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勋 编辑
李建勋(?-952年),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宰相,太师李德诚之子。
李德诚是吴国权臣徐温的女婿,起家为升州巡官,一直效力于徐氏幕府,后又担任李昪的副使,参与了李昪的称帝密谋,在李昪建立南唐的过程中有佐命之功。他在李昪一朝担任宰相七年,虽一度被免,但很快复职,官至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李璟即位后,出为昭武军节度使,保大四年(946年)又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入相,后进位司空,最终以司徒致仕,隐居于钟山。保大十年(952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为靖。
李建勋少好学,工诗文,在金陵时与沈彬、孙鲂结为诗社,是南唐白体诗坛的主要奠基者,“其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全唐诗》存诗一卷 。
全名:李建勋
别名:钟山公
字:致尧
谥号:靖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陵
逝世日期:952年
主要成就:辅佐李昪建立南唐
主要作品:《李建勋集》二十卷
最高官职:司空、右仆射等
所属政权:吴国→南唐
早年经历
李建勋是吴国(唐末割据政权)开国功臣李德诚第四子,少年时便勤奋好学,善写文章,尤工于诗词。
天祐五年(908年),吴国权臣徐温弑杀了国主杨渥,拥立其弟杨隆演,控制了吴国政权。 李德诚当时正镇守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有秉烛夜出的习惯,结果被徐温探知。润州与国都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仅有一江之隔,徐温担心李德诚生变,便将他由润州远调到江州(治今江西九江)。李德诚心怀不安,于是将李建勋送到徐温身边。徐温非常喜欢李建勋,不但消除了对李德诚的疑心,还将女儿嫁给李建勋为妻。李建勋却一直行事低调,结交的都是些寒门之士,平时更是闭门不问世事。
佐幕徐氏
天祐十二年(915年),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遥决军国大政,后又于天祐十四年(917年)移镇升州(后改称金陵府,治今江苏南京)。 李建勋乃于此时入仕,起家为升州巡官,此后便一直在徐温的幕府效力,至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病逝后又继续效力于其子徐知询。 当时,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在广陵以宰相执政。 他和李建勋关系甚好,多有书信往来。
太和元年(929年),徐知询试图与徐知诰争夺吴国的控制权,却被徐知诰诱入朝中,失去了兵权。徐知诰由此彻底掌握了吴国军政大权。 当时,徐氏幕府的一众僚属皆散去,唯有李建勋一直追随徐知询。
太和三年(931年),徐知诰效仿徐温旧例,以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之职出镇金陵,建立霸府,遥控朝政。 李建勋又被任命为节度副使,随徐知诰赴金陵。 当时,徐知诰“权位日隆”,举国皆知其有代吴之势。但他担心众心不附,想等国主杨溥(杨隆演之弟,时已称帝)死后再行篡国。 李建勋却在太和六年(934年)时和行军司马徐玠力劝徐知诰“早从民望”,尽快代吴称帝。徐知诰由此态度大为转变。 此后,李建勋与徐玠、周宗、孙晟等皆参预了徐知诰的“代吴秘计”。
担任宰相
天祚二年(936年),时任镇南军节度使的李德诚在李建勋的谋划下 ,以吴国元老的身份推戴徐知诰。他先到广陵请杨溥禅位,随后又到金陵向徐知诰劝进。 杨溥于次年(937年)正式下诏禅位。徐知诰在金陵受禅称帝,改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建立了齐国。 李建勋作为吴国的中书侍郎 ,因“预禅代之谋”,以本官加授同平章事衔,成为齐国的宰相,后又进拜左仆射,加监修国史,领滑州节度使。 其妻徐氏则被封为广德长公主。
升元二年(738年),徐知诰为了继续消除杨氏在国内的影响力,将禅帝杨溥迁离广陵旧宫。李建勋以宰相身份充任迎让皇使,负责将杨氏一族迁往润州丹杨宫(原润州牙城)。 后来,徐知诰又自称是唐朝宗室的后人,在徐氏宗亲及李建勋、宋齐丘等群臣的奏请下,于次年(739年)改姓名为李昪,同时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后世史家所称的南唐。
升元五年(741年),李建勋有一次上疏言事,本以为奏疏会留中不发,结果却被交付有司予以执行。他因所奏“事挟爱憎”,暗中将奏疏取出加以修改,事发遭到弹劾。(还有一种说法则称,李建勋一次建议对一些政事进行改革,认为此举“事大体重”不宜由臣下提出,主张由皇帝下旨推行。他不等李昪同意,便让中书舍人起草诏书。常梦锡弹劾其“擅造制书,归怨于上”。)当时,李建勋担任宰相已有五年,在一众宰相中居位最久。李昪本就不愿让大臣久居相位,早有罢免李建勋之意,于是顺势免去其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等职,“罢归私第”。 广德公主为此入见李昪,指责他忘却旧交。李昪称与李建勋的“骨肉之情”始终未变,随后召李建勋入宫,多番慰勉,不久又让他官复原职,仍为宰相。
保大元年(943年),李昪病逝,元宗李璟即位。李建勋作为开国功臣,又是皇室姻戚,深为李璟所礼遇。李璟平时都尊称李建勋为史馆(李建勋有监修国史的宰相加衔,俗称史馆相),从不直呼其名。 但李建勋却并不看好李璟,认为李璟“未必能守先朝基业”。 当年四月,李建勋被免去宰相职务,以昭武军节度使出镇抚州。
保大四年(946年),李建勋自抚州入朝,被授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再次担任宰相。
退隐及病逝
李建勋后来又进位司空。他在钟山营建园林,平时悠游山水,多次上表称病“乞骸骨”,最终以司徒的身份致仕,赐号钟山公。广德公主亦自号钟山老媪。夫妻二人从此隐于钟山。
保大十年(952年),李建勋病逝,被追赠太保,谥号为靖。
政治
推动禅代:李建勋在吴国末年时力劝李昪(徐知诰)代吴称帝,并积极参与了李昪的篡国密谋,还谋划让父亲李德诚以吴国元老的身份公开推戴李昪。
议定礼制:李建勋在升元三年(939年)时还参与议定郊祀之礼,建议遵循唐制,以高祖李渊“配天于圜丘”,以孝德皇帝李荣(李昪生父)“配上帝于明堂”。此议最终被李昪批准执行。
文学
李建勋是南唐诗坛“白体”诗的代表人物,早年便在金陵与沈彬、孙鲂结为诗社,互相往来酬唱,始开南唐宗白之风气,成为南唐宗白诗坛的奠基者。
李建勋的诗歌创作主要师法白居易的闲适诗,按其人生经历分为前期为官时期和后期归隐时期。前期诗歌主要是应酬增答之作和一些艳体诗,风格是轻柔婉媚的;后期诗歌主要是一些感伤诗和闲适诗,诗风走向浅易平淡,多表现出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思想。《玉壶清话》称其诗“少尤浮靡,晚年方造平淡”,罗宗强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称他“于感情细腻的抒发中追求平淡”。
从李建勋诗作的整体来看,无论是即事感怀诗、酬答寄赠诗还是咏物写景诗,都有一定的佳句,但细品却少了格局和气势。《唐才子传》便称其“能文赋诗,琢练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语”,究其原因,一是写景咏物而少有寄托,二是意向简单重复且多为花草,很少选取波澜壮阔的意象。
先见之明
李建勋病逝前,留有遗言称:“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我能得善终已是幸事。我死之后,只需以素服入殓,不要筑坟树碑,以免日后被人掘毁。”南唐灭亡时,金陵城外的公卿坟墓被吴越军挖掘殆尽。唯有李建勋因无人知其坟墓所在,免遭此祸。
以诗言志
李建勋致仕后,曾有人对他道:“您尚未年老,又无大病,如今退隐是在效仿九华先生吗?”九华先生就是宋齐丘,为官期间多次以退隐邀名。李建勋笑道:“我平生常嗤笑宋公在出仕、隐退之事上的轻率举动,又怎会效仿于他。不过是自知不能长寿,想过几年安闲的生活罢了。”他还做诗表明志向,其中有句称:“桃花流水须相信,不学刘郎去又来。”
李建勋诗作颇丰,清代《全唐诗》将其诗编为一卷,收录有诗作94首,另有残句3联。
妻子:徐氏,徐温之女,李昪的义妹,吴国时封杞国君,南唐建立后进封广德长公主。
女儿:李进晖,在润州本起寺出家为尼,一直活到北宋真宗年间。
《马氏南唐书·卷十》
《陆氏南唐书·卷九》
《唐才子传·卷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