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水城 编辑
是指山西沁县利用本地自然风光,开发生态资源。“北方水城”就是这样一个项目。2007年11月,沁县开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优势、谋发展”大讨论,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了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发展战略。整个工程为三期分步骤推进和实施:一期工程(2008~2010);二期工程(2011~2013);三期工程(2014~2016)
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瘦西湖、东湖和南湖工程,在县城形成以西湖为中心的东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环绕;二期工程(2011年~2013年),完成县城水系建设,修复疏浚漳河、下曲峪河、小河、迎春河、实施圪芦河(湖)引水工程,连接北海和西湖,在县城初步形成五水交汇;三期工程(2014年~2016年),搞好全县河流水系规划建设,把县城境内能够连接的主要河流、湖泊、塘坝都贯通连接,不能纳入全县水系的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全县有水,碧水长流。形成绿色、特色、山光水色和工商贸、科教游为一体,湖光山色,最宜人居,具有南国风韵、北国风情的三晋最佳旅游胜地和商贾名城。
中文名:北方水城
地理位置:山西沁县
著名景点:西湖水库、北海公园、漳源湖
建立时间:2007年11月
远景规划
北方水城
山西沁县将出现这样的美景:一座古朴而具有风韵的老城“坐”在水上,清澈晶莹的河水围城缓缓流过。护城河的两侧形成风光美如画的一条彩带。西湖水库、北海公园、漳源湖等湖泊像颗颗珍珠镶嵌在这条彩带上。关帝庙牌坊、龙珠古寺、玉皇大帝塑像等像闪闪发光的明珠,使这条彩带五彩斑斓。西湖泛舟、华灯水景、映日荷花、假山喷泉等美景,让这条彩带风光迷人。
这里不是江南水乡乌镇;这里不是杭州西湖;这里不是扬州瘦西湖;而是正在建设中的“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山西沁县。
沁县介绍
沁县在巍巍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是山西119个县中(96个有煤炭的县例外)仅有的几个拥有生态风光的县之一。
沁县,大自然的特别钟情,使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汇。水,给予这个县生命之魂。
沁县,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让这里的土地肥沃滴油,粮田连片无垠。土,给予这个县生命之根。
沁县,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这里风光美如画。景,给予这个县风情万种。
沁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距太原百公里,交通发达,风光迷人,是山西黄土高坡、煤海之中的一点“绿”。现在全县17万人正举倾城之力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
资源地介绍
开发沁县生态资源。
山西119个县中有96个县有煤炭资源,沁县是山西少数没有煤炭资源的几个县之一。近年来,当众多县靠煤炭富起来之后,沁县2007年全县人均GDP仅4259元,不到长治市所属县、区平均的1/3。全县产生了“资源缺乏症”、“致富无望症”。全县人气不高、才气不旺,甚至有人讲沁县“运气不好”,问题的根源是思想封闭保守。
县委与县政府新班子上任后,展开了是资源缺乏还是资源未开发的调研及思想大解放讨论,通过全县三干会、人大、政协等各种会议的演讲和宣传,使全县17万人认识到,沁县煤炭资源短缺,但水及风光资源在全省乃至华北却独一无二。“水、土、人、邻”等是沁县的四大优势。
资源优势
水是沁县最大的、最为独特的优势资源,拥有湖泊数量全省最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长治市的2倍,全省的3倍,泉水星罗棋布,大小河流交汇纵横,且全是源头活水,水质好,无污染。有华北地区最大、日流量万吨的后泉、元王天然优质矿泉水等地层泉眼26处,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地矿资源显示,沁县境内水体80%源于300米~400米以下三迭纪岩的深层地下水,源源不断、经久不绝,土壤肥沃,养分充足。全县1300平方公里,素有“一圪垯土”之称。森林覆盖率达32.5%。全县属于丘陵山区北温带气候,是全省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人杰地灵,质朴守信。沁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设县较早的县份之一,素有耕读传家之风,被誉为文化之乡。北魏时期的民间石刻南涅水石刻堪称全国民间石刻瑰宝。“三弦书”古韵悠扬。良相吴琠为沁州人,清廉、和谐的典型代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辅相成,相得成趣,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必要条件。
项目蓝图
绘制“北方水城”蓝图
2007年11月,沁县开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优势、谋发展”大讨论,又征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了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发展战略。
项目一期
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瘦西湖、东湖和南湖工程,在县城形成以西湖为中心的东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环绕;二期工程(2011年~2013年),完成县城水系建设,修复疏浚漳河、下曲峪河、小河、迎春河、实施圪芦河(湖)引水工程,连接北海和西湖,在县城初步形成五水交汇;三期工程(2014年~2016年),搞好全县河流水系规划建设,把县城境内能够连接的主要河流、湖泊、塘坝都贯通连接,不能纳入全县水系的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全县有水,碧水长流。形成绿色、特色、山光水色和工商贸、科教游为一体,湖光山色,最宜人居,具有南国风韵、北国风情的三晋最佳旅游胜地和商贾名城。
以水为魂
创造水城靓丽品牌,打好四个攻坚战:一是基础设施攻坚战。包括县城街路新建改建工程、全县出境道路建设工程和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构建城乡、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二是水系建设攻坚战。主要包括县城水系湖泊建设治理工程、河道建设治理工程以及全县外围水系工程三大块。三是标志性工程建设攻坚战。建设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沁州体育馆、教育园区、小河开发区等“三馆四区”的工程。四是水城绿化攻坚战。围绕水城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一路、一河、一环、三园、四景的绿化工程。
以土为根
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确定农业发展的战略是建设两个园区、培植三大优势。建设一个占地1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一个标准化的规模种植、养殖园区。培植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品牌,在经济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基地化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
以工为重
依托周边强企富县。结合实际,依托周边抓工业,延伸农业抓工业,承接转移抓工业,重点培育焦炭、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煤化工、电力等五大产业,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建好“一个园区”,即:依托华安焦化,建设尧山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要把尧山工业园区打造成产值达200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沁县工业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点:二是抓好“三个一批”。救活一批原有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和濒临倒闭的企业;壮大一批像沁州黄、唯思可达、佳美等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企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新型工业大项目。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富裕沁县。“意莫高于民,行莫厚于乐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始终不能忘记”:一是始终不能忘记沁县是山区、老区、欠发达区、贫困地区,还有不少特殊的人群生活困难:二是始终不能忘记我们的先辈都是农民,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对不起农民就是不孝子孙:三是始终不能忘记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改善民生也是政绩。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认真解决好关注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三大问题。
现在沁县以四湖环抱、五水环绕、水魂神韵为水带,以县城为中心形成蓝天碧水、湖光山色,建设具有江南风韵和北国风情的休闲旅游“北方水城”。将来游客很可能形成一种感受——“早知有沁州水城,何必下江南”。
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北方水城的口号“五湖四海 沁州胸怀”
2009年5月28日—6月3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办了北方水城“首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龙舟邀请赛”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素有“千泉之县”之称的沁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11年,沁县依托其丰富的水域资源、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在全省贫困地区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沁县特色的农业崛起之路。 近年来,沁县充分挖掘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潜力,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战略的实施,使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作为沁县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沁州黄集团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带动5万余户农民增收,而且成为沁县建设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企业。2010年,沁州黄小米产业已发展到10万亩,年产沁州黄谷子3500万公斤。今年,沁州黄集团开发的“谷子爱”营养小米粉投产,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5万农户户均可增收3000元。
在设施蔬菜产业方面,2008年以来,沁县培育了葆源蔬菜公司,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格局。目前,全县已发展设施蔬菜大棚10000多座,年产蔬菜2亿公斤,农民年增收1.98亿元。
沁县的核桃产业已经发展到7万亩,培育了牛寺、漳源两个专业乡镇,朝仁、交口、桃园等186个核桃专业村。去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385万公斤,收益1.58亿元。
良性循环助发展
发展“一村一品”,就是为了延伸农村产业链,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建设现代大农业一流强县,使之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载体。那么,如何寻找富有特色的良性循环模式呢?
在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实践中,沁县探索出了“市场+公司+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一村一品”优势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大措施谋跨越
为推进“一村一品”顺利实施,沁县采取了四大措施,首先是理清思路,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潜在资源优势,生产富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通过资源开发实现产品—商品—名品和品种—品质—品牌的跨越与提升;其次是明确目标,依托“村”的区域,“品”的优势产业,“量”的持续扩大,尊重资源、尊重历史,从资源优势和历史产业中优胜劣汰;第三是培育龙头,重点培育和扶持了沁州黄集团、葆源蔬菜公司等龙头企业,并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是科技支撑。先后聘请了山东寿光、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到沁县,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十二五”期间,沁县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县的目标,把“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建成为集约的现代农业、有机的营养农业、好看的休闲农业、抢手的市场农业、好价的高效农业、持续的发展农业,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翻两番的目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