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达生 编辑

原睢杞太特委书记、独立团政委

韩达生(1905—1941年),男,汉族,河南省杞县人。 1922年,韩达生考入开封第二中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向往民主,追求真理,与芝圃等一起创建青年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后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河南青年社”。1925年3月,他组织创办了会刊《我们的通讯》。同年5月,他经马沛毅、彭振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中共杞县地委委员兼团地委书记。1927年,为配合北伐军北上,他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杞县农民暴动,并一举攻克和占领县城。1927年,他奉命到团河南省委工作,并于1928年2月,当选为团省委常委。1929年初,他到信阳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32年之后经党组织介绍先后到偃师中学及辉县、伊阳县等地以教书为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他任中共洛宁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秋调水东地区任睢杞太特委书记,殚精竭虑,舍生忘死,对水东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41年4月,在杞县南梁寨战斗中不幸被国民党军队八十一师所俘,后被秘密杀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韩达生

别名:原名德荫,号绍棠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河南杞县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41年

毕业院校:开封第二中学

人物生平

编辑
韩达生是杞县韩楼村人。他长期领导军民坚持水东地区的抗战,对水东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41年4月,在杞县南梁寨战斗中,韩达生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所俘,惨遭杀害,年仅36岁。

年轻时立下革命壮志

韩达生,原名德荫,号绍棠,曾化名毅夫。1905年,韩达生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喜欢读史书,尤其爱听父亲讲历史人物的故事。 1919年,14岁的韩达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杞县甲种农校。17岁时,韩达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第二中学。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他开始向往民主、追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当时,杞县有位拔贡,名叫孟墅垣(昭朴),积极支持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在杞县黉学内开设私塾。韩达生、吴芝圃、张海峰等经常到这里学习,孟墅垣除向学生讲授古文、四书外,还向学生介绍《饮冰室文集》和新的报纸杂志,开拓学生的眼界。韩达生等在老师的支持下萌发了进步思想,他们拥护真理、拥护科学、拥护民主,追求光明的前途,希望有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和平、统一的国家。后来,韩达生与张海峰、吴芝圃等人创建了青年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后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1925年3月,韩达生等创办了会刊《我们的通讯》,作为联络会员、交流思想、扩大宣传的阵地。经过半年多的学习,韩达生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5月,经马沛毅、彭振刚介绍,韩达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惨案发生后,韩达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几位青年深入杞县农村进行反帝宣传、开展募捐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

为了吸引、团结更多青年学生,韩达生、吴芝圃等根据开封团地委的建议,将“社会科学研究会”改为“河南青年社”,作为团的外围组织,1925年8月,“河南青年社”在开封大纸坊街二中成立。随后数月,开封各中等学校建立了支社,社员有200多人。后来,这些人大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少人成为河南省党、团骨干。

白色恐怖下的坚强战士

1926年3月,中共杞县地委成立,韩达生任委员,兼任共青团地委书记。他深入农村办夜校,向农民讲解革命道理,并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和青年社,推动杞县农民开展运动。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河南已组织起来的群众革命情绪更加高涨。1927年4月中旬,北伐军进入河南,一路所向披靡。此时,豫东各县的军阀部队集结到了京广线上,正是举行农民武装暴动的大好时机。根据党中央在武昌召开的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精神,韩达生协助省农协主席萧人鹄、地委书记吴芝圃,经过周密准备,领导杞县1万多农民武装于5月下旬举行了暴动,一举攻克杞县县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杞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在市民的欢呼声中,韩达生与萧人鹄、吴芝圃等人骑马率农民自卫军秩序井然地开进县城。为扩大政治影响,这天上午,在杞县黉学院内召开了群众大会,韩达生代表中共杞县地委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阐述农民暴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革命目的。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屠刀对准革命者,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7月,韩达生被调到共青团河南省委工作,化名毅夫。为掩护省委机关,他以在火车站做生意为职业,携带家眷,住在开封背街小巷里,白天躲避敌人的搜捕,夜间复写文件。1927年至1929年,中共河南省委多次遭到破坏,一些同志被杀害。在日趋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韩达生虽成为敌人追捕的主要目标,却一直坚持斗争。

1934年,韩达生同吴芝圃到上海寻找党组织,不料地址变动,未能找到。在此期间,因在他住室搜出进步书籍,国民党将他押送上海警备司令部。审讯中,敌人对他施以酷刑。韩达生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情操。敌人得不到需要的口供,只得将其无罪释放。

1937年年初,中共豫西工委调韩达生和曲乃生同去洛宁县工作。曲乃生任洛宁中学校长,韩达生任该校语文教员。韩达生、曲乃生、贺崇升组成中共洛宁县委,韩达生任书记。之后,豫西特委将洛宁县委改为洛宁中心县委,韩达生仍任书记,领导洛宁、宜阳、新安、渑池等县党的工作。韩达生以洛宁中学语文教师身份作掩护,一面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一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1937年冬,韩达生等人开办了农村抗日救亡工作人员训练班。1938年夏,又开办了农村教师训练班。此时,日军大兵压境,中原危急,国民党河南当局号召各县成立国民义勇军。韩达生利用这个合法名义,开办了义勇军政工人员训练班,并规定上述3个训练班的学习内容是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群众工作、游击战术、政治常识等。训练班先后为党培养了数百名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威震敌胆的睢杞太独立团

1939年,韩达生根据上级安排到了水东,很快组建起党的组织,由他和兰侨、杜省吾、马一鸣等组成了睢杞太特委,韩达生任书记,随后他又抓紧整顿恢复了县级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各地抗日武装力量有了发展和壮大。上级把原来互不相属的抗日武装统一整顿改编,在睢杞独立团的基础上,组建成1000多人的睢杞太独立团。为了组建睢杞太独立团,韩达生经常化装成小商贩,推着独轮车或挑着货物走乡串户;有时扮成教师,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往来于城乡之间,动员组织青年投身抗日队伍。他走到哪里,就与那里的群众一起吃住。数九寒天,他在地上撒一层麦秸就睡。没有粮食吃,他就嚼红芋片、花生饼充饥,有时连树皮、草根都吃不到,他就勒紧腰带,饿着肚子坚持工作。

独立团成立后,士气高昂,在邢口、瓦岗等几次战斗中初露锋芒,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独立团初战胜利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抗日热潮在水东地区涌动。

1940年2月,韩达生奉命离开豫西到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涡阳县新兴镇任特委书记兼睢杞太独立团政委。

1941年2月,国民党八十一师纠集地方武装,将睢杞太独立团驻地包围,韩达生率部突围未成,不幸被俘。在狱中,韩达生虽受严刑逼供,但未暴露团政委身份,经多方营救,被取保释放。1941年4月,韩达生和党、政、军机关及一部分部队驻在杞县圉镇镇南的梁寨等村,准备召开扩大会议,布置扩军和保卫麦收工作。这时,国民党八十一师偷渡黄河,对这3个村庄进行突然袭击。韩达生率部英勇还击,不幸被俘。同时被俘的还有太康县委书记刘振邦、太康县委委员郑杰、睢杞太独立团参谋闫斌、副官安卓然和一些掉队的伤病员、探亲家属等20多人。不久,韩达生被敌人杀害,沉尸于黄河,年仅36岁。

人物纪念

编辑
韩达生英勇就义后,睢杞太地区人民长时间沉浸在极度悲痛中,豫皖苏边区领导为失去一个卓越的共产党领导人而惋惜。吴芝圃为失去亲密战友而痛心流泪。为了纪念他,1944年8月,豫皖苏边区将杞县、通许、陈留三县结合部命名为“达生县抗日民主政府”。

下一篇 王介夫

上一篇 吴芝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