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豪夫 编辑

作曲家

张豪夫张豪夫

张豪夫,作曲家,先后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1982年毕业后,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专职作曲家。1997年被聘为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998年录入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2002年荣获比利时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两项作曲奖。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吐故纳新,不断探索,用音乐作品向欧洲以及世界各地介绍中国音乐艺术,用五线谱这种国际的音乐语言传播中国文化,是张豪夫不断追求的目标。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张豪夫

毕业院校:西安音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唢呐协奏曲《大漠长河》、天上青海、《琴-箫》、《二人台》、《阴-阳》

主要成就: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比利时政府授予PrixDarche Freres奖比利时皇家艺术研究院作曲奖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职业:作曲家

职称:音乐学院教授

职务:比利时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

早年经历

编辑
张豪夫出生于中国古城西安。少年的张豪夫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学习过竹笛、小提琴、钢琴,后因练琴过度导致手指受伤而改学作曲。1977年中国刚刚恢复高考,一直在陕西从事民间音乐整理工作的张豪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年毕业后,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专职作曲家。期间,他曾数次荣获全国性专业作曲比赛奖和影视音乐创作奖。1987年,35岁的张豪夫主动放弃了国内稳定的岗位,身揣200美元来到比利时,只身踏上留学之路。他先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人地两疏、语言障碍、经济拮据……跨出国门的艰辛可想而知。凭着西北汉子特有的坚韧,他多年奔波于布鲁塞尔和巴黎之间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1992年同时获得两院的作曲毕业证书。

一架钢琴,一盏孤灯,陪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就在这种孤独而充实的生活中,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从他笔尖悠悠流淌而出。1992年至1994年,张豪夫经严格挑选,进入著名的法国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现代音乐研究院,研究现代音乐创作。

演艺经历

编辑
张豪夫1997年被聘为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是能在欧洲如此高规格音乐殿堂立足的唯一一位华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多国及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地的重要现代音乐节中演出,深受好评。1998年被录入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2002年他荣获比利时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两项作曲奖。

张豪夫有三个身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比利时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在欧洲高等音乐学府成功立足的华人可谓凤毛麟角,张豪夫靠的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时间的移动》、《黄昏》、《琴-箫》、《流水人家》、《天上青海》、《大漠长河》等作品享誉中欧音乐界。他严谨、勤奋的学术作风,以及坚持原创的精神得到欧洲人的认可和尊敬。

主要作品

编辑
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

唢呐协奏曲《大漠长河》

大提琴协奏曲《天上青海》

为双钢琴而作的《阴-阳》

《第三弦乐四重奏》

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二人台》

出版图书

编辑

天上青海

作者名称 张豪夫

作品时间2010-9

《天上青海》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豪夫。

社会活动

编辑
多年来,张豪夫几乎年年回国讲学,2002年和2005年,西安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相继聘请他为客座教授。2007年5月,张豪夫带着他的作品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

获奖记录

编辑
1982至1987年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专职作曲家,曾数次荣获全国专业作曲比赛奖和影视音乐创作奖。1990年他的《时间的移动》为大型管乐队与打击乐而作,荣获法国勒阿佛尔第四届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同年12月《黄昏》为大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荣获意大利罗马第十三届国际作曲比赛优秀奖。2002、2006年《第二、第三弦乐四重奏》、和钢琴曲《云林山水》分别两次荣获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艺术研究院作曲奖。200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授予他Prix Darche Frères创作奖,奖励他在作曲领域的杰出贡献。2014年他被评选为比利时著作版权协会首届Sabam Awards四位优秀作曲家之一。2016年为比利时第7届安德烈-迪茂尔蒂世界钢琴比赛创作必弹钢琴曲《冷月无声》并专门设立该作品的单项演奏奖。

人物评价

编辑
张豪夫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在那里有着肥沃的民间音乐土壤和历史的厚重感,有无数动人心弦的戏曲和民歌。当年他曾到过陕北采风,曾经听过一位陕北民间老艺人的演唱,其声音并不优美,甚至略带沙哑的嗓音,但他用的是心声和情绪打动人的,张豪夫感受到这才是民间音乐中强大生命力。因此,张豪夫在作品中时常运用西方音乐的新技法,融合民间音乐里那些闪光的灵魂,创作出很多大气磅礴、感人至深的乐曲。比如,为唢呐与乐队所作的《大漠长河》的创作理念也是独具匠心,其配器手法新颖独特,音响效果令人动容,又融合了浓厚的西北民族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

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深谙此道的张豪夫成名之后仍然孜孜以求,在音乐创造之路上一步步探索。他用“好古”、“敏求”和“变化出”七个字来概括自己的艺术追求。“好古”就是尊重、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及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和悠久历史;“敏求”就是勉力探索;而“变化出”就是建立个性、追求自由。但他更强调,“变”和“新”是否有品位,一定要接受中国文化和民族审美这个试金石的检验,经过时间的磨砺和过滤才行。

有着清醒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张豪夫的音乐结合了以东方综合性思维与西方分析性思维的两大文化互补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一切写作技法,并创造出他自己独有的音乐个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融会贯通。凭着对音乐的执着,张豪夫的音乐才华不断显露,他在自己的艺术人生路上且行且吟,渐入佳境。

下一篇 程大兆

上一篇 纪溪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