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 编辑

中国当代画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版人民币“毛泽东头像”创作者

刘文西刘文西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村,原名闻樨 ,中共党员,黄土画派创始人,中国当代画家 、美术家 、美术教育家 ,第五版人民币“毛泽东头像”创作者,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解放区的天》《毛主席到陕北》《在毛主席身边》《同欢共乐》《关怀》《解放区的天》《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知心话》《枣乡金秋》《喜收苞谷》等 ,发表论文有“个性与生活”“要大力发展人物画”“为人民而创作” “深入生活,坚持创作”等。

刘文西于1957年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 ;1958年,任教于西安美术专科学校 ;1962年,创作作品《同欢共乐》《祖孙四代》 ;1975年,创作作品《关怀》 ;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作品《解放区的天》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7年10月,获得“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1年—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1991年7月,获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3年,当选为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与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7年,为第五套人民币创作毛泽东肖像;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创设黄土画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2005年—2018年,创作百米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2010年,获聘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席 ;201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委员会顾问 ;2019年7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刘文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村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17日

逝世日期:2019年7月7日

毕业院校:杭州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教师

代表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黄土地的主人》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原名:闻樨

人物生平

编辑
1933年10月17日,刘文西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村。

1946年,入读于阳山中学;1949年,转入嵊县中学读书 。

1950年,入读于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美术。

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师从潘天寿

1956年4月,获评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员会“优秀‘三好’积极分子”。

1957年,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另创作毕业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

1958年,任教于西安美术专科学校(现西安美术学院)。

1959年,创作作品《在毛主席身边》《拉家常》。

1960年,创作作品《毛主席著作》,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年画作品《在毛主席身边》刊登于《北京日报》。

1962年,创作作品《同欢共乐》《祖孙四代》;1963年,创作作品《支书和老贫农》。

1964年,创作作品《炕头夜话》,素描作品《毛主席在延安》发表于《北京日报》。

1964年—1965年,创作作品《毛主席到陕北》。

1965年,创作作品《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1973年,创作作品《薛海玉同志—1948年为毛主席东渡划船者》。

1974年,创作年画作品《幸福渠》《老贫农》。

1975年,创作作品《关怀》;1976年,创作作品《知心话》。

1977年,创作作品《银花朵朵》《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毛主席在抗大》。

1978年,创作作品《老农》《阿坎州》。

1981年,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并陈光健一起举办二人作品展。

1982年,创作作品《陕北老农写生》《沟里人》;6月,任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4年,创作作品《解放区的天》《山姑娘》;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作品《解放区的天》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7年10月,获得“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88年,在新加坡举办画展。

1988年4月—1993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1年—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1991年7月,获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2月,回家乡参加长乐中学五十周年校庆。

1993年,当选为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另在北京举办个展,展出300余幅作品,以毛主席为题材的作品有50余幅。

1993年3月—199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4月,任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与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7年,为第五套人民币创作毛泽东肖像;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1年,创作作品《相聚》《更喜岷山千里雪》;2003年,获评为首批百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4年,创设黄土画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2018年,创作百米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

2010年,获聘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席 ;10月,率黄土画派画家王有政、崔振宽、张立柱、张立宪、杨光利、蔡嘉励、成文正、马忠义、刘丹、陈联喜、王田夫等赴陕北甘泉县、清涧县、横山县等地采风写生 ;12月,在西安参加“第二届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2011年5月,在北京参加“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7月,任中国画学会顾问 ;11月,当选为中国文学与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与靳尚谊、刘大为、周河河、韩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骄傲中国艺术特刊一一画坛巨璧》书画作品集;5月,作品《黄河子孙》《石头娃》《沟里人》《黄土情》参加在扬州市举办的“中国画名家‘烟花三月’扬州邀请展” ;7月,率领黄土画派赴宁夏写生,并为延安老区挥毫贩灾。

2014年,创作作品《沸腾》;2015年,创作作品《苹果之乡》。

2016年2月,率黄土画派画家马继忠、范华、巨石、刘奇伟、石村、朱尽晖、刘西洁、韩国栋、戴信军、陈联喜、刘军利等画家,到陕北各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201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委员会顾问。

2019年7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刘文西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刘文西的父亲早逝,其母亲一人养育多个儿女,生活艰辛。身为长子的刘文西,主动帮助其母亲分担家庭重担。他在坚持自己艺术追求的同时还承担了照顾和养育兄弟姐妹的责任。他用画连环画挣的钱补贴家用,在报刊投稿的稿费还解决了自己部分读书费用。为了节省一块钱的车费,他曾经翻越两座大山步行两天时间从老家走到杭州上学。刘文西学生时代就具备大山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来自于中国底层乡村,对农民有着天生的喜爱和亲切感,这也是他一直坚守的为人民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理念的理论基础。

艺术天分

刘文西小时候看到母亲描摹刺绣花样,便也跟着画,逐渐培养出绘画的兴趣。中学时,刘文西已经展现绘画天赋。1949年的嵊县刚一解放,嵊县中学就挂出了大幅毛主席像,而这幅画正出自刘文西之手。

婚姻家庭

刘文西的妻子是画家陈光健,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的儿子是山水画家刘丹,其女儿的是时任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山花。

回馈家乡

纵使离家数十载,刘文西却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家乡。每年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回家看看。刘文西每回故乡水竹村都会宣传中央的农村政策,多次自费为水竹村画巨幅壁画,引导村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希望家乡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与村干部的座谈中,刘文西得知村里建造文化礼堂缺少资金,便当场承诺解决。此后不久,他就率领一批黄土画派的画家再访水竹村。一到嵊州,便不顾旅途劳顿分赴各地写生作画,并委托拍卖,共筹得资金40万元,全部捐给水竹村用于文化礼堂建设。此外,刘文西在84岁高龄已经公开封笔后,还不顾身体状况破例为家乡幼儿园题写“启蒙养正、向美而行”的园训和“嵊县的小朋友长大了要给国家作更大贡献”的寄语,并同意嵊州市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更名为“刘文西艺术幼儿园”,足见一名人民艺术家对家乡的关心关爱之情。

助学基金

2005年10月9日,刘文西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刘家山乡马家沟拿出2万元作为教育奖励基金,并颁发“黄土画派和刘文西奖学金”。

深入生活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刘文西走遍了陕北26个县的山川河流,踏遍了上千个村庄,结交了无数个农民朋友,绘制了数万张速写。刘文西的写生考察绝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真正融入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为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刘文西常年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泛黄的解放帽,这几乎成为其个人的标志性装束。长期深入生活,不仅密切了他和陕北人民的感情,也使其从中获得了艺术滋养。

主要作品

编辑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作品图鉴

1957年

《毛主席和牧羊人》

纸本炭笔

140cm×91cm

《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和牧羊人》

1959年

《在毛主席身边》

-

108.5cm×155cm

《在毛主席身边》《在毛主席身边》

1959年

《拉家常》

中国画

74.6cm×56.5cm

《拉家常》《拉家常》

1960年

《毛主席著作》

-

110cmx93cm

《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著作》

1962年

《同欢共乐》

中国画

128cmx91.5cm

《同欢共乐》《同欢共乐》

1962年

《祖孙四代》

中国画

119cmx96.6cm

《祖孙四代》《祖孙四代》

1962年

《枣园桃李》

中国画

120cm×100cm

《枣园桃李》《枣园桃李》

1963年

《支书和老贫农》

中国画

136cmx175cm

《支书和老贫农》《支书和老贫农》

1964年

《炕头夜话》

-

97cmx126cm

《炕头夜话》《炕头夜话》

1964年—1965年

《毛主席到陕北》

纸本设色

138cm×184cm

《毛主席到陕北》《毛主席到陕北》

1965年

《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

80cmx98cm

《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1973年

《薛海玉同志—1948年为毛主席东渡划船者》

纸本设色

46cm×34cm

《薛海玉同志—1948年为毛主席东渡划船者》《薛海玉同志—1948年为毛主席东渡划船者》

1974年

《老贫农》

素描

36cm×26cm

《老贫农》《老贫农》

1974年

《幸福渠》

中国画

227.5cmx208cm

《幸福渠》《幸福渠》

1974年—1976年

《毛主席和小八路》

-

181cmx151cm

《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和小八路》

1975年

《关怀》

-

202cmx136cm

《关怀》《关怀》

1976年

《知心话》

-

161cm×263.5cm

《知心话》《知心话》

1977年

《银花朵朵》

-

174cmx226cm

《银花朵朵》《银花朵朵》

1977年

《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

-

200cm×300cm

《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

1977年

《毛主席在抗大》

纸本素描

118.5cm×104.5cm

《毛主席在抗大》《毛主席在抗大》

1978年

《老农》

中国画

46cm×35cm

《老农》《老农》

1978年

《阿坎州》

素描

33cm×24.5cm

《阿坎州》《阿坎州》

1979年

《历程》

纸本设色

186cm×280cm

《历程》《历程》

1981年

《北斗》

-

200cmx144cm

《北斗》《北斗》

1982年

《陕北老农写生》

素描

33.5cm×25cm

《陕北老农写生》《陕北老农写生》

1982年

《沟里人》

中国画

170×140cm

《沟里人》《沟里人》

1984年

《解放区的天》

纸本设色

200cmx180cm

《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

1984年

《山姑娘》

-

220cm×200cm

《山姑娘》《山姑娘》

1989年

《黄土情》

中国画

235cmx190cm

《黄土情》《黄土情》

1991年

《唱支山歌》

-

2149cmx189cm

《唱支山歌》《唱支山歌》

1992年

《道情》

中国画

180cm×60cm

《道情》《道情》

1993年

《东方》

纸本设色

270cm×780cm

《东方》《东方》

1996年

《老百姓》

-

199cmx186cm

《老百姓》《老百姓》

2001年

《相聚》

-

103cmx103cm

《相聚》《相聚》

2001年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中国画

150cm×130cm

《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岷山千里雪》

2003年

《黄土旋风》

-

150cmx180cm

《黄土旋风》《黄土旋风》

2004年

《黄河子孙》

中国画

200cm×180cm

《黄河子孙》《黄河子孙》

2004年

《黄河汉子》

-

192cmx177cm

《黄河汉子》《黄河汉子》

2009年

《绥德的汉》

中国画

210cm×600cm

《绥德的汉》《绥德的汉》

2010年

《横山老腰鼓》

中国画

210cm×600cm

《横山老腰鼓》《横山老腰鼓》

2012年

《枣乡金秋》

中国画

210cm×600cm

《枣乡金秋》《枣乡金秋》

2013年

《喜收苞谷》

中国画

210cm×600cm

《喜收苞谷》《喜收苞谷》

2014年

《沸腾》

-

201cmx191cm

《沸腾》《沸腾》

2015年

《苹果之乡》

中国画

210cm×600cm

《苹果之乡》《苹果之乡》

艺术创作

1997年,刘文西接到一项创作任务,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设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邀请刘文西为人民币画领袖像。刘文西既紧张又兴奋:紧张在于这是一项难度颇大的绝密任务,兴奋的则是今后自己的画作可能出现在亿万人民的手中。刘文西挑选了1949年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讲话的一张照片为“蓝本”。但由于拍照时使用了闪光灯,照片上脸部没有轮廓和阴影,缺少立体感,增加了创作难度。刘文西辗转找到照片原件,然而原件尺寸很小,与一张扑克牌相差无几,而且还是全身照,头部就显得更小。为画好主席头像,他用放大镜反复观看、揣摩,后经20多天的绘制、修改和完善方才定稿,并一举通过审定。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

创作特点

编辑

艺术综述

刘文西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创造性的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开创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黄土画派”。

刘文西是“艺术为人民”宗旨的坚守者,“心中有人民”是刘文西多年的精神诉求。他倾其一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作品以表现陕北人物而享誉画坛,他始终秉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陕北当地辛苦劳作的劳动人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其作品中,笔下人物或憨厚质朴、或豪放热情,加之他独特的用笔方法,使得画面气势宏大、节奏分明,真实地刻画出陕北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与勤劳艰辛。透过作品能感受到刘文西对人民的热爱、对黄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刘文西以坚定的艺术理念和火热的艺术追求,使“人民”成为中国当代人物画坛永恒不朽的形象。

从领袖伟人到人民群众,刘文西塑造了成千上万个人物形象。其艺术追求涵养中华儿女共同的心理愿景。他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其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刘文西踏遍黄土地的沟沟峁峁,在走访历史遗址、学习领袖著作中领悟伟人精神,在与农民朋友的共同生活中观察劳动人民的形象特征、精神气质与时代印记,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与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感诉诸笔端,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在刘文西的画中,可以看到秦腔、陕北秧歌、安塞腰鼓、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资被保留下来,成为刘文西和“黄土画派”的素材宝库。

艺术思想

刘文西的绘画语言中的笔法用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创新探索的绘画语言使得其作品不断攀升新的艺术“高峰”。刘文西提出“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强调艺术真实,注重思想统摄,在饱满的情感投入中把握造型,树立起经典的“刘家样”,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伟人形象和人民形象,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提炼并重塑人物形象,达到“无法之法”之境界,形成极具风格的审美范式。

刘文西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其将中国人民的生活日常、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通过画面传达给世界各国,让世界各国人民领略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欣欣向荣的精神生活。在刘文西的绘画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孜孜以求地将西方色彩理论和中国水墨精神结合,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精神融汇。他真正做到了扎根生活沃土,深入精神世界,触及人类灵魂,引起思想共鸣。

创作技法

在创作技法上,刘文西注重中西结合,广泛吸取中外各家笔墨和造型技法,强调准确的人物造型,并结合长期深入生活的体悟与思考,将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风格注入浙派人物画中,从而形成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

笔法运用

刘文西继承了“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在传统绘画线描基础上加入西方现实主义人物造型手法,将西方绘画融入中国画当中,形成独特的用笔方法,以雄健刚劲的极简笔法勾勒陕北劳动人民的形象,依靠线条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感,表现人物的身体结构、体态、面部表情。

画面构图

刘文西的画面构图方式并非将西方现实主义“焦点透视”照搬,而是以“平面化”方式排布,将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之构图法融入其中。这种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使得刘文西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刘文西作品

教育成果

编辑

教育思想

刘文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培养了一批扎根人民、融入生活的艺术家。刘文西在西安美术学院时曾强调“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艺术主张,并指出:“文艺工作者为谁创作,为谁服务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去把握生活的本质与主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教学方法

刘文西的创作被视为教科书,作为教育者,他强调中国画的传承、实践和创新,推动了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发展。刘文西以创作带动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亲自带学生去敦煌写生;以写生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每年带学生采风写生;强调提升中国画创作水平使其符合时代审美,不断激励学生追求精品。他始终心系美术教育,年过八旬坐着轮椅也要参加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会,鞭策青年人“好好画画,一直画到最后”。

团队建设

2009年,由刘文西带头的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设立基金

刘文西在西安美术学院设立“刘文西奖学金”,以奖励优秀毕业生毕业创作,“刘文西奖学金”每届获奖人数十余人。刘文西评奖坚持写实风格,反映当代生活,歌颂劳动人民,设立奖项对毕业生创作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提高了毕业生的整体创作水平,使同学们始终在创作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获奖记录

编辑

作品获奖

时间

作品名称

奖励名称

1984年

《山姑娘》

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7年10月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

1991年7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2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

2003年

首批百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

2004年

陕西省“教学名师奖”

-

2007年

陕西省首届“艺术成就奖”

-

2017年

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陕西省教育厅

2019年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终身成就美术家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教学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04年

《水墨写意人物画写生课》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

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

构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9年

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人物影响

编辑

创立画派

刘文西的艺术精神还包括他在推动、发展美术事业中亲力亲为的使命与担当。刘文西在其晚年,创建了“黄土画派”,在其带领下,“黄土画派”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人民,讴歌新时代的学术团体。自2004年画派成立、走出学院象牙塔开始, 扎根高原厚土,歌颂劳动人民,竭力展现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已成为一种具有黄土精神的艺术现象。深入生活,表现时代,扎根黄土,表现黄土,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出精品,出力作已成为整个画派百余位艺术家共同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在刘文西的带领下,黄土画派立足黄土,放眼世界,广泛交流,扶贫帮困,成为陕西,乃至全中国最为活跃的艺术团体之一。这是刘文西对中国美术的又一大贡献,更是其从艺术的“小我”走向“大我”精神的重要体现。

人物评价

编辑
“作为美术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路线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人民艺术家’刘文西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与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感诉诸笔端,以精湛的技艺和情感丰沛的笔墨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典型艺术形象与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对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创造性的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立志开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黄土画派’,成为中国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劲旅。”(西安美术学院评)

“刘文西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是丰碑、是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美术高峰的一面旗帜;是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经典艺术的一面旗帜;是诉说中国故事、传播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一面旗帜;是展现领袖伟人与人民鱼水相融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视觉表达的一面旗帜;刘文西是“名家”,也是“名师”。刘文西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始终秉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展现代表中国精神的陕北文明和黄土文化,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用辉煌的艺术成就描绘时代新貌,歌颂伟大祖国。”(《美术》杂志社评)

“刘文西一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向,忠诚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并扎根黄土地,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情怀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及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榜样;刘文西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宵衣旰食,凭借对本土文脉和西方文化的继承融合,确立了一套全新的艺术理念及具有时代风貌的创作方法,构筑起独具美学魅力与中西融合的艺术范式;是因为他热爱黄土、扎根黄土、倾情黄土,创建黄土画派,弘扬黄土精神,用丹青讴歌黄土文脉的渊厚博大,以笔墨谱写炎黄子孙的激越昂扬,以艺术作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他的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更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贺荣敏评)

“他(刘文西)是将根深深扎进黄土地的人民艺术家,黄土地的厚重博大在他的笔墨之间挥洒;他一生勤俭,笔耕不辍,教书育人,以一生的践行成为艺术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中国文化报》评)

“他(刘文西)用画笔画活了陕甘人群,他画了圆脸、丹凤脸的那种明暗和神情,画了方脸、国字脸的那种刚毅和风采,他画出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苍茫,画出了黄河黄土孕育的那种淳朴,画出了窑洞的灯光和秧歌的激情,他也画出了领袖和人民之间的那种亲切,进而他画活了解放的劳动者的风采,画出了一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家、教育家许江评)

“他(刘文西)的勤奋,他对深入生活的重视和长期的坚持,在当代艺术家中是少见的。刘文西的艺术很土,又很现代,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达出现代精神和自己的内心感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评)

“刘文西的主题绘画,不再只是对生活的一般描摹,而是理解,是对于生活的理解,是对于人物形象、性情、气概的理解,其实主题性创作也是理解的艺术,而不是对于图像简单的复述和拷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评)

“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刘文西。”(中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吴作人评)

“刘文西脚踏祖国大地,立足陕北黄土高原,饱含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走进革命历史的深处,塑造了革命领袖的风采,以表现毛泽东主席的大批作品展现了他的革命情怀,特别以表现领袖和人民在一起的视角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作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他长期深入生活,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扎根人民的楷模,以大量的素描、速写和水墨艺术作品描绘陕北人民,创作了充满生活气息、富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人物肖像和群像,尤其刻画了陕北人民勤劳、朴素、刚强的精神面貌,是毕生为人民造像的典范。他坚持在弘扬中国画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精研笔墨,以独特而鲜明的笔墨语言建立了当代中国画人物画的‘刘家样’,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

“刘文西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诉诸笔端,为时代留下了精神图谱。他抒写时代、讴歌时代,表现领袖与人民,用生命诠释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用毕生精力描绘新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新时代的新景象,为民族喝彩、为人民高歌。”(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评)

“以《祖孙四代》而声名远播的刘文西,是新中国将写实造型与写意笔墨相结合而探索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这一作品表达的新的社会制度意涵,通过画面上塑造的崭新的劳动人民形象而获得了丰满的表现。刘文西是毛泽东形象的艺术塑造者,他创作的《毛主席和牧羊人》《知心话》和《毛主席身边拉家常》等,深刻揭示了领袖与人民水乳交融的亲切关系,是人们心目中记忆最深刻的领袖形象。作为一个南方人,他深受领袖精神的感召而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西北的艺术教育事业;他热爱陕北,热爱农民,是新中国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他开创的黄土画派激励了众多美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根脉深植于苍天厚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终身成就美术家”评选委员会颁奖词)

“刘文西是全国美术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代表人物,终生始终如一地践行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他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始终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创作出大量的精品力作。他的作品阳刚豪放、雄浑大气、朴实厚重,为中国人物画教学和创作做出卓越的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评)

“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文汇报》评)

“刘文西是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人民艺术家》评)

“从黄土地中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文西兄(刘文西)是黄土画派的带头人。”(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油画家靳尚谊评)

“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国画家方增先评)

“刘文西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特别在拥有了众多的劳动人民形象素材后,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国画家陈佩秋评)

“刘文西以严谨的造型和中西融合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新高度,他创立的黄土画派,将人们的视野引向对黄土高原人物与精神世界的关注,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时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评)

“刘文西是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陕北文化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享誉全球的黄土画派无论从新中国画的发展来说,还是从个人价值的实现来讲,都可称得上一段神话,一种传奇。”(时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姚明今评)

““刘文西为中国美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丰富开拓了中国美术史,是新中国文艺的高峰。”(时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评)

“刘文西的艺术创作具有纯朴、严谨的造型,粗犷、浓烈的笔墨,风格独特的语言,为传统中国化的现代转型做出卓越贡献。他的作品带有深刻的情感,将自己感受时代脉搏,深入生活体验与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作品为人民新时代献歌。刘文西取得的艺术成就,最好的印证了艺术与生活的辩证统一关系。”(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评)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刘文西攀登艺术高峰的不竭动力和精神追求,他始终遵循着‘为人民而创作’的思想,秉持着‘人民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理念,他的故乡情、黄土情、人民情是回荡在嵊州大地最动听的故事。”(时任浙江省嵊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裘建勇评)

“刘文西在中国画的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形成了博大雄强、气势恢弘的具有北方现实主义风格的写实人物画派——‘黄土画派’。他的作品中西融合,既遵循严格的西方造型体系,又注入了中国画独特的写意精神;对人物刻画整体深入,风格突出、主题鲜明。刘文西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与艺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对当代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评)

“刘文西的作品总是以一种朴素的语言和典型的形象承载着生活的厚重、澎湃着生活的朝气,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他攀登艺术高峰的不竭动力和精神追求。他以绘画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奠定了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时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评)

后世纪念

编辑

纪念会议

2022年5月23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中共嵊州市委、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暨刘文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研讨会在绍兴嵊州举行。

展馆命名

2023年6月16日,由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刘文西绘画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刘文西延安艺术馆举行开馆仪式。

下一篇 崔振宽

上一篇 石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