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城墙 编辑

明清时期文物

明清城墙明清城墙

明清城墙(英文:City Wal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即中国明清城墙。指建成于中国明清时期,兼具权力象征、空间规划、军事防御、抗洪防灾等各种功能的体系性城市构筑物。

明清城墙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现由南京明城墙牵头,联合多座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录,并计划于南京建造中国明清城墙博物馆,作为联合申遗城墙展馆。

联合申遗的城墙分别为南京、西安、兴城、襄阳、荆州、临海、寿县、凤阳、正定、宣化、汀州(长汀)、开封、肇庆、歙县十四座城墙 ,分别代表了中国明清时期国都京师和地方州府的城墙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以及都城、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规格大小的严格的规定。

中国明清城墙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核心物质要素;展现了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同级别城市差序格局的逻辑体系;反映了中国传统宇宙观、风水堪舆、人地和谐及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成就。

2008年3月28日,明清城墙项目(南京、西安、荆州、兴城)根据Ⅲ、Ⅳ遴选标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陆续有城市加入。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明清城墙

外文名:City Wal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地理位置:中国

气候条件:温带至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著名景点:南京明城墙、西安明城墙、兴城城墙、襄阳城墙、荆州城墙等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年代:中国明代至清代

纪念展馆:中国明清城墙博物馆

等级规格:京师(南京)、王城(西安)等

申遗沿革

编辑
1998 年 3 月,《南京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署名文章《南京明城墙距离世界遗产还有多远》,确定了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拉开了南京市政府新一轮对南京城墙的保护和维修序幕。

2000 年 3 月,南京市文物局成立“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

2003 年 7 月25 日向江苏省文化厅递交了“宁文物字【2003】66 号”文《关于申请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请示》,正式申请上报将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8 月 12 日,江苏省文化厅向国家文物局呈报了“苏文物【2003】55 号”文《关于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报告》,确定了包括南京城墙在内的六个项目作为江苏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06 年,国家文物局将南京、西安、荆州、兴城等 4 城市的城墙联合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先后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联合申遗项目组合转北为“4+2”模式。

2012年在安徽省文物局的努力下,安徽“寿县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提出加入联合申遗的申请;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来自六省的8个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2013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国古城墙保护与申遗学术论坛在临海市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中国明清城墙”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临海共识》。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会议

2014年河北正定、福建长汀、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的代表也参加了南京会议,这4座城市也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城墙。代表们明确表达了想参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 7月9日,江苏、陕西、浙江、湖北、安徽、辽宁、河北、河南、福建、广东等省市文物部门、城墙管理机构在南京首次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会议推举南京市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成立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简称“联合申遗办公室”。 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南京市文广新局。 11月9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第二次会议在临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总体工作计划》。

2015年6月在湖北荆州召开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三次推进会消息,河北宣化、正定、河南开封、福建长汀、广东肇庆等5地也将加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

2015年10月,歙县政府邀请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技术支撑单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来歙实地考察。12月,歙县赴南京提出歙县古徽州城墙加入申遗申请,并与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签定申报文本编制协议,向南京市文广新局(联合申遗办)报到征得加入联合申遗“8+6”模式。同月,歙县正式书面向安徽省文物局和通过黄山市政府转报安徽省政府提出申遗申请。

明清城墙

2016年3月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评审,2017年8月底前迎接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考察。

2016年12月5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四次工作会议在辽宁兴城召开。会议还就“中国明清城墙”申遗LOGO设计方案初稿进行了研究讨论。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标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标识

2017年1月1日起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LOGO标识正式启用。

2017年9月18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五次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

2018年4月,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南京城墙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的实施意见》,以2020年争取将南京城墙列入国家正式申遗项目为节点。

2018年5月,“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已确定“8+6”模式,南京、西安、荆州、兴城、襄阳、临海、寿县、凤阳8座城市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联合申遗预备名单,开封、正定、张家口(宣化)、长汀、肇庆、歙县6座城市正在申请加入。

2019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2020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提出筹备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八次工作会议。

2020年10月,联合申遗办、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出版《中国明清城墙》图书,该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2021年10月,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1年12月,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运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南京城墙深厚文化内涵,阐释中国明清城墙突出普遍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

2020年—2022年春节期间,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各城市、拟加入申遗城市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门挂春联”活动。活动促进了城市文化整体性展示,彰显了城墙深厚的文化遗产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城池规格

编辑
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都城建筑。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负责《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至为关键的文本编写工作。所长贺云翱在会上表示,八座明清城池(江苏的南京、陕西的西安、浙江的临海、湖北的荆州和襄阳、辽宁的兴城、安徽的寿县和凤阳)分布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它们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等城市体制。

例如南京城墙是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垣,也是八城市城墙中唯一的京师城垣。浙江临海古城墙由民族英雄戚继光重修,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明长城,就是以临海城墙为蓝本的;辽宁兴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见证过袁崇焕率军取得的“宁远大捷”。

南京城墙

编辑

南京明城墙 之 仪凤门南京明城墙 之 仪凤门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内城)城墙。其中京城城墙联合其他城市申报世界遗产。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完工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28万民工,历时达21年,终完成明王朝都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城墙地图南京城墙地图

南京明城墙在设计时,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形成由内向外形成“南斗北斗”聚合,环套格局,在山水之间,使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还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1988年1月,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牵头的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安城墙

编辑

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兴城城墙

编辑
兴城古城是明代的宁远卫城,在清代改为宁远州城。城池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周围五里九十六步,高三丈,门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宣德五年(1430)又增筑外城,外城周围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内城。门四,东曰远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门设楼,四角设台,城郭之间为护城河。明朝末年袁崇焕镇守宁远,为抵御后金努尔哈赤的军事进攻,用两年时间修缮宁远城,城墙“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明朝末年,这里成为抗击女真族的前沿阵地。兴城古城现仅存宁远内城,经多次修缮,基本保持原貌。

襄阳城墙

编辑
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城墙襄阳城墙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襄阳护城墙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打的襄阳

襄阳城周长为7322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文昌、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全国最宽的护城河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荆州城墙

编辑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州镇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灭楚后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荆州城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城墙

编辑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 ,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

现存城墙自朝天门至惠吉门近河一带,长1500米,还有城门楼4座。城门楼皆明清时期砖木结构,气势雄伟。广储门楼,位于城区和平路,花岗石砌基,青砖斗拱,三重递进,长8.55米,拱门高3.4米,一重跨度4.4米,二重跨度6.1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石柱础;朝天门楼,位于东大街,砖砌城门,甬道长4.88米,跨度3.3米,清代重建,楼阁式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重檐歇山顶;宝珠门楼经南大街,双重城门,中间有天窗,两廊马槽连接,建筑风格独特。济川门,抗日战争时期连同济川桥被日军飞机三次炸毁,济川桥三次修复,济川门于2017年正月修复完成。1996年汀州城墙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城墙

编辑
开封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14.4公里。历史上开封城曾多次被淹没,现存城墙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开工修建,历时一年半完工,重建的城墙规模较原明清古城加长、加高、加厚,城门升高丈余。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当地政府自1994年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西门(大梁门)、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3座城门。不久时间政府还会陆续修建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大南门(南熏门)等。

肇庆城墙

编辑
肇庆城墙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故又称为肇庆宋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肇庆小万里长城之称。肇庆古城墙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城墙

编辑

歙县城墙歙县城墙

歙县始建于秦,筑城于隋,府县同城近1400年,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歙县古城墙主要包括府、县城墙及潮水门、德胜门、临溪门、新安门、问政门。府城墙始建于隋朝末年(617年),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规模。县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抵府城、后枕问政、左临练水、右据石壁”,计千丈,高三丈,上宽一丈五尺,下宽二丈,周七里许(面积约1.30平方公里),设四门。现存古城墙保留约1500米及潮水门月城、南山门、府城子城,另有南、东两谯楼。1991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对古城墙进行修复保护。

其他城墙

编辑
商丘城墙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明归德府古城墙,始建于唐代,睢阳城在明弘治15年(1502)时被淹,次年筑土围城。正德6年(1511)在旧城北重筑新城,以元代城墙为南城墙。嘉靖37年(1558)包砖建成。南墙长950.6米,北墙长993.4米,东墙长1210米,西墙长1201米,周长4355米。高6米,顶阔6米,址阔9米。南为拱阳门,拱券式建筑,门洞全长21米,台高8米。北为拱辰门,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门上原皆有城门楼,1943年毁于炮火。现北城门楼与南城门楼均已修复。四门之外原皆有瓮城,每瓮城各1座扭头门,民国年间被拆除。城墙四面共有9座敌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门向南的第一个马面呈半圆形建筑,其余皆呈凸出墙外马头形。城墙角各有一处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城墙上城垛口3600个。城墙外3.5米为护城河,宽处500米,窄处25米,水深1-5米,绕城一周。护城河外550米处的护城土堤,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7米,高5米,明嘉靖19年(1540)筑成。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古城墙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所建。城池内方外圆,形似古钱。砖城周长3.6公里。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城内地势呈龟背形,共93条街道。俯瞰全城,如棋盘状。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御使、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原有的水井、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

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汉朝与唐朝的睢阳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