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抱玉 编辑
李抱玉(704年—777年),初名安重璋,河西人,唐朝中期名将,右武侯大将军安兴贵曾孙。
李抱玉家族世代居住于河西,以善养名马而闻名。李抱玉在西州长大,爱好骑射,熟识军事。安史之乱时,被赐姓李氏,改名抱玉。李抱玉随李光弼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累官泽潞节度使、司徒。兼任凤翔节度使时,平定溃卒与乡村亡徒组成的叛军。他为唐朝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深受唐代宗恩宠,史称其“兼三节度、三副元帅,位望隆赫”,官至河西陇右副元帅、凤翔泽潞节度使、同平章事,封凉国公。他镇守凤翔十余年,虽无破虏之功,但境内比较安定,颇为当时所称赞。
大历十二年(777年),李抱玉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太保,谥号“昭武”。
别名:安重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粟特
出生地:河西
出生日期:704年
逝世日期:777年
主要成就:固守河阳,收复怀州;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
本名:李抱玉
官职:河西陇右副元帅、凤翔泽潞节度使
爵位:凉国公
追赠:太保
谥号:昭武
脱颖而出
李抱玉本名安重璋,家族世代居住在河西, 擅长饲养名马,为时人所称颂。他的侄儿们,有的迁居京城,成了儒生,和儒士结成了亲家,逐渐受到了儒士的影响。安重璋从小在西州长大,喜欢骑马射箭,经常在军营任随从,沉着、坚毅、有计谋、忠诚并细心谨慎。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于至德二年(757年)五月赐安重璋姓李氏,改名李抱玉。
乾元初年(758年) ,太尉李光弼命他任偏将,多次立有功绩,很快脱颖而出。
大破叛军
乾元二年(759年),从特进官、右羽林大将军、知军事,升任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代理御史中丞,郑、陈、颍、亳四州节度。
太上皇唐玄宗以其战河西有功,为其改名抱玉。
当时史思明攻陷了洛阳,李光弼据守河阳,叛军兵力正强,李光弼对李抱玉说:“您能替我守两天南城吗?”李抱玉说:“过了两天怎么办?”李光弼说:“过了两天没有救兵来,可以放弃城池。”叛军元帅周挚率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抵达南城,要攻城,李抱玉就骗他们说:“我军粮食吃完了,明天就投降。”叛军很高兴,收兵等他们投降。李抱玉因此能修好守卫设施,第二天,他坚守城墙求战。叛军因被骗发怒而猛烈攻城。李抱玉乘叛军没防备进攻,内外夹攻,杀死了很多叛军,周挚军退却了。李光弼亲自率军守中赎城,周挚放弃南城进攻中赎城,没获胜,就整顿军队要攻北城。李光弼率军出城进攻,大败叛军。固守河阳,收复怀州,他的功劳都最大,因此升任泽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
剿平匪乱
唐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任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李抱玉多次上书恳辞王爵,代宗只好改封其为凉国公,拜为司徒。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陷京师长安,代宗逃到陕州。各军散兵和各地亡命之徒聚集成为草寇,京城南边子午等五条山谷的草寇对百姓危害较大。代宗派薛景仙任五谷使,率军征讨,几个月都没有获胜,于是下诏命李抱玉为凤翔节度使讨伐草寇。李抱玉探听到匪首住处,先派兵分别驻守各条山谷,又出奇兵暗暗派几百名精兵从洋州进攻草寇。匪首高玉正和众匪首聚会,突然被几十名精兵抓获,于是又大举搜捕匪首,把他们都杀了,其余匪徒不攻自散,十天以内五谷都平定了。因此升任司空,其他职务和过去一样。
抵御吐蕃
当时吐蕃每年进犯边境,代宗认为岐阳是国家西边的大门,靠李抱玉镇守,对他无比宠信,提拔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判梁州事,同时兼任三道节度,又掌管凤翔、潞、梁三大府,官任三公。
李抱玉认为职务太高,坚持上奏恳切辞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等官职,又请辞兵部尚书。代宗赞赏他的谦逊礼让,下诏允准。李抱玉镇守凤翔十多年,虽无破虏之功,但境内比较安定,颇受时人的赞扬。
大历十二(777年),李抱玉去世,代宗非常悲痛,为此罢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昭武。
刘昫:①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义之行,有唐之良将也。且如农隙教潞人之射,数骑入武俊之营,非有奇谋,孰能如是。惜乎服食求仙,为药所误。王虔休不党僭命,有足可嘉;卢从史动多怀奸,自贻伊戚。芃则老也知足,澄则过而改图。元素为御史时,执德不回;居大夫日,其心甚短。因缘七出,益露丑声,善少恶多,又何足算。 ②抱玉、抱真,我朝良将。虔休之心,亦多可尚。史怀奸谋,芃将禄让。澄迷却行,素贪一响。吾谁与欺,岂如忠谅。
宋祁:抱玉在镇十馀年,虽无破虏功,而禁暴安人,为将臣之良。
陈宏谋:唐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钺。虽老奸巨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如高仙芝、封常清、李光弼、来瑱、李抱玉、段秀实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曾祖:安兴贵,右武候大将军、凉国公。
祖父:安文生,不仕。
父亲:安忠敬,鄯州都督。
从弟:李抱真,字太玄,昭义军节度使,追赠太保。
儿子:李自正,字尚贞,少府监,袭凉国公。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