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编辑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2006年更名为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201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为相当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现有人员22人,其中研究馆员11人,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6人。历年来承担全区水利枢纽、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基本建设所涉及的遗址、墓葬以及主动性发掘项目。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方案、施工项目近300个;出版了30余部考古报告等著作。也是广西唯一同时具有考古发掘单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文物机构。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2006年更名为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201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为相当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现有人员22人,其中研究馆员11人,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6人。历年来承担全区水利枢纽、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基本建设所涉及的遗址、墓葬以及主动性发掘项目。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方案、施工项目近300个;出版了30余部考古报告等著作。也是广西唯一同时具有考古发掘单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文物机构。
吴颉,女,汉族,湖南永州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本科学历。现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主持党建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历任广西民族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原广西区直文化系统幼儿园园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党总支副书记。多次荣获区直文化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等。
韦革,男,壮族,广西德保人,中共党员,研究馆员,本科学历。现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分管考古研究室、北部湾考古研究中心,负责考古、基建考古经费洽谈、财务、科研、工会等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合浦岭脚村三国墓、田阳土司城址、桂林靖江王府王陵等重要遗址(墓葬)的发掘工作,其中广西靖江王陵考古发掘项目入围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评选。
黄槐武,男,汉族,广西容县人,研究馆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广西民族大学外聘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拥有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和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资格。分管文物保护研究室、信息资料研究室,负责文物保护、信息资料、安全保卫等工作。主要参与完成的“广西宁明花山岩画近景摄测量项目”,获得2005年中国测绘学会和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了《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保护与防治研究》《广西合浦县禁山七星岭东汉墓葬》等论文30多篇。
(二)考古研究室、北部湾考古中心:主要负责文物考古相关业务工作,包括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相关课题的申报、预算、报告;配合建设项目涉及考古项目的洽谈、预算、实施、汇报;做好发掘现场保护以及遗址、遗物处理、出土文物安全工作,开展考古相关的学术研究。
(三)文物保护研究室:主要负责全区古建筑考古、古遗址及地上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文物维修保护相关的学术研究。
(四)信息资料研究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图书信息资料工作的日常事务,保障工作、科研、业务的图书、信息资料的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信息资料库,为科研提供服务;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和技术资料、档案的分类和保存;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