福陈言进行兵屯的重要性,以解决饥荒。宣宗批准,并命吏部郎中赵新等人负责管理屯田,而由黄福任总裁。此后改为行在户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在宫中浏览黄福呈上的《漕事便宜疏》,并向阁臣杨士奇出示,问道:“黄福的言语智虑深远,六卿中有谁可以媲比的?”杨士奇答:“黄福受知于太祖(朱元璋),正直明果,一心为国家。永乐初年,在任北京行部,其抚恤民苦;在交趾从官时,总裁藩宪。其所有成就,的确是六卿都无法比及的。黄福现在已经七十岁了,现在后进的年轻人都在公堂里做事,而黄福是四朝重臣,却仍然朝夕奔走而劳苦,这的确不是国家优老敬贤之道啊。”宣宗听后称:“如果不是您说朕还真不知。”杨士奇又称:“南京为国家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黄福老成忠直,无论缓急均可倚仗。”宣宗表示同意,次日命黄福任南京户部尚书。

宣德八年(1433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事。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同月便命黄福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遇事同“(李)隆及太监王景弘等计议而行”,以稳固“根本之地”,仍兼管南京户部 。二月,黄福被加授为少保 。阶官自荣禄大夫累进为光禄大夫。南京文臣参机务的惯例,自黄福开始。李隆在任上多采纳黄福建言,二人相处融洽,使得南京政肃民安。

逝世及赠谥

正统四年(1439年)冬,黄福染病,仍强撑病体议事。到第二年的正月五日(1440年2月7日),他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黄福去世后,朝廷一直没有给予赠谥,群臣纷纷议论不平。直到成化(1465年-1487年)初年,朝廷才追赠其为太保,谥号“忠宣”。

主要影响

编辑
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黄福最重要的事迹当属在交趾近二十年的为官经历。

在交趾期间,黄福的工作困难重重:

首先,因为明军常年驻扎在此,进行平叛事宜,使黄福的权限被限制。他的主要工作是保障军队的粮草供给。同时还需要负责保障城郊安全、恢复农业生产、征收赋税及清查人口等事务。

其次,黄福还需要尽力协调好官府中明朝官员与安南官员之间的关系。在布政司衙门所在的城市,仅有少数安南人占据要职。至于黄福可用的明朝官员,大多来自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区,这些人往往是在会试中失利,并自愿前往家乡附近的边界地区接受不太受欢迎的职位,于是被派往交趾任职。他们并没有担任地方官员的经验,难以胜任其职。为此,黄福常留心于流放到交趾的廷臣及地方大员,其中一些刚好可以为其所用。不过,在他的整个任期内,缺乏德才兼备且经验丰富的官员这一问题始终阻碍着交趾布政司的正常运转。

第三个难题是镇守中官的设置,他们或是充任监军,或是被授以特殊职责,管理金银矿藏、珍珠捕捞和对外贸易等。这些宦官可以直接与朝廷联系,并且完全不受黄福的制约。他们的肆意妄为使安南人极为愤怒,为当地的治理制造了难度。

尽管困难重重,黄福还是努力完成其多方面的职责,并且在军事或防务方面也毫无保留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与后陈朝简定帝陈頠陈季扩的战斗中,黄福提议用新的方法为军队补给,并另从广东通过海路转运调来了上千石粮草。永乐八年(1410年),他引入了开中法,通过发放盐引成功吸引了云南等地的商人运输粮食以供应驻扎于交趾的大军。为了节省军需补给,黄福还将荒芜的公田分配给各级官员耕种,以代替俸粮。并且出于健全、便利和安全的考虑,黄福倡议开通进入广西的另一条道路,即沿海岸抵达钦州,再溯钦江前往广东灵山,最后取郁江水路直达广西;此外,他还建议在沿途广设卫所和驿站。

黄福对当地财政尤为关注。他于永乐六年(1408年)提出的首批建议之一即是请求统一税收标准,并减免赋税,以赢取当地民心。由于永乐六年(1408年)至永乐十二年(1414年)间的叛乱进一步波及交趾布政司的更多地区,所以税收问题在当时仍然十分关键。而官员们在推行新税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永乐八年(1410年)以及永乐九年(1411年),黄福两次建议朝廷采取措施保证当地各级官员数量充足,并且对具有一定技能及经验的安南官员、中国官员一视同仁,以维持当地人民友好合作的态度。 一些交趾籍官员在黄福手下担任了相当重要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政绩。如莫勋先任江州知府,后升任布政司左参政;胡度任义安知府;阮如偶任都指挥佥事等:他们在任职期间都与黄福密切配合,为稳定交趾局势尽职尽责。还有一部分人士留在中国做官,如交趾人王汝相曾担任山东布政司左参政、王阶鲁任山西布政司左参议,这些人成为明政府的一支地方统治力量。

黄福还建议采取措施改善安南学者及文人的教育环境。当时布政使司在十二个府、十九个州以及六十二个县设置了府、州、县儒学;在六个府、十四个州和二十六个县设置了阴阳学;在五个府、十三个州和三十一个县设置了医学;在三个府、十六个州和五十六个县设置了僧纲、正、会司;而且特别在六个府、十五个州和三十七个县设置了道纪、正、会司,这是黄福在当地推行汉化政策最重要的步骤。

黄福还完善了交趾地区的科举制度,使之与内地等同起来。在当地,可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然后再到国内参加会试,考中者为进士。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了大批当地有才能的人。黄福这种重视文化教育、用儒家思想感化人民的做法给安南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交趾社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明朝宣德年间,明军撤出交趾后,明朝的汉化政策大部分被黎利废除,唯独黄福颁布的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得到继续发展。

历史评价

编辑
解缙:“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朱高炽:“卿国家老成人,久劳于外。”

朱瞻基:

卿在交阯垂二十年,积有惠爱,人心悦服。今黎利构逆,皆有司失于抚绥所致。交阯望卿之来,如赤子之慕慈母。

卿前在交阯,笃效勤诚,积有惠爱,孚于一方。先皇帝嘉念老诚,万里召还,俾辅朕躬。今交阯之民思卿不已,朕固不欲卿去左右而重违民意,其为朕再往镇之。

尔(黄)福清忠正直、秉爱民之诚,(阮)勋忠敬纯良、坚事君之节,皆先朝老成。

卿国之大臣,朕所倚任。

福言智虑深远。

黎利:“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杨士奇:

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国家。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及使交阯,总籓宪,具有成绩,诚六卿所不及。

福老成忠直,缓急可倚。

福在交阯十有馀年,处事甚得人心……盖福为人廉洁正直,刚果无私,且明识大体。身虽老病,念念在公。官虽贵显,不营私蓄。四十年来,大臣之中正色居官,少见其比……今黄福比前之得赠谥者历官尤久,效劳尤多,操节之正,始终一致。

三四十年间,士奇所接名卿大臣若东莱黄公,其可谓有志于希文(范仲淹)而无愧者也。公禀刚毅之资,持正直之节,怀忠厚之志,负远大之器,风裁凝重,器量宏伟。而表里洞达,博学好古,笃信不疑,不苟为同,不矫为异,不为势拘,不为祸慑,惟义是循,惟道是行,岂非士之卓然者欤!

公自小官至一品,始终以国家生民为心,尝取希文语,名其退食之堂曰“后乐”。临大事,决大议,众或掩阿,公独奋断;众或辟易,公独勇往。人有善告,乐从如流;发好辟谀,无所顾忌。下人有过,多见优容。所与交游,必辅于道。忧国忘家,老而弥笃。所得俸赐,率分族姻,属圹之日,室无百缗。平生立心行事,一以不昧天理为主。

朱祁镇:

切见南京户部尚书黄福,老成忠直,宜敕令就彼参赞机务,庶无疏失。

卿历事祖宗四十余年,老成忠直,厥绩茂著。

柯暹:“一寸丹心八十年,五朝元老独推贤。自天恩礼应难幸,随地哀吟重可怜。报国惟存忧国志,盖棺曾乏买棺钱,只愁太史书难尽,抆泪还题与后传。”

黄福黄福

徐咸:“祖宗时,中外大臣亦多久任,如蹇忠定在吏部三十余年,夏忠靖在户部二十八年,胡忠安在礼部三十二年,三杨在阁下俱三四十年,黄忠宣镇交趾二十年,周文襄巡抚南圻二十二年,于肃愍巡抚河南、山西一十八年,王忠肃巡抚辽东十余年,在吏部十六年。委任既专,声望益重,此所以得行其志也。”

唐枢:

忧国爱民,老而弥笃。

论本朝人物,至三杨、黄、夏诸君子,辄举手加额,见名臣像不能不敛容,有而信决,善恶之机挺乎自树,岂不伟耶?

项笃寿:“黎利之变,陈洽、柳升皆大臣死贼手,黄公独免,其惠泽诚固结其心也。孔子曰:‘忠信蛮貊可行。’信哉!”

郭子章:“国朝交州既平,以黄福守之则治,及黄福去而交州始乱。由是观之,取播易、守播难。臣窃意以为文臣中,必如裴度杨於陵、黄福之治蔡、齐、交州而后播可守也,武臣中必如曹翰之安燕云而后播可守也。”

严从简:“按交趾之复陷为夷也,如唐河北再失。乃由于宰相失谋所致,而岂黎利之善用兵乎!使当时留张英公镇守其地,不使马骐监军,虽反侧无患;不召黄如锡还朝,遣张英公讨黎利,贼旦夕可平者。”

李贽:“公秉心正大,义利介然。天下士大夫,毋论识不识,皆知其为君子。斥奸辟谀,无所顾忌,忧国忘家,老而弥笃。禄赐分赡族姻,属纩之日,室无百缗。”

张岱:“新造之邦,下民新附,非以宽简之牧推心置腹,则反侧之民鲜有不燮。黄忠宣在交趾十九年,而交人爱戴如去父母,诚非一朝一夕之故矣。而马骐肆虐,卒坏安南,后其能再戢乎哉!总之,撤还英国,改任忠宣,皆是朝廷失著,而寝至割弃交趾,谓非职是故哉!”

张燧:“国朝名臣久任,唯蹇义秉铨,夏原吉握利权,皆二十七年。黄福尚书两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九年。胡濙大宗伯三十二年。周忱巡抚江南二十二年。文经武纬,各尽其长,章程故在,乃今又弗然矣。”

谷应泰:“所可异者,太祖使沐英取云南,即留英世镇滇中;成祖使张辅取交趾,不以辅留镇彼国,二十年后,并召还黄福。祸发于中官,乱成于庸帅,斋貂、多鱼,特儆漏师,短辕<上牜下屯>犊,必败乃公。”

张廷玉等:“成祖因季犛纂立,兴师问罪以彰天讨,求陈氏后不得,从而郡县其地,得取乱侮亡之道矣。蛮疆险远,易动难驯,数年之间叛者数起,柳升以轻敌丧师,王通以畏怯弃地。虽黄福惠爱在交,叛人心折,而大势已去,再至无功。”

轶事典故

编辑

一心奉公

黄福为人礼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仕六朝,多有建树。他为人正直清廉并宽恕他人,为官不为赫名而行事细无不谨。此外,黄福自奉节约,家人仅给衣食,所得俸禄,却只用来解决宾客亲戚的穷困。明成祖曾写出大臣十人的名字,命学士解缙评价,只有黄福得“秉心易直,确乎有守”,对他没有任何贬词。

一次,成祖命黄福与蹇义等人下棋,黄福答道:“臣不懂得下棋。”成祖询问原因,黄福解释道:“臣幼时父亲、老师十分严格,只是教臣读书,不让臣下棋,所以不会。”

黄福参赞南京时,曾经坐于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一侧。杨士奇得知后托人传话说:“怎么有身为孤卿而坐在一旁的事?”黄福听后,只是说:“哪有让少保去参赞守备的?”于是不再改变。当时李隆对待黄福非常恭敬。李隆退下后,即推黄福为上座,黄福也不推辞。

杨士奇在省墓时途径南京,听闻黄福得病后赶往看望。黄福惊称:“您辅佐幼主,一日不可离开左右,奈何跑到这么远处?”杨士奇深表叹服。

扬名南交

黄福在交趾任职近二十年,其政绩和声誉得到广泛的传播,许多年以后,安南人民仍难以忘怀。 明英宗时,兵部侍郎徐琦出使安南完毕,偕同安南使者入朝,黄福与他们在南京石城门外相见。有人指着黄福问安南来使道:“你认识这位大人么?”来使答道:“南交的草木都知道大人之名,我又怎会不识?”

主要作品

编辑
黄福在安南上任期间,紧张工作之余,还结合实地考察,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地理、山川、掌故等作了记述,撰写了《安南事宜》、《奉使安南水程日记》(一卷)、《后乐堂使交文集》(十七卷)等著作,成为后人研究当时安南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的重要参考文献。

黄福的著作在其身后被整理为《黄忠宣公家集》三十卷、《黄忠宣集》十八卷(明嘉靖年间冯时雍刻本作《黄忠宣公文集》十三卷、别集六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八卷 ),另有《后乐续集》等传世。

《皇明经世文编》录有《黄忠宣文集》一卷。

人际关系

编辑
儿子:黄琮,在黄福死后编纂其遗著,整理《黄忠宣集》。

后世纪念

编辑

墓葬

黄福墓位于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西北,原昌邑县印刷厂东,墓室为石头结构。原有封土高约10米,四周围有砖墙,院门向东,并有台阶数级可攀。院内植松柏,墓前有杨士奇所撰墓碑两块,墓道两旁有石人、石马,为明代御葬。抗日战争期间,墓室被盗;“文革”期间,围墙被拆,石人、石马被砸。1979年被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祀典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因莱州知府常道奏请,明世宗特准昌邑县奉祀黄福。

史料索引

编辑
《黄忠宣神道碑》

《国琛集·上卷》

《今献备遗·卷九》

《续藏书·卷八·靖难名臣》

《国朝献徵录·卷三十一·南京守备参赞机务少保兼户部尚书黄福传》

《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下一篇 李士桢

上一篇 大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