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中国江苏省江阴市境内公办高校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5年的江阴职工大学,1982年江阴棉纺织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合并为江阴纺织职工大学,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与江阴职工大学合并,1986年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学校,1999年9月江阴商校并入学校,2002年10月,整合江阴职工大学、江阴市卫生学校、江阴交通职业学校、江阴建筑职业学校办学资建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元;设有7系2院2部,开设41个高职专业;在编人员469人,专任教师341人。

历史沿革

编辑

前身溯源

1975年6月,澄江镇牵头与五一棉纺厂、红星染织厂等五个单位联合试办“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首届学员11人,第二届学员16人。

江阴棉纺厂职工大学

1979年11月,江阴五一棉纺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成为正式的厂办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棉纺厂职工大学”。

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

1979年11月,红星染织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成为正式的厂办职工大学,更名为“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1979年3月,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县管理站创办,当年招生78人,实行分系统办学。

1983年,按省统一分数线录取入学。

1984年7月,江阴电大管理站更名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江阴县工商学校

1985年8月,具有职业中专性质的江阴县工商学校创建,学校先后开设财会、工业与民用建筑、经济管理、机械纺织等专业。

合并发展

1982年7月,江阴棉纺织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合并,联合举办江阴纺织职工大学;同年8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正式建制,校址设在江阴南门忠义街107号即原江阴染织厂的旧厂房内,校舍面积9.6亩,整个校舍只有一座两层小楼房和原来厂里作仓库用的平房。

历史照片

1983年3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专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

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与江阴职工大学合并,由县经委管理(1987年更名为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1985年3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职工大学。

1986年8月,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挂江阴职工大学、电视大学江阴分校、江阴县工商学校三块牌子。

1990年10月,学校开始承办江阴市第一期企业中青年干部班,干部班课程单独设置,脱产一年(后改为半年),考核合格后由无锡市干部学校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1991年9月,办文宣班,当年招到16人;同年11月,学校首届董事会成立。

1995年10月后,先后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无锡教学区)联合举办本科班。

1997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1998年2月,招收计划单列的高职生(职前生),当年招收机电一体化、装潢美术两个专业60人,报到58人。

1999年9月,江阴商校并入学校。

2002年10月,整合江阴职工大学、江阴市卫生学校、江阴交通职业学校、江阴建筑职业学校办学资源,建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与培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行资源共享,培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委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2008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系2院2部,开设41个高职专业。

教学单位

高职专业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机电工程系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环境与材料工程系

现代纺织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化妆品技术

经济管理系

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现代物流管理

艺术设计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室内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影视多媒体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

国际商贸系

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础部

——

体育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人员469人。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博士10人,教授24人。另有兼职教师156人,其中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建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4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技术能手4人,江苏紫金文化优青1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0.7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0.08%,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类别

名称

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陆敏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兰昱、潘永惠、包芳、方雪梅、屠莉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潘永惠、周宏雷、屠莉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兰昱、沈澄英、计建洪、沈灿钢、尤勇军、范蕤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

无锡市优秀班主任

沈澄英

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素俭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校园风光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类别

名称

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纺织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艺

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Web前端开发(初级)、Web前端开发(中级)、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初级)、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中级)、工业机器人装调(初级)、数控车铣加工(中级)、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初级)、JavaWeb应用开发(初级)、直播电商(初级)、个税计算(初级)、实用英语交际(初级)、跨境电商海外营销(初级)

国家级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实训平台

江苏省特色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等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

数控技术

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群

江苏省精品课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项目应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

面料设计与项目实践

江苏省实训基地

江苏省服装设计实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江苏省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无锡市示范(重点)专业

电脑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

无锡市品牌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

无锡市特色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

无锡市优质中高职办学联盟项目

电气自动化技术(江阴中专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接)

无锡市专业群

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创意设计专业群、纺织服装专业群、商贸服务专业群、新材料应用专业群等

无锡市精品课程

数码摄影摄像、Web前端技术、机电综合技能训练、经济原理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服装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机电综合技能训练、服装材料与应用、液压与气动传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项目应用、机械制图、模拟电子技术、网络工程模块、数控编程与操作

学生成绩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

截至2021年11月,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9项;获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百年荣光最美无锡”庆祝建党100周年无锡市青少年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大中专组三等奖。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参加省级以上微课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获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项、“1+X”项目14项。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获奖一览表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时间

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2007年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二等奖

2009年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智能网联工业电机驱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发表论文31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获评省级论文奖1篇、地市级论文奖15篇、县市级论文奖61篇,校级论文奖37篇;立项无锡市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1个,立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个,企会合作项目3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结项无锡科协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2项,无锡市哲社联哲社招标项目3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企会合作项目3项。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一览表

课题名称

立项类别

立项时间

科技创新与高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及实践探索——以无锡市为例

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2020年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8月,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51.7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为48.3万余册,图书种类为161145种,期刊合订本2.2万多册,光盘1.2万多片,拥有“中国知网”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读秀知识库”“超星学术视频”等4个电子数据库。

学术期刊

《江阴高职研究》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页码80页。期刊设有“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高职教育发展史研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成果及应用”“教学广角”等栏目。期刊被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十佳内刊”。

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先后与江苏海澜集团、江苏法尔胜集团、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江苏双良集团、江苏澄星磷集团、江苏华宏集团、江苏中基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苏扬子江船业、江苏海基新能源、江阴蔚蓝环境、无锡富爱特磁电等签订产学研协议,推进校企合作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合作班等合作形式;学校面向社会、企业单独或与合作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本专科7100余人,其中面向艰苦行业和校企合作试点项目招生近千余人。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旅游专业学生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学生共同举办六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活动;与加拿大联邦学院会计专业、圣劳伦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合作办学;与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签订校际间合作协议;电子商务专业与江阴跨境电子商务分会合作,组织跨境电商培训,推荐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就业;机电系、管理系、艺术系分别为江阴市成宇电器、江阴蔚蓝环境机械、江阴中盛佳信装饰等定制产学研项目等。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

图片

学校校徽整体上将外轮廓从椭圆扩展为正圆,通过显著的纵向延伸使图形更加舒展、饱满。圆形有地球之意,体现了在新时代国际融合背景下学院办学的全球视野;同时也寓意着学子圆梦、学院圆梦。

校徽中央新主体标志图形由两个部分组成。背景为变形成活动扳手的团,象征学院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理念。通过微调英文校名首写字母的位置,使图案纵向导轨笔直通达,活动挡舌卡位精准,标志各构成要素布局更加简洁、规范、有序,象征学院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校徽以生动鲜明的绿色寓意希望,象征学院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以稳健朴实的灰色代表“灰领”,寓意学院植根沃土,着眼于在新时代培养更多“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学校校徽学校校徽

参考资料:

精神文化

校训

自强不息,立德树人

释义:“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学院4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发展史。学校、教师、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牢牢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务实中抓机遇,在创新中求跨越,点燃二次创业的热情,实现“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的美好蓝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指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学院要加强深度的校企合作,通过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民主管理等多种途径,既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其核心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融汇其中,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实现“现代班组长”的系统培养、全面培养。

校风

崇实、善思、笃行、敬业

教风

严教善导、爱生创新

学风

尚德崇能、践行致远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快乐随手捡”志愿服务社、红舞鞋社团、九渊国学社、鼎盛物流协会、绿野环境社等学生社团59个。 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辩论赛、主题签字活动、主题合唱比赛、舞蹈专场晚会等学生活动。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庆堂

党委委员、副校长

井新宇、刘建龙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新华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王福定

党委书记(支部书记)

1983年10月至1989年2月

王克

校长

1982年9月至1986年3月

戎汉朝

校长

1986年3月至1989年2月

蒋寿清

党委书记、校长

1989年2月至1995年2月

蔡崇武

党委书记、校长

1995年2月至2001年8月

张曾乾

党委书记、校长

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

钱红

党委书记、校长

2008年6月至2020年12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