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政变 编辑

词语解释

宫廷政变,通常指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权力而发动的一场斗争,有流血的,也有不流血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它与皇权相终始,而以人治为基础。

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篡夺王位的事件,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宫廷政变

外文名:Palace coup

实质:不流血的,有成功的

特点:皇权相终始

发动原因

编辑
宫廷政变的发动者,绝大部分为了个人或派系(集团)的权力,谈不上理想,只存在野心,往往具有孤注一掷的可怕的冒险性,欲望淹没了理智。但极少数也有正义性进步性,例如“戊戌变法”和后党发动的“戊戌政变”是两种概念,两种性质,但如果变法成功,后党下台、坐牢,实际也是一场政变,不过是良性的。

人的权欲是没有底的,因此,宫廷政变也就层出不穷。天子至尊,君临四海,应该不再有权力的争夺了,可是他还得防止文臣武将侵犯他的权力,哪怕是很细小的;防止异己者损害他的尊严,因而仍然有斗争,多是采用突击性的手段,例如清圣祖即位之初的对付鳌拜仁宗即位之初的对付和珅,这两人都属于贵族集团,如不剪除,新君的权力便得不到保障,实际上也是宫廷政变,只是由皇帝这方面来发动。中国的宫廷政变,说来远流长,西周初年的管蔡之叛,就是一场未遂的宫廷政变,嵇康即曾为管蔡鸣不平,说二人是怀忠抱诚。为杜甫称为“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宫廷政变、杀兄灭弟之后攫取帝位,今人李宗吾的《厚黑学》即以唐太宗为代表。宋初的烛影摇红故事,至今仍为宫闱间一大疑案。少数民族如辽、金、元的宫廷政变,也是史不绝书,那位以荒淫出名的海陵王完颜亮,也是得天下于宫廷政变。到了明代,惠帝即位才四年,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即发动宫廷政变,还说他要效法周公辅成王。

中国宫廷政变所以特别频繁,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王后宫之多内宠,由多妻而多子,由多子而造成储位之争,明知这是要用生命作代价,但因天无二日,大家就愿做扑灯之蛾,康熙朝因争储位而投入哄斗的漩涡就有九个。还有一点,由于多妻,使妇女(后妃)也进入政变的行列,本书前部分写的孝庄太后,后部分写的孝钦太后,两人在清代历史上起的作用虽不相同,却都是聪明而富于才能、善用权谋,以孤儿寡妇之身,在宫廷政变中十分活跃的妇女。

满清

编辑
清人发迹于游牧,君主虽也多妻,尚无预立太子以及立嫡立贤之制,入关后,因受汉化影响,到了第二代康熙朝,为了储位之争,纠纷延续父子两朝,骨肉相残,大狱频兴,牵连受祸的为数极多,自圣祖晚年至世宗初期,为宫廷政变一个高潮。但圣祖晚年,政局逐渐倾斜,大臣的朋党因储位之争而不断起伏,世宗即位后,以铁腕而大事整顿,言出令随,雷厉风行,清除了许多积弊,开乾隆朝宏迈之局,而大清帝国的绝对专制,也至雍正朝而完固。他的儿子高宗,能在和平环境中顺利取得帝位,则又与乃父的惩前毖后,秘密建储的预谋大有关系。

第二个高潮则是文宗在热河逝世后,由垂帘听政而使孝钦初露锋芒,促成辛酉政变,三十余年后又有戊戌政变,六十余岁的文宗遗孀那拉氏,却成为政变舞台上唱大轴的主角。但自戊戌以后,大清帝国的命运日益暗淡,列强势力已经威胁到卧榻之侧,皇权已经残缺,那拉氏要想废德宗而另立大阿哥,也深恐洋人要干预而未果,这以后谁都没有发动宫廷政变的力量了。

宫廷政变的核心是权力之争,环绕这一核心,诸如结党营私钩心斗角、看风驶舵、投井下石、翻覆无常、泄愤报怨(如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孝钦与肃顺等)一系列现象,就像万花筒那样摇滚于政变的风头浪口中,也是很自然的规律,于是大家都成为失控的野马,什么残忍卑鄙的手段都用得出,对于心理学家,倒是很现成的研究史料。今天有些家庭纠纷中的父子结怨、兄弟狠斗的事例,读了本书中的某些故事后,也会引起您的兴趣和思考,历史的镜子虽然已蒙上灰尘,但当我们抹去灰尘,擦亮镜子后,仍然可以窥见活动着的影子。

下一篇 陈厉公

上一篇 陈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