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仁波切 编辑

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朱沽(或译祖古)传承

大司徒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藏文 ཏའི་སི་ཏུ་ རིན་པོ་ཆེ་ Tai Situ Rinpoche), 广定大司徒巴,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朱沽(或译祖古)传承,自中国明代时的丘吉嘉称(第一世),1407年被明成祖封为“广定大司徒”,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当今传承者为其第十二世1954年转世的贝玛-东由-宁杰-旺波,由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认证,现为第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多杰的上师。广定大司徒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一个化身,其祖庭为西藏八蚌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司徒仁波切

藏文: ཏའི་སི་ཏུ་ རིན་པོ་ཆེ་

汉语释义

编辑
“大司徒”这个头衔,也就是印度“大成就者”(Mahāsiddhas, 即great accomplishers)的译语,这些大成就者以他们的圣行及神迹而出名。依据传统,大司徒是弥勒菩萨(Maitreya)的化身,即未来佛,从释尊的年代开始,他曾多次以印度与西藏瑜珈士的形像化现。

仁波切(Rinpoche),西藏语的字义是“大宝尊”,用于称呼西藏佛法的成就者,意为如宝贵人。在香港依广东话音译作宁波车、仁宝哲,是对藏传佛教上师的一种尊称。在西藏与不丹,此词单独使用时,亦指莲花生大士。有三种人会被称仁波切,一是转世高僧而被认证;二是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者。

西藏传承文化

编辑
西藏的世系传承,或曰一位转世喇嘛的传记,通常都包含有这位转世者的传承及历史,因为当今之世的色身,只是前身暂住于世的一个不同的身体,而他已经证悟的本质是相同的。事实上在西藏的传统里,有数百位的“朱沽”被认证,每一座寺庙不论其规模大小,通常都会有多位朱沽驻锡在那里。其中有些转世喇嘛,因其崇高的地位,对他们常住之处及行脚的区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大司徒(Tai Situpa)仁波切(在台湾又译作泰锡度仁波切)在转世的谱系里,已是第十二世,他的谱系可溯及超过千年之远。他的历史,是东藏,特别是康区 (Kham),在宗教与学术发展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康区也就是他的主要驻锡寺庙八蚌寺(Palpung)所在地。

传记中所记载的大成就者,是以多必巴(Dombipa)化现,多必巴是摩揭陀国(Magadha)的国王,也是扉入帕的弟子,是一位圣者,在他未放弃一切,选择在荒野中的修观生活之前,他已经秘密地修持密续达十二年之久。他的另一个化身是登玛·策梦 (Denma Tsemang),是莲花生大师二十五位主要弟子之一,他以超人的记忆力著称。玛尔巴是西藏最早的重要转世者之一(1012-1097),他到印度去取经,带回了那若巴的传承,和一些其他的教法,以及他所翻译的经文。他共去了三次印度,他的传记是佛教行者最感兴趣的。他是位有家室的人,是一位农夫,在各方面他都算是个坏脾气的人,当他的爱子早夭之时,他经验到人世的无常,但是此间在他贤慧的妻子达梅玛(Dagmema)的协助下,他仍努力把学术与实修两者融入他的世俗日常生活之中。

历任

编辑
第一世大司徒却吉嘉辰(Chokyi Gyaltsen,1377-1448)

第二世大司徒 塔西南嘉(Tashi Namgyal,1450-1497),

第三世大司徒 塔西巴就(Tashi Paljor,1498-1541),

第四世大司徒 仁波切却吉枸恰(Chokyi Gocha,1542-1585),

第五世大司徒 却吉嘉辰帕桑(Chokyi Gyaltsen Palsang,1586-1657)

第六世大司徒 米放却嘉热添(Mipham Chogyal Rabten,1658-1682)

第七世大司徒 仁波切玛维宁玛(Mawe Nyima,1683-1698),

第八世大司徒 仁波切却吉炯聂(Chokyi Jungne,1700-1774),

第九世大司徒 仁波切贝玛宁杰汪波(Pema Nyinje Wangpo,1774-1853),

第十世大司徒 贝玛昆桑(Pema Kunsang,1854-1885)

第十一世大司徒 贝玛汪却嘉波(Pema Wangchok Gyalpo,1886-1952),

第十二世大司徒 仁波切贝玛东由宁杰(Pema Tonyo Nyinje),生于公元1954年。

下一篇 庶出

上一篇 绛曲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