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编辑
江苏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由天目湖水源——徐家园河、平桥河和中田河三条河流交互影响形成的丘陵、河道和入湖口淡水湿地组成。
规划面积约11.54平方千米,湿地率约61.2%,湿地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4类,森林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永久性淡水湖泊、永久性河流、库塘等6型。
2012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8年通过试点建设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在水源保护、退渔(塘)还湖(湿)的基础上,强化水源净化及水质恢复,开展栖息地修复,形成以湿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为特色,集湖泊、河流、沼泽、浅滩、岛屿风光为一体,融保护恢复、科研宣教、合理利用为一身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文名:江苏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森林公园级别:国家级
地理位置: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
面积:11.5 km²
气候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批准时间:2012年12月
位置境域
江苏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1°13'02.90''~ 31°15'36.57'',东经119°23'43.51''~119°26'06.01''。
湿地公园的边界以吴淞标高32m高程线为限,内含石头山、官山、安山、长山、牛头山、老虎山等山体,公园边界沿村庄的分布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最小人为扰动。
公园北部以高塘岕-西山岭为界,包括沿立新-新村-竹墩-桑园里-大坝埂-三胜村以东的浅滩地,与十龙岕附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边界相接;东部沿牛头山-罗家湾,并沿平桥河向上游约2.6 km直至潘村桥以东500 m,围之北至西岕-登园-后东,南至高墩-老虎窠以北之间的浅冲田和山丘地,内含老虎山以及路西、五房、杨树岭、长园基等村落;中部沿徐家园河两岸宽280-100m的浅滩湿地直溯上游3.2 km,至前头园402县道交界处,其内分布有长山、安山,以及安上村;西部是栗园-中田河上游约7.3 km至下周桥两侧宽20-150m滨岸丘陵及沼泽带。占地面积11.5 km2。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停车场
地质地貌
功能区划图
天目湖流域属安徽广德县仙人岕、木子岕和溧阳境内的石龙岕、里峰岕、西塘岕等山岕峻岭的一部分,低山丘陵自东、南、西三个方向环抱湖泊水体,具有阶梯式地貌特征,原为断层形成的山间谷地。沿湖丘陵海拔多在20-200米之间,除少量石英砂岩、石灰岩外,多数丘陵分属两类岩性:一类是抗蚀性强、残积层浅薄、土壤瘠薄的火成岩类组成的石质丘陵;另一类为岩性松软、节理发育、抗蚀性弱、山头低矮、风化较深、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植被较繁荣的安山岩、次粗安岩组成的。
海拔200m以上的低山在天目湖流域南部的汇水地区较常见,基本上以平桥石坝一线为丘陵与低山的分界。绝对高程在400-500米,由石英砂和火成岩组成。
规划区属于中亚热带北缘与北亚热带南缘的过渡地带,土壤和植被的地带性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黄棕壤是本区气候与植被作用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低山山顶或缓坡、山麓地区石英砂岩残积、坡积物上,土层厚度50-80公分砾石含量较多,微酸性,保水保肥性差,易被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耕层有机质1.85%。较陡山坡多为石质土、山砂土,土层厚度小于60公分,砾石含量大于30%,表层有机质1.63%。
山间谷地、山间平原或山间平田发育有渗育型水稻土,母质为洪积、冲积物,土层中含有粗砂粒,60公分以下土层出现砾石层。有机质平均为2.37%。
天目湖水下地形复杂,以湖区25米高程以下范围为准,天目湖水位20米时,湖泊最大水深14.41米(对应最低湖底高程5.59米),平均水深5.85米(平均湖底高程14.15米)。
湖底高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最低处出现在水库库区的坝址之前。本项目区所辖平桥河河口处湖底高程约13-15米、下宋河15-16米、中田河10-17米。
气候特点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规划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热量资源充沛,无霜期长,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据气象资料,平均气温16.6℃,最高38.7℃,最低零下4.6℃。7月份平均气温30.2℃,1月份4.5℃。日照时数1561.0小时。年均降雨量1149.7毫米,汛期(6-9月)平均降雨量为574.2毫米,为常年雨量的50%左右。夏冬季历时长,冬冷夏热;春秋季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灾害天气有连续阴雨、寒流、冷害、旱涝、冰雹、龙卷风、台风等。
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溧阳市气候总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量、日照比常年偏少。
出现暴雨、高温等灾害天气。降水分布不均,2月、3月、4月、7月、12月异常偏多,其余各月降水量都较常年同期偏少。
入梅时间正常,出梅晚,梅雨期偏长,为32天(6月17日~7月18日),梅雨量偏多,为281.8毫米。
全年共出现35℃以上高温29天,其中8月份高温日数达18天,极端最高气温39.8℃。出现单日暴雨天气两次。
水文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库,1961年建成蓄水。水面面积为12km。天目湖常年水位控制在20-21m,但受降雨影响较大,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线波动范围为22-16m,水位出现频率(≥50%)最大的水位在18-19m之间。2001-2002年实测最大水深为14m,最大蓄水量约为1.1亿m,集水面积148.5km。天目湖是一个集饮用、农灌、旅游和渔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型湖泊。
湿地公园位于整个天目湖上游,是天目湖主要来水徐家园河、平桥河和中田河三条河流复杂水动力作用的交互影响形成的丘陵河道入湖口淡水湿地。
平桥河、徐家园河两侧以农田为主,水流较平缓,交汇处形成大片淤积湿地;中田河水流急、河床浅,在河道内自然形成沟壑湿地森林群落。
综述
据实地调查研究,湿地公园内植物共有47科200余种,有马尾松、麻栎、榉树等珍贵乔木;园内动物共有15目43科184种,有鹤类、红隼和赤狐、黄鼬等国家、省级保护物种。
同时天目湖湿地公园也以良好的自然生态成为一些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植物资源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天目湖湿地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和维管植物,经初步调查,浮游植物共有7门97种,其中绿藻门最多(39种),其余为硅藻门25种,蓝藻门19种,金藻门5种,隐藻门、甲藻门和裸藻门名3种;维管植物共47科128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种,裸子植物2科2种,双叶子植物27科81种,单子叶植物14科41种。芦苇、菰、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聚草、荇菜和菱等为优势种。
动物资源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湿地动物多样性,共有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类和兽类15目、43科、284种。
鱼类:天目湖湿地共有鱼类30种,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鳊鱼、鲂鱼、泥鳅、和鳙鱼等,尤其鳙鱼是最著名的经济鱼类。
鸟类:该区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调查统计鸟类23科41种,迁徙的珍贵水禽有天鹅、鸳鸯、鸿雁、赤麻鸭、绿头鸭、白鹭、苍鹭、鸬鹚、鱼狗、翠鸟、白头鸭、白鹘、画眉、鹰、相思鸟、啄木鸟、稚鸡、斑鸠、鸿雁等水禽。
其中,具有珍贵的动物有鹤类、红隼、白鹭、天鹅、鸳鸯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物种。
两栖类:该区域有两栖类1目3科6种,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省级保护动物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
爬行类:该区域有爬行类2目5科13种,有中华鳖、龟等。
兽类:该区域有兽类4目12科16种,分布有省级保护动物赤狐、黄鼬、草兔、刺猬、猪獾、狗獾等物种。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可分为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其中,浮游动物44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群类;底栖动物40余种,其中腹足纲7种,瓣鳃纲6种,环节动物多毛纲1种,寡毛纲3种;昆虫类100多余种,其中毛翅目、蜻蜓目、双翅目、半翅目均不少于5种。以河蚬、水丝蚓、光滑狭口螺、摇蚊幼虫、颤蚓、沙蚕、环棱螺和中国圆田螺为优势种。
天目湖湿地公园建设以保护天目湖水源为主要目的,在天目湖上游形成一片完整的生态保护区,有效保障入湖河流和湖库水质,同时融入了天目湖秀丽宁静、色彩斑斓的湖光山色和湿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文化内涵,集湖泊、河流、沼泽、浅滩、岛屿风光为一体,融保护、恢复、利用、研究、游览、体验、宣传、教育为一身,堪称“城市水源的圣地、山水田园的精华、湿地文明的活化、山林珍禽的天堂”。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104国道、大运河和新开的芜太运河穿境而过。公园依托中心大道、天目路、迎宾大道连接天目湖镇镇区,并可经由241省道、402县道直接对接沪宁高速、宁杭高速、沪渝高速、锡宜高速、锡橙高速、沿江等高速公路;毗邻京沪高铁、沪宁铁路便于向周边城市辐射;同时,湿地公园距南京、苏州、溧阳、张家港均在100公里左右,距上海、杭州、黄山、芜湖200公里,距常州仅60多公里;周边临近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有助于构成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立体对外交通网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
上一篇 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