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寝建筑 编辑
古代帝王、后妃的坟墓、祭祀殿堂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的统称。这是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我国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都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所达到的水平。
我国古代皇陵是建筑、雕刻、绘画和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种形式: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形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形式,可以唐代高宗乾陵为代表;以建筑组群为布局的方式,如明清皇陵大都属于此类。
中文名:陵寝建筑
现在:对革命领袖的坟墓也称陵
反映: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
成为:陵墓建筑的主要部分
陵寝建筑
现在对革命领袖的坟墓也称陵,其坟墓、祭祀殿堂和附属建筑也称陵寝建筑,如南京中山陵。陵墓的地下部分起源要早于地上。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方式埋葬死者的情况。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墓葬都是矩形的土坑竖穴,在公共墓地中排列有序。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圹内出现了垒筑的木椁。竖穴土圹加木椁,从此作为一种墓葬方式沿用下来。不同身份等级的墓葬,其平面格式、规模、木椁的层数和样式,均有悬殊的差别。河南安阳市侯家庄1001号墓是商代王陵。 墓口作字形,向4个方向伸出斜坡状墓道,总面积约713平方米,深达10.5米。柏木椁室高约3米,板壁雕刻花纹并涂红色,镶嵌野猪牙片,表现了强烈的审美要求。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墓,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的广阳顷王墓。墓圹矩形,面积418平方米。圹内用木材围出甬道、两重回廊、前室、后室等仿照地面建筑的布置。最有特色的作法是用长0.9米、宽、厚各约0.1米的黄心柏木垛成的厚隔墙,将内外回廊隔开,称“黄肠题凑”。
战国晚期,关中及中原地区中小型墓葬出现了横穴式土洞墓,就是在挖掘了竖直向下的墓道之后,再横向掏挖土洞作墓圹。西汉中期,普遍在横穴中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其形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后人根据筑墓材料的不同给这种墓室作了分类:崖墓,在山崖中穿凿出巨大洞穴作墓室;空心砖墓,在横穴土洞中用大型空心砖作椁室;砖室墓,用普通小砖砌筑墓室,东汉大型砖室墓往往施彩色壁画;画像砖墓,四川境内的砖室墓,有些在砖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画像石墓,墓室用石材构筑,或砖石并用,大多在石材上雕刻各种画像。这些墓室以居室为模仿对象,以多室对应地面上的多进房屋,用雕刻和绘画表现室内木构细节,自身也作了多处建筑处理,使用了先进工程技术,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建筑资料。此外,从东汉到西晋,流行以陶制明器为随葬品的风俗,其中有大量的建筑模型,也同样为治建筑史学者珍视。
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自魏晋至唐前期,有一种带天井的斜坡墓道模式较为流行。在大型墓室前都设墓道和很长的隧道,隧道内开天井直通地面,两壁设龛。天井与壁龛表示着住宅的层层庭院,其数目多寡反映着墓主人的身份品级。
北宋时期,北方地区一种仿木结构的砖室墓最值得注意。墓室内以雕刻和壁画表现住宅的室内布置和墓主人的生活起居。雕刻忠实地模仿了木构的斗栱、柱、枋与装修。这种墓制影响到辽、金地区,至元代接近尾声。其代表作品,有河南禹县白沙镇北宋赵大翁墓、山西侯马市金代董玘坚傃墓。
陵墓的地上部分,所知最早遗迹属于商代。河南安阳侯家庄一座亚字形墓的墓室之上,发现有大型砾石,推测是房屋的础石。安阳小屯妇好墓墓坑上,也发现了础石及夯土房基。这些遗迹应是墓上享堂的遗址。
春秋晚期,统治阶级的墓室之上夯筑了坟丘,有的作方锥形,一般形制还不太清楚。墓地按血缘关系,分成公墓与邦墓两大区域,设专人管理。坟丘从此成为陵墓建筑的主要部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