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佗五禽戏 编辑
华佗五禽戏,流行于安徽省亳州市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东汉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规律,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华佗五禽戏,五种动作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如能经常坚持综合练习,就能起到调养精神、调养气血、补益脏腑、通经活络等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Ⅵ-63。
中文名:华佗五禽戏
申报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遗产编号:Ⅵ-63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遗产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非遗级别:国家级
《庄子》中曾这样描写:“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这其中的“熊经鸟伸”,就是对古代养生之士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的描写。
东汉时期的华佗继承了前人的导引术,同时根据自己的中医理论基础,创编了较为完善的五禽戏,世人将其称为“华佗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
关于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期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也与此基本相同。这些史料有力地证明了华佗编创五禽戏确有其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佗五禽戏有了很大发展,各种导引术专著和导引图相继出现,名目更加繁多。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龙导、虎引、熊经、龟咽、鸟伸、猿据”等各种名称。
隋唐时期,华佗五禽戏更为流行。唐代诗人柳宗元有“闻道遍为五禽戏”的诗句,宋代陆游也有“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防效五禽”“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的诗句。可见在隋唐,两宋时期,华佗五禽戏便以其蕴含的深邃的中医原理和古老的养生妙谛而广为传播。
明清时期,华佗五禽戏有了较大发展,研究专著不断问世。影响较大的有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他将华佗五禽戏的动作精心绘成图案,编入《夷门广牍赤凤髓》一书。清代曹若水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都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这些五禽戏功法与《养性延命录》所载的有较大出入,五禽动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虎、熊、鹿、猿、鸟”。但其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五禽的动作,而且还有神态上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18世纪晚期,华佗五禽戏由法国传教士Amiot传入欧洲,不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触到华佗五禽戏,还在国际层面上,对现代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虎戏。习练虎戏时,需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三次,然后引腰、昂头,如虎行步,前进、后退七步。虎戏气势威猛,能升肾水之气以固肾,肾气固则精气足,气足则五脏六腑皆固。久练能通督脉,督脉通诸脉皆通,精力自然充沛。
二、鹿戏。习练鹿戏时,需双足着地,回头顾盼两次,然后左脚右伸、右脚左伸两到三次。较之虎戏的威猛,鹿戏则显得安详,需要以意领气,气蓄于丹田,能使气盈溢而散布到人体内各处,配合呼吸,气行血走,血液循环周流。正如华佗所述,血脉通,病不得生。
三、熊戏。习练熊戏时,需仰卧,两手抱膝抬头,躯体向左、右倾侧着地各七次,然后蹲起,双手左右按地。熊戏沉稳,模仿熊的形象,取其体笨力大敦厚之性。习练时,意随形动,形随意动,达到形意一体。熊戏主脾胃,练熊戏能起到四肢筋腱﹑肌肉发达、增长力气、灵活关节、强身壮体的作用。
四、猿戏。习练猿戏时,需双手攀物悬空,伸缩躯体七次,或以下肢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然后手钩物体做引体向上七次。猿戏灵巧,仿效猿的动作,外可练肢体灵活,内可抑情志动荡,即可练心。心神主血脉,血脉疏通可提神,因此久练猿戏,能够灵活脑筋、增强记忆、开阔心胸,也可防治健忘,心脑等疾病。
五、鸟戏。习练鸟戏时,需一足立地,两臂张开做鸟飞状。然后取坐位,下肢伸直,弯腰用手摸,再屈伸两臂各七次。鸟戏轻盈,仿效鸟展翅飞翔的动作,具有气脉、增强肺活量、疏通经络、灵活关节、疏导真气通三关达顶门之效,使上下运行而得安静,神静则气足,气足而生精,精溢而化气,从而达到精、气、神三元合一,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传承价值
华佗五禽戏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群众健身文化的发展变迁,开创了祛病健身的体育医疗先河,展现了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的深厚审美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养生医疗价值。
华佗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孕育、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与哲学、文学、美学等其他文化形态相互交流与渗透,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等都得以体现。五禽戏内和五行,外和三才,仿生自然,和谐统一,从动作、节奏和风格上都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自然万物为一体”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境美。
传承人物
董文焕,男,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编号:04-1744,项目名称:华佗五禽戏,安徽省亳州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获得“华佗五禽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华佗五禽戏项目保护单位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评估合格。
2018年5月,“传承非遗符号精神,弘扬传统养生文化”,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功夫空间联合发起的“跟传承人学非遗”公益活动在亳州市展览馆举行。
2018年9月8日上午,2018世界健身气功日主场活动暨第十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在安徽亳州开幕。
2020年9月10日上午,2020年全国健身气功网络视频系列大赛之五禽戏暨第十二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拉开序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