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择端 编辑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 又字文友。 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之一。
张择端自幼好学,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 张择端生活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的北宋末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此画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于繁杂间游刃有余,实为中国古代绘画之瑰宝。此外,还有《金明池争标图》传世,亦为艺术杰作。
别名:张正道
字:正道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
出生日期:约 1085年
逝世日期:1145年
主要成就:中国绘画大师
主要作品:《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
本名: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图2
张择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的这85个字的跋文,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唯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依据皆源于这71个字。 张著本人也没有确切的生卒年记载,《中州集》卷七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著,字仲扬,永安人。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诗名,召见应制,称旨,特恩授监御府书画。” 可知张著为《清明上河图》作跋,是在其进入金内府的前19年,当时张著应该比较年轻。
张著的跋文中所记张择端和作品的介绍,是引自《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是最早著录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信息。可惜《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张著的跋文中,知道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的一点情况,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才由此传名于后世。
在没有其它可靠的、新的资料之前,我们也仅能从张著的这71个字题跋里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了。
图3 清明上河图 全图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画作介绍
图4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在它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观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清明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创作背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图5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
在绘画题材方面,《清明上河图》突破了唐以来的人物画主要以宗教活动和贵族生活为题材的范围,开始努力表现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场面。而规模之大,场面之宏,人物之多,描写之细腻、逼真、生动,艺术技巧之高超、纯熟,都是古来仅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以人物为主的风俗画,发展到宋代,已经注意到人物与情境的完善融合,使之水乳交融,开拓出了新的境界,特别是在描写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趣方面,更是冲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这对以后民间年画如《西湖景》《姑苏万年桥》《三十六行》等,也是一种启迪。历史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
研究著作
类型 | 名称 | 出版社 |
---|---|---|
--- | 《清明上河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 | 朝花美术出版社 |
独奏,重奏 | 《清明上河图》 |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
话剧 | 《清明上河图》 | --- |
叙述“青年画家”张择端,一心想为汴京描绘一幅“全景图”,却得不到“主流美术圈”的认可和帮助。但是,微服出访的公主“柔儿”十分赏识他并且暗生情愫。在柔儿的举荐下,张择端以“翰林院画师”的身份从事创作,却也因为公主必须通过远嫁的方式与金议和,皇上欲把画完长卷的张择端投入牢狱……仅仅在史书上被介绍了几十字的张择端,就被编剧自圆其说成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时间 | 电视剧名称 | 明星 | 饰演人物 |
---|---|---|---|
1998年 | 《清明上河图》 | 张择端 | |
2007年 | 《清风明月佳人》 | 王伯人 | 张择端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