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联奎 编辑

清末民初历史人物

魏联奎魏联奎

魏联奎(1849~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河南荥阳人。幼年家贫,常在私塾旁听。因受塾师王调元赏识, 免费入学,后考入大梁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和左丞,判案精密审慎。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魏联奎

出生日期:1849年

逝世日期:1925年

出生地:河南荥阳

代表作品:《燹余诗集》、《知行辩》、《减漕录》

人物生平

编辑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和左丞。任职30多年,判案精密审慎。后辞职回乡,寓居郑州。晚年居住山西省平陆县岳家庄,终日以读书教子孙为事。1925年7月病逝。生前著有《燹余诗集》、《知行辩》、《减漕录》等。

主要事迹

编辑

魏公渠

1913年,魏联奎首倡集资创办“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虽年逾花甲,为勘测渠道,疏通水,征购土地,终日奔波在田野。有人劝他坐车,他说:“若乘车骑马,百姓以我为官,敬而远之,岂不影响修河?”百姓迷信风水,害怕地块剖开,征地异常困难。魏联奎千方百计动员,因人而异,爱财者给高价,慕名者给以水利委员或股东称号。历时3年,水渠终于修成。占地约8亩,坝高4丈,能蓄水10万立方。能拦洪灌溉,可浇地10余万亩,亩产由以前的60公斤增至200公斤,沿河植树种藕、养鱼、喂鸭、养蒲、种苇,百姓衣食渐丰,名渠为“魏公渠”。

减漕

魏联奎呼吁为近运河的54县减漕。明清时期,南方各省往京都运粮,都由运河北至通县。后因离运河远的州县运粮困难,且易误期。经私下协商,委托近运河的54县代办漕运。远运河州县,每年按代办数给54县以补贴。后几经战乱,文卷遗失,54县漕数成为定额,远河州县也不给补贴。清朝以后,漕数折为银子,多次增加,每年百姓完粮时,一担漕竟达银子7两左右。后银子折成银元,银一两折银洋贰元贰角。近河54县百姓,负担奇重,苦不堪言。

1918年,魏联奎联络省内外54县人士吁请减漕,在北京、开封两地设立“漕粮商榷会”,54县均派代表参加,积极进行减漕活动。魏联奎奔走于京、汴两地之间,多次咨请省府、财政部核实漕数,稽查旧案。3年后,减漕终于成功,计为河南省每年减漕24万余两。

下一篇 东虢国

上一篇 北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