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编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一所高中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尉氏三中成立于1903年。现有南校区、洧川校区、北校区和第三初中(2013年成立)四个校区。学校占地422亩,学校另有在建新校区,新校区规划总占地约550亩, 现有教职工1063人,在校学生21100人。

1958年1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三中“勤工俭学”的事迹,并在头版配发社论《两个好榜样》,向全国推介经验。

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8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

2005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先后荣获有“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等多项先进称号。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外文名:NO3.high school of weishi county henan

简称:尉氏三中

创办时间:1903年

办学性质:公立高中

校训:勤俭为学 进取卓越

主要奖项:国家级绿色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

主要奖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知名校友:钱国玉王成喜

所属地区:开封市尉氏县

类型:教育

属性:普通高中

主要院系:洧川校区、南校区、北校区

现任校长:李振华

现任党委书记:王毓杰

办学历史

编辑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校址位于洧川镇东街路南“洧阳书院”旧址。时名洧川高等学堂,相当于现在初中。

1916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

1919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校”,学制2年。

1923年学校更名为“洧川县立第一完全小学”。

1932年秋,学校恢复初级中学建制,改名“洧川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3月,洧川县解放,洧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在洧川中学旧址,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学校——洧川县立初级中学。

1953年春,学校更名为洧川第一初级中学。

1954年秋,洧川县并入长葛县,学校更名为长葛县第三初级中学。

1958年10月底,根据康生指示,学校改为三中人民公社。接着又与洧川人民公社合并,把全公社的中小学合并成洧川人民公社综合学院。

1965年8月,长葛县所属的洧川、朱曲、大马、岗李4个公社划属尉氏县管辖。学校随行政区划改名为尉氏县第三初级中学。

1969年暑期,学校下放到洧川公社管辖。学校更名为“洧川五七高中”。

1973年春,学校收归尉氏县文教局管辖,又改名尉氏县第三中学。

1999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2005年11月,尉氏三中和原尉氏一中、一中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尉氏三中,原尉氏一中为尉氏三中南校区,原一中分校为尉氏三中北校区,原尉氏三中称尉氏三中洧川校区。

2013年,县教育局为了体现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连续性,把第三初级中学确立为尉氏三中初中部,划归尉氏三中管理。

办学条件

编辑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422亩,现有教职工1063人,在校学生21100人。

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8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百年校庆活动,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2005年11月在市县领导的指导下,尉氏三中和原尉氏一中,一中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尉氏三中,原尉氏一中为尉氏三中南校区,原一中分校为尉氏三中北校区,原尉氏三中称尉氏三中洧川校区。

2005年12月,尉氏三中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从此尉氏三中洧川校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特别是现任三中洧川校区领导班子正率领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上下同心,依靠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准备努力铸造尉氏三中新的百年辉煌,为新时期中原教育史书写更为灿烂的新的篇章!

尉氏县第三中学

新校区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选址在尉氏主城区西北部,北临北三环,南接纬八路、东邻西环路、西连纵五路,规划总占地约550亩,总投资约11亿元。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组团、实验组团、宿舍组团、食堂、礼堂、图书馆、行政楼、浴室、看台和大门等,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21.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4500平方米。在进行主体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含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36座、排球场30座,道路、广场及硬化11.9万平方米,绿化12.8万平方米。

硬件设施

尉氏县第三中学拥有优美的教学、工作、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每个教室配有大彩电,筹建了两个微机室和两个语音室,全新的理、化、生实验室设备,能满足高中所有实验课的实验,每个教研组都装配有电脑,安装了“一网通”双向教学评估系统。

2002年又新建了高标准的餐厅礼堂、学生公寓楼、教工家属楼,极大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条件。

办学成果

编辑

学生成绩

在教学方面,严格遵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安排课程,实施教学活动。放手推行“以教学为中心”,提出了“遵循大纲、紧扣教材、狠抓双基、培养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组织教师骨干奔赴北京、天津、杭州、上海、山东荣城、湖北天门、福州等地学习教学经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从1979年本校首届有高中毕业生到1985年共毕业1317人,升入高等院校510人,升学率为38.7%。1981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宫结实,以全省外语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成为尉氏三中第一个升入北大的学生。

2003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实验基地。在体育方面:学校成立体育卫生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在抓好常规体育教学的同时,抓好师生体育健身和竞赛体育活动,保证了“两操、两课、两活动”的开展,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每年给学生检查一次身体、每学期给学生测试一至两次视力,记入学生的健康卡片。

从1980年开始按国家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每年进行“达标”测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体育达标率由1980年的38.8%上升到1984年的93%,名列全省第一。荣获省体育达标一等奖。

1985年,开封市教委在本校举行了市属五县一郊体育教学观摩课。竞技体育也连创佳绩:在1980年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获男女队总分第一名;1983年县中学生篮球赛中获男女冠军;1984年开封市高中毕业生田径运动会上获5个单项第一名、14个县单项第一名,占全县的80%,18人进入前5名,占全县的66%。

教师荣誉

10年来,教师在市以上学术会上交流或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奖10余篇,有148位学生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奖的11人。有1304名学生升入大专院校学习。

学校荣誉

尉氏县第三中学尉氏县第三中学

学校曾获得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双优单位等荣誉称号。

1979至1985年连续被评为地区、县教育先进单位和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1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984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81年以来,连年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2年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并赴京参加表彰会。

1981年被省政府确立为河南省首批 办好的重点中学,1983年获“两部一委”执行“两个暂行规定”的合格单位。

文化传统

编辑

德育

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创文明单位、文明标兵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制定了尊师公约、爱生公约、请假制度、寝室制度、集体办公制度、三好学生条件、先进班集体条件、优秀干部条件,模范团员条件、文明礼貌评比条件和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文明标兵标准,建立了以党支部、团委会、工会、学生会、班主任、班委会为基本力量的思想工作队伍,采用疏导、谈心、严要求、树榜样、联系实际、 因人施教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首先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统一到培育“四有”新人上来。

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重点,以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主要采取学习校史、继承传统;主题集会、理解校训;升降国旗、热爱祖国;学生值周、自我教育;文艺活动、陶冶情操;开展军训、增强纪律;观看影片、寓教于乐;联系家庭、内外结合;组织参观、热爱社会;游艺游戏、潜移默化;评比三好、扬先促后等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勤工俭学

尉氏县第三中学尉氏县第三中学

学校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时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和实施了一套使勤工俭学活动经常化的制度:一、劳动教育制度。把其列入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周两节劳动课,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即为学校勤工俭学的光荣传统教育。二、责任管理制度。

学校的80亩农场、大田承包给工人,每班只在老师的指导下种生物教学实验田,收入的40%归班级所有。三、自我服务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建校,二是师生间的自我服务,包括洗衣、缀扣、拆洗被褥、理发等,使学生既养成劳动习惯、学习生活能力,又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校办工厂主要从事维修校舍、制作教具及师生生活设备等改善办学条件的服务。四、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制度。特别是生物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尽量组织学生到现场授课。

劳动教育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校办工厂、农场承包给工人经营,共有15个项目,校园经济产值32.5万元,纯收入11.1万元,从业人员37人。其中安置教师家属、子女18人。

10年来,学校连年获得市、县勤工俭学或校在智育方面: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制定了优化教学的56条原则,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探索实验了提问法、谈话法,讲、读、练三结合等教学法和语文课六课型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和外语课的整体教学法,高中三年级的讲练考评法。

并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等都作了具体要求。学校还针对老教师陆续退休,青年教师逐年增多的情况,采取了以师带徒、听课、达标进修、召开学生座谈会、课堂教学评估、组织观摩课、评选优质课、交流经验等方法,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还倡导教师书写教学论文进行交流,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科竞赛,选拔优秀者参加市、省、全国组织的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

尉氏县第三中学尉氏县第三中学

首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上好体育课,其次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师生的体育活动。坚持开展三操(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每年都举办眼保健操、广播操、拔河、越野等群众性比赛活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校平均年达标率在95.6%。其三,抓竞技体育。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球类和田径。组织有男、女篮球队、坚持业余严格训练。田径项目有:男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男子3000米,女子5000米及400米、800米、1600米接力,男女铅球、铁饼、手榴弹、标枪、跳高、跳远、男子三级跳和男女110米低栏等20多个。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运动会,学生参赛率80%左右。在参加各级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曾获开封市教育局课间操比赛先进奖、市教委、体委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教委、体委体育器材完备优秀奖、省教委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8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计委、劳动部授予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教育贡献

尉氏县第三中学尉氏县第三中学

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是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作风。如对1981——1983年升入郑州大学的19名学生调查,9名担任班委以上的干部,60%被评为三好学生。

其次是就业的学生成为农业战线的骨干力量,据对洧川、朱曲两乡1979——1983年回乡的434名毕业生调查,升学的103人占24%,参加工作的35人、当民师的10人、参军的6人、自谋职业的9人。当农民的262人中:有4人成为干部、5人成为重点户、专业户、5人成为技术工人。

洧川乡的503名基层干部中,三中毕业的195人、占38.3%,其三、科学实验获得成功。为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对6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实验,在当地推广了8种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还用墨西哥大穗分别同可可瑞特和意大利3号杂交,培育出“三中一号”、“三中二号”小麦优良品种,在当地普及。

还进行了玉米引种实验在当地推广,成为当地的当家农作物,还获得了小麦、油菜的辐射育种和小麦不育系转种实验的成功。其四,增加了学校收入,劳动建校节约资金2万多元,农作物收入每年27万斤粮食、35万斤蔬菜补助于师生生活,校办工厂制作体育器材50多种、教学、生活设备1946件、教具124件,节约资金12万元,为群众义务修理电影机、电视机及家用电器1万余部、缝纫机500余部、手表300余块、还为农村义务培训了100多名无线电技术人员。

教育理念

1986至1995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国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党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确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不但是劳动者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在农场种地,学校培养的劳动者也不只是种地的农民和做工的工人,应该是更多更优的科技工作者。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校训。在抓好德育、体育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及教学中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并开始了对特长生的培养。

这十年间,针对生增强、校舍不足且年久待修的状况。首先集中财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男女生寝楼(两座93间计2461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教师住房56套、办公楼(含图书楼)1515平方米、绿化美化了校园,硬化了校内道路、篮球场,改善了办学条件。

地理位置

编辑

河南尉氏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