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口 编辑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景点

石峡口在浙江诸暨桥镇东十二里乐山境内芝坞山(石峡)风景区内,也称石鸭口。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石峡口

地理位置:浙江诸暨枫桥镇

著名景点:溪间巨石似一只只石鸭

别名:石鸭口

名称来源

编辑

石峡口

石峡间有条小溪,源发会稽大山,一年四季溪水清澈见底,溪间巨石似一只只石鸭,小石似一个个鸭蛋,卵石遍布整条小溪。这些巨石传说为石鸭所变,卵石为石鸭所生的鸭蛋。

历史渊源

编辑
唐末五代时,后梁开平元年(公元九零七年),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被封为越王(俗称钱大王),次年,钱大王决定大兴土木,一为解决钱塘江难渡,准备驱石作桥;二为在泌湖建造皇宫,因宫前所设金狮白象,都需要用整块岩石雕凿,也需要驱石。钱大王手中有一钢鞭,因其钢鞭能撼山赶石,人称“赶山鞭”,钱大王需要采集大批巨石。便亲自从会稽大山上赶下一大堆巨石,巨石在钱大王“赶山鞭”催动下变成一群鸭子,钱大王的“赶山鞭”一挥,这些鸭子还能产下一个个金蛋,一大群石鸭在钱大王“赶山鞭”催动下乖乖地顺势而下.途经石峡口遇到一潭清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溪两岸山崖奇特,风景秀丽,鸭群就在溪间戏耍,游玩,就停了下来。钱大王屡屡挥鞭,群鸭毫无去意,此时已时值深夜,钱大王足足赶了半夜,鸭群还在溪间兜圈,溪畔有一老婆婆告诉钱大王“天一破晓,鸭子将又变为巨石”,钱大王心中大急,“赶山鞭”连连挥动,群鸭就是不走,赶呀赶,赶呀赶,越急越赶,越赶越急,忽闻一声鸡鸣,石鸭如云起飞,不一会巨石片片飞坠溪中,钱大王也不慎滑了一跤,仰天一跌,一屁股坐在石峡岩石上,他又气又恼,把“赶山鞭”猛地戳在石峡溪岩石中,把自己穿在脚上的两只皂靴一脱,一只皂靴丢到单家甸山上,一只皂靴抛到诸暨和东阳交界山上,驱石不成,钱大王心中懊恼,随手用力一鞭挥去,石峡溪边顿时壁立百丈。

由于钱大王的“赶山鞭”在石峡溪岩石中一戳,从此留下一个深约三尺,直径约三尺,四周浑圆,光滑的石洞。一大群石鸭也就留在石峡溪中,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卵石。钱大王的两只皂靴也变成巨岩,一只还留在大祝道上单家甸山顶上,人称“皂靴脚”,另一只则被他随手一抛,掉在诸暨和东阳交界的山上(至今尚存)。

相关景点

编辑
因为这个神话传说,所以后来也有人把石峡口称为石鸭口。关于钱王赶山驱石的传说,枫桥境内另一座名山石撼山的来历也与此有关。

人物

编辑
金善宝(1895-1997年),男,浙江诸暨人,中国农业教育家、农学家和小麦专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

金善宝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3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进修,研究植物生理学和遗传学。1932年回国,先后在浙江劳农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等校任副教授、教授、农艺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南京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金善宝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善宝同时还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永久荣誉会员”奖牌获得者。

金善宝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优良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为中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发现并定名了中国独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下一篇 军事设施

上一篇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