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 编辑

公元前11世纪的一种分封制

封燕封燕

封燕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建立西周,采用的一种分封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封燕

拼音:fēng yàn

制度:分封制

发生时间 :公元前11世纪

其他信息

编辑
封燕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建立西周。采用分封制,将子弟、亲戚、功臣、贵族分封各地为诸侯。召公爽,姬姓,为周之支族,活动于今陕西岐山西南,因食采于召,故称召公。周初,召公为周王室太保,位居三公。曾辅佐周王灭纣克商及夷、奄、薄姑等方国的叛乱。

召公封燕

编辑
召公(召伯、召康公、燕召公)姓姬名奭(音是),谥"康"。史记称奭与"周同姓",史记索隐上说他诗周室的旁支。尽管如此,召公在周的建立有着莫大的贡献。史记周本纪载,灭殷以后,"武王即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祭天时"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太公就是周的军师和智囊姜望(吕尚、姜子牙、姜太公)。周公是武王的亲弟弟姬旦,灭殷之役中功勋卓著。这说明召公奭具有雄厚的政治资本。他也的确在周初政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后来随着后世周公地位不断被拔高,召公才被"遗忘"。

武王立周以后,先后分封名流、功臣和宗室以巩固周的统治。召公奭则被分封到了商时古国"匽",又称"燕"。按史记索隐,召公本人留在了京畿辅佐周天子,而派他的元子(长子)赴燕就封,是为第一代燕侯。这个说法得到了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的支持。1975年在此出土的琉璃河西周燕国青铜器包括堇鼎、伯矩鬲乙公簋等器。堇鼎铭26字,记匽(燕)侯命令堇去宗周向太保馈赠礼品和太保赏贝给堇之事,表明召公奭以其长子封于燕,自己则仍在宗周辅弼王室。

史记中没有给出前几位燕侯的名字。考古发现证明,召公的长子名"克"。他死后燕侯由弟弟"旨"袭成。而另一方面,召公奭在宗周附近的采邑在召。正如周公旦被武王封在鲁,但他留在京畿辅佐周天子,采邑于周。奭的次子则袭成了他召公的爵位。周、召二地皆在周的发祥地岐山以南,大概始封于周文王。

下一篇 统一律

上一篇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