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舞 编辑

汉语词语

巾舞巾舞

巾舞,读音jīn wǔ ,汉语词语,指两汉三国时期的一种民歌舞。最初是一种带有故事情的小型歌舞,后发展为一种抒情性歌舞,舞时用巾。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巾舞

拼音:jīn wǔ

注音:ㄐㄧㄣ ㄨˇ

释义:古代舞蹈名

解释

编辑
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

出处

编辑
《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 项庄 剑舞, 项伯 以袖隔之,使不得害 汉高祖 ,且语 项庄 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 汉王 也。今之用巾,盖像 项伯 衣袖之遗式。” 隋 时 牛弘 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 西 前奏之。 唐 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简介

编辑
巾舞得名于舞人的舞具——巾。它的由来可能与周代的《鞞舞》有关,《鞞舞》是手持五彩缯而舞。汉代祭祀后稷的灵星舞还用这种五彩缯作舞具。

巾舞在汉代称为《公莫》,这是因为歌辞首句有 公莫 二字,它流行的地区很广,时间很长,是汉代著名的杂舞。汉画像石(砖)中,多有反映巾舞场面的。从画面上看,舞人所持的双巾有的等长,有的长短不一,舞姿热烈奔放。有乐队伴奏,以鼓为主,并有拊掌而歌者。这说明是有歌辞可供演唱,而且是比较注重节奏的舞蹈。山东安邱县的一块汉画像石上,刻有一舞女高髻细腰,穿着分为四片的舞裙,裙长及地,双手各持一巾而舞。巾舞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还附会了一个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伤害汉高祖刘邦,而且对项庄说: 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 ,云莫害汉王也。今之用中,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宋书·乐志》)。

下一篇 琴操

上一篇 公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