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乔木 编辑
胡乔木(1912年6月1日—1992年9月28日),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江苏盐城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曾任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1980-1982),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1980-1982),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1-4卷)、领导修订《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协助审定《邓小平文选》等。著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著作编为《胡乔木文集》。
中文名:胡乔木
别名:胡鼎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盐城
出生日期:1912年6月1日
逝世日期:1992年9月28日
1930年,胡乔木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胡乔木
曾任共青团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
参与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临时工委委员。
1937年后,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办事处宣传部部长。
1941年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
1945年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8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社长(1949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参与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75年后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
1977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顾问、名誉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1978年补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0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
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曾任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92年9月28日,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1992年10月4日,遗体火化;10月26日骨灰撒在延安地区。
胡乔木传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亮更美丽》。 《词十六首》,《贺新郎·看〈千万不要忘记〉》、《沁园春·杭州感事》、《诗词二十六首》。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作者名称 胡乔木
作品时间1984-1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是现代胡乔木编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作者名称 胡乔木
作品时间2008-9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成立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的重要阶段及重要意义,历数了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及丰功伟绩,同时也展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轮廓。
邓小平则赞誉胡乔木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2007年9月5日,“《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首任院长胡乔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对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所做的杰出贡献,并对胡乔木一生在理论上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中共党史研究、新闻学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以及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理论造诣均有深入而客观的评价,可说是对胡乔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全面总结。全书30余万字,共三部分,即综述、回忆和文献资料。书中还选取了五幅乔木生前工作照和一幅手迹。
2015年1月,81.5万字的《胡乔木传》上下册面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