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 编辑

古代剑齿象属动物

黄河象黄河象

黄河象(学名:Stegodon zdanskyi),是长鼻目剑齿象科剑齿象属动物,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一种大象。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掘、整理和研究,科学家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和发现地点给它取名为“黄河剑齿象”,因发现于黄河流域被人们俗称为“黄河象”。师氏剑齿象由英国古生物学家胡步伍(Hopwood)于1935年命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师氏剑齿象

拉丁学名:Stegodon zdanskyi

别名:黄河象、黄河剑齿象

外文名:Huanghe Flumen stegodon

同义学名:Stegoaon huangho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长鼻目

科:剑齿象科

属:剑齿象属

种:师氏剑齿象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目:长鼻目

亚纲:真兽亚纲

分布区域:黄河流域

命名者及年代:Hopwood, 1935

物种学史

编辑

黄河象黄河象

1973年,中国西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的几位农民在马莲河畔挖掘沙土时,忽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 。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挖掘下,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 。黄河象化石目前陈列在中国古动物馆-古脊椎动物馆哺乳动物展厅象池中。

谢骏义是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黄河象”发掘主持人之一。在甘肃合水的马莲河畔发现并发掘。

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形态特征

编辑
黄河象,属长鼻目剑齿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额面平缓,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状韧带窝。枕骨过度缓慢。有7个颈椎,20个胸椎、5个腰椎。背脊单峰,最高点在肩部。四肢粗壮,脚为五趾。臼齿齿冠较低,釉质层较厚。它的各个部位骨胳的骨缝、骨骺均和相邻的骨体完全愈合 。它的躯体庞大,门齿粗长,髋臼支前后弯曲明显,闭孔狭长,盆腔面不够光滑,呈梨形。因为这具化石是在黄河区域被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黄河象”。

下一篇 风陵渡镇

上一篇 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