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编辑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职工750人。其中科技人员618人、科技支撑人员1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平台、5个上海市平台、11个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职工750人。其中科技人员618人、科技支撑人员1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平台、5个上海市平台、11个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溯本求源
1928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位于霞飞路899号(现淮海中路1337号);8月,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的中央陶瓷试验场成立,依托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开始了中国陶瓷工艺技术研究。
1929年6月,中央陶瓷试验场为中央政府制作仿古瓷80件,已成为现今存世的“民国瓷”精品之一。
1933年10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迁入上海白利南路(现长宁路865号)的“理工实验馆”。
1934年7月,根据中央研究院指令,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接管化学所的玻璃试验场。
1935年12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陶瓷试验场从南京迁至上海本部,建立了陶瓷工场,致力于陶瓷、玻璃和耐火材料的研究。
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大门
工程研究所之中央陶瓷试验场职员及技师合影
陶瓷试验场工艺人员正在绘制彩瓶
原国立中央研究院上海理工实验馆
国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左三)、工程研究所周仁所长(右二)
主实验楼(系建造于1935年的原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棉纺织染
内迁昆明
1938年3月,奉“国立中央研究院”令,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内迁昆明,重建玻璃试验场和陶瓷工场。
1945年9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昆明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
1946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离开昆明返沪,在白利南路(现长宁路865号)重建和修复各实验楼馆,并留下部分为昆明工作站(现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内迁昆明时的工程研究所办公楼
新中国成立
1950年5月,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建立的15个研究机构之一,专攻陶瓷、冶金、玻璃三大学科领域。
1953年1月,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并设窑业组。
1956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原窑业组改名为硅酸盐研究室。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室划归冶金陶瓷研究所,并入硅酸盐研究室。
1959年1月,上海三民玻璃厂划归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作为硅酸盐研究室附属玻璃工厂(定名为红星工厂)。
冶陶所窑业组工作人员在棉纺织馆前(1956)
独立建所
195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并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嘉定北门冶陶所所属工厂设立新型硅酸盐材料实验工厂。
1962年,制定研究所第一个十年科学规划,明确从传统硅酸盐材料转移到以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研究
196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物物理研究室并入。
1968年2月,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划归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定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复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的大三线建设选址定为湖北谷城县紫金区官坊公社 ;4月,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08研究所”番号;7月,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第1608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837部队”代号 。
冶陶所举行分所仪式会场主席台(1960.3.10)
改革发展
1970年7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体制调整的通知,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行政关系正式回归中国科学院,所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
1984年12月,中国科学院批复同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985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红星工厂”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开发实验基地”。
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在沪建设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新材料中试基地。
新所名铭牌揭牌仪式,在长宁路865号大门前举行(1985)
由名誉所长严东生题写所名的新铭牌 (1984)
中间试验基地全景
开拓创新
1990年,随着长宁区市政建设的发展,所址改为定西路1295号。
2015年7月,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建设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太仓园区(太仓市良辅路6号)。
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总部迁至嘉定(和硕路585号)。
园区分布图
长宁园区全景图
嘉定园区二期全景图
太仓园区一期全景图
太仓园区二期全景图
人员编制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职工750人。其中科技人员618人、科技支撑人员1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7人,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市等省部级人才近100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科技部中青科创领军人才7人、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3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施剑林、陈立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丁传贤、江东亮、董绍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施剑林、陈立东、陈航榕、刘宣勇、史迅、苏良碧、吴成铁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史迅、苏良碧、王冉冉、仇鹏飞、杨金山、胡萍
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陈航榕、刘宇、黄政仁、刘宣勇、史迅、吴成铁、张涛
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宋力昕、黄政仁、温兆银、陈立东、董绍明、刘宣勇、孙静
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温兆银、朱英杰、陈立东、祝迎春、李国荣、孙静、陈航榕、刘宣勇、王士维、吴成铁、史迅、刘宇、王现英、刘建军、李驰麟、杨勇、毕辉、周国红、刘志甫、胡萍、倪德伟
科研部门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平台、5个上海市平台、11个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结构陶瓷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其他部委平台:工信部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平台: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中心、上海碳化硅晶体工程中心、上海蓝宝石单晶工程中心、上海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用单晶材料工程中心、上海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测试专业平台
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国重前沿基础研究部、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特种无机涂层研究中心、人工晶体研究中心、透明陶瓷研究中心、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新材料中试研发中心、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组织机构
设施资源
仪器设备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拥有球差透射电镜、辉光放电质谱、微米CT等原值超过1.8亿元的设备,测试服务实现了对于无机材料测试表征领域的全覆盖。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信息情报中心拥有图书文献数据库21种、专利数据库9种、标准化信息网8种。
合作交流
合作概况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专家互访、讲学、合作研究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大公司或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等国际化组织进行工程化产业化的合作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业务洽谈与往来。
战略合作
2019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材料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联组学习。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累计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2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请专利4528项,授权专利2668项。
获奖名称 | 获奖类别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时间 |
---|---|---|---|
光催化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在能源小分子转化领域的应用 | 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 王文中等 | 2022 |
稀土上转换材料用于乏氧肿瘤诊疗研究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步文博、施剑林等 | 2022 |
碳化硅光学部件研制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江东亮 | 2012 |
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制及应用 |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 江东亮 | 2011 |
1.5m量级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镜坯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建材材料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黄政仁等 | 2021 |
热释电陶瓷关键技术及红外探测应用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董显林等 | 2020 |
铜基新型热电材料及其电热输运机制研究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史迅等 | 2020 |
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罗宏杰等 | 2019 |
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黄富强等 | 2019 |
骨植入用钛合金抗菌和成骨性能调控及机制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刘宣勇等 | 2019 |
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第一发明人 | 申请日期 |
---|---|---|---|
201910226182.7 | 一种氧化锆基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增韧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祝迎春 | 2019/3/25 |
201910351610.9 | 一种高电容量锂电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黄富强 | 2019/4/28 |
202121474461.4 | 模子固定顶夹 | 王东 | 2021/6/30 |
202121473331.9 | 贵金属板的多重下压单元 | 王东 | 2021/6/30 |
201910636336.X | 一种氮氧化铝透明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毛小建 | 2019/7/15 |
202011278299.9 | 电池故障动态检测系统 | 鲁丽 | 2020/11/16 |
202011373769.X | 一种防腐抗蚀、绝缘的陶瓷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邵芳 | 2020/11/30 |
202011575739.7 | 基于磁电效应的磁成像阵列传感器 | 鲁丽 | 2020/12/28 |
202010053885.7 | 一种高绝缘低导热高抗压强度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赵相毓 | 2020/1/17 |
201910791975.3 | 一种氮掺杂混晶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陆冠宏 | 2019/8/26 |
学术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报道内容为立足于先进性和科学性, 报道先进无机材料领域的阶段成果和总结性成果,内容覆盖先进无机材料的所有领域,包括结构陶瓷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和性能检测方法等。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爱思唯尔(Elsevier)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等世界数据库收录。同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所收录。入选“材料科学-综合类期刊”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综合类期刊”T1区期刊。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计算材料学》)是在线出版、完全开放获取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结合计算模拟与设计的材料学一流的研究成果。该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以伙伴关系合作出版。
《无机材料学报》 |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材料与化工
教学建设
教学情况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共累计招收约3000余名研究生。拥有在岗导师167名,其中博导92名,在学研究生818名。
课程建设
为使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开设了《先进无机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门博士课程,《半导体物理》与《材料制备科学基础》等14门硕士课程。
联合培养
据2024年5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每年约有二十多名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十余名研究生到中国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同时,研究所每年组织出国经验交流座谈会,为有意出国深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研究生提供经验。
就业保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促进研究生就业提供各类招聘信息,组织企业、单位就业宣讲活动,发布招聘会、附近高校就业宣讲信息,组织已就业同学回所介绍经验。每年毕业生都全部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中企业占62%,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占11%,博士后占15%,出国占4%,高校占7%。
教学条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在学研究生建有配套学习、体育、文娱、生活设施和研究生公寓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标的左侧为硅氧四面体分子结构图,标示着该所的研究方向;右侧的SICCAS字符为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缩写;Since 1928表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历史悠久。硬朗有序的线条体现了该所稳健发展,高效有序的特征。所标采用了理性的灰蓝色和明快的蓝绿色,象征着该所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求实、科技人本主义以及国际化的特征。
研究所所标
文化活动
2024年2月4日,2024年 “欢乐迎新,其乐龙龙” 迎新游园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G楼二楼职工之家举行。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王东 |
所长 | 苏良碧 |
纪委书记 | 杨建华 |
副所长 | 史迅、闫继娜 |
历任所长
名单 | 任职时间 |
---|---|
周仁 | 1960.6-1973.12 |
严东生 | 1978.6-1983.12 |
郭景坤 | 1983.12-1995.5 |
施尔畏 | 1998.2-2000.12 |
施剑林 | 2000.12-2004.9 |
罗宏杰 | 2004.9-2012.2 |
宋力昕 | 2013.11-2022.12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