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河文化 编辑
富河文化是赤峰北部乌尔吉沐沦河流域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300年左右,属于森林草原经济形态,早期卜骨的发现,大量动物骨骼的伴出,为蒙古草原地区提供新的文化类型。房址地穴以方形为主,中央置方形灶炕。陶器种类单纯,特征鲜明,其中之字纹筒形罐是其代表性器物。生产工具有打制石器和大量的细石器,锄形石器和骨柄石刃刀是其典型器物。富河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地区,是赤峰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年代略晚于兴隆洼文化、与赵宝沟文化在某方面有着一定相通之处的另一种考古文化类型。
中文名:富河文化
房址地穴:以方形为主,中央置方形灶炕
类型:两个
年代:距今五千年左右
陶器类型:夹砂陶
发掘遗址:富河沟门、金龟山和南杨家营子
陶器代表:之字纹筒形罐
位置:西拉木伦河流域
地域
西拉木伦河流域包括赤峰市的西拉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英金河、老哈河等地区,在这一地区发现的文化有两个类型:一是以赤峰市红山为代表的红山类型;二是以巴林左旗富河沟门为代表的富河沟门类型。红山类型发现比较早,主要分布在英金河、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之间;富河沟门类型则晚一些,主要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与西拉木伦河一带。
时间
富河文化据放射性炭素测定,年代为距今五千年左右。现已发掘出的遗址有:富河沟门、金龟山和南杨家营子三处。富河文化就是以首先发掘的富河沟门命名的。它也是一处聚落遗址,富河文化的村落分布在河旁的山冈或高地上,房屋建于朝阳的南坡。村落的规模,大的如富河沟门,遗址有一百五十座以上的房屋,小的如金龟山遗址,只有四十一座以上的房屋。房址大多为方形,也有个别为圆形。
玉器
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的玉器相较于红山文化的玉器要更为饱满圆润,但是由于其部落族群相对于红山文化较小,文明程度存有差异,所以其玉器的器型制式相对简单, 缺乏红山文化玉器的丰富元素。更缺乏族权、神权、兵权等象征的玉器,其造型主要为动物化的表现,表现形式也相对单一。其玉器的总体特征符合新石器时代各部落文化玉器的主流表现。
陶器
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的陶器都是夹砂陶,质地疏松,火候不高。陶器表面的颜色为褐色,以黄褐色居多,灰褐色次之。陶器表面不论有无纹饰,都经过压磨。纹饰主要是压印纹,最多的是横“之”字形篦点纹。在金龟山遗址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竖“之”字形线纹。陶器的器形主要是大口筒形罐,还有钵(碗)、杯和斜口罐等。大口筒形罐的特点是:大口,深腹,腹壁较直,口与底直径的比差,不似红山文化的大口深腹罐那样悬殊。
大型石器
富河文化大型石器绝大多数为打制,形状规整,制作精致,不同的形制,适于不同用途。砍砸器数量最多,在富河沟门遗址中约占四分之一,锄、锛、凿皆经过精细的加工,富有特色。细石器大多使用间接打法制成的长条形石片,富河沟门类型中的石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为宽大的一种。
富河文化中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也有相当多的骨器。在富河沟门遗址中,骨质工具的种类由锥、镞、刀柄、针、鱼钩、鱼镖、有齿骨器等。富河沟门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骨骸比较多,其种类有野猪、鹿、黄羊、狐、松鼠等。上面有加工的痕迹,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当时人制作工具剩余的原料和废弃的半成品;二是使用后抛弃的碎骨。
卜骨
富河文化
另外在富河文化遗址的骨器中发现有卜骨,这种卜骨用鹿或羊的肩胛骨制成,仅有灼而无钻、凿痕迹,未经修整,它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卜骨。富河沟门遗址所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环境属于山地森林地区,不同于现代的沙漠草原地区。富河文化的先民们,有定居的村落,有掘土工具、谷物磨碎工具,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原始农业;而由大量的猎获的野生动物和一些渔猎工具表明:渔猎经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新的考古成果,骨卜这种占卜习俗最早可上溯至6000多年前的仰韶时代,如在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三期遗存中就发现一有烧灼痕的羊肩胛骨;与其年代相当的甘肃武山傅家门的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其“房子和窖穴内共发现带有阴刻符号卜骨共6件。这些卜骨经过鉴定,为羊、猪和牛的肩胛骨,器身不加修饰,无钻,无凿。符号简单,可能是用石制尖状器刻划而成。”富河文化较之稍晚。
在赤峰市、通辽市境内的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带,分布着中国北方不同于红山文化的另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即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乌尔吉木伦河东岸富河沟门。这个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在50年代调查发现的,当时称为细石器遗址,1962年发掘,才从过去泛称为细石器文化中识别出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根据遗址地名,命名为富河文化。在富河沟门遗址,发现借山坡建成簸箕形土坎为基础的房址,而地表呈排列有序的“灰土圈”达150余个,发掘了12个“灰土圈”,每个“灰土圈”下都是房址,有的是一个房址,有的是重叠在一起的几个房址,甚至有的连续重叠四次,即先后建筑过四次的房址,所以共发现房址37座。房址大多数为方形,仅有4座房址为圆形,一般面积为12~25平方米,最大为36平方米。房址中央有方形灶,有的是土坑,有的是在土坑内加砌石板。房址北壁一般有4~7个柱洞。从房址情况可以看出,这里曾是古代人类居住较长时期的聚落遗址。富河沟门遗址的出土文物,无论是陶器、石器以及骨器,也无论是器形、纹饰和制作技术,都明显地表明这是一个具有独自特征器物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夹砂陶
富河文化的陶器都是夹砂陶,质地疏松,火候不高。器形以筒形罐为主,此外还有钵、圈足器、小杯等。筒形罐为大口、筒腹、平底,以口部和腹部的差别,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筒形罐腹部多饰有横压的之字形线纹或横压的之字型篦点纹,这两种压印纹是富河文化的主要纹饰,此外还有划纹或器口下饰有附加堆纹。陶器上有为缀合裂痕而钻孔的现象很普遍,遗址中还有大量利用碎陶片中央钻一孔的陶纺轮,说明当时陶器是很珍贵的。此外,在遗址的房址堆积中,还发现一件可以复原的泥质红陶钵和几片碎片,这与红山文化的红陶钵完全一样,此红陶钵当不是富河文化的陶器,而是红山文化的陶器,说明富河文化分布地区也分布有红山文化。?
细石器
石器出土量很多,有大型石器和细石器,其中尤以细石器数量为多。大型石器多是打制而成,大多数经过第二步加工,种类有砍砸器、斧、锛型器、锄型器、磨盘、磨棒、石片石器等,其中砍砸器和石片石器各占大型石器的1/4。石片石器多为不规则的长条形石片,多用刃边刮削或切割。细石器种类有镞、锥、圆刮器、钻头、尖状器等,绝大多数没有第二次加工,但有使用痕迹。镞不同于常见细石器中的三角形镞,而是呈柳叶形。镞和锥都是在劈裂面的一端或一面加工而成,钻头是两面加工,并有旋转的磨痕,所以钻头很光滑。
骨器
富河文化
骨器出土也很多,有锥、镞、刀柄、针,有齿骨条、匕、鱼钩、鱼镖、骨饰件等。其中骨锥的数量最多,但制作粗糙,多用劈开的动物肢骨,在一端磨出尖部,就成为骨锥。骨器中的有齿骨条是用来压印陶器之字形篦点纹的工具。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一些角、蚌、贝、牙质的装饰件等。富河文化遗址中的动物骨骼发现很多,有鹿、狗、黄羊、獾、松鼠、狐以及野猪等动物的骨骼,其中鹿的骨骼占一半左右,但未见草原奇蹄动物的骨骼,犬科动物标本量少,也未见肯定是家畜的动物骨骼,说明富河文化先民们,除定居进行农业生产外,渔猎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富河文化中,还出现了卜骨,虽然较原始,用鹿或羊的肩胛骨,未经修整,仅有灼而无钻凿,但这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卜骨。?富河文化与红山文化
富河文化是以成熟的细石器、打制石器和夹砂之字纹筒形罐为突出特征,表现了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特点。富河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也有遗址发现。在石器和陶器方面,富河文化与红山文化有接近之处,这两种文化的分布范围也有交错地带,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富河文化与红山文化是两种不同经济的文化类型,红山文化的先民不是从事渔猎经济为主,而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富河文化遗物标本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为距今5 000年左右。根据遗址出土物判断,在那远古新石器时代,这一带的自然环境并非草原沙漠地带,而是适合于富河文化先民们从事打猎、捕鱼赖以生存的好地方,才能在这里发掘出曾经居住较长时间的富河文化的聚落遗址。富河文化考古发掘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相信今后还会增添许多富河文化的丰富内容。?
红山文化
富河文化与红山文化是两个文化系统,但是它们的分布又有交错地带。在巴林左旗南杨家营子遗址曾发现一组表明相对年代的地层叠压关系,富河文化的文化堆积在红山文化之上,说明红山文化早于富河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分布也有先后的关系。文化总是相互影响和渗透,因此这两种文化在石器和陶器方面有许多接近之处,富河文化对红山文化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催化剂”作用,致使红山文化晚期得以高度发展,从而放射出文明的曙光。
通往青铜文明的后红山文化?
富河文化
塞北赤峰地区在60年代考古的重要收获,除了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这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外,还找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两种青铜文化,尤其是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这是两个文化面貌差距甚大的两种文化,但它们都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南,红山文化的年代是距今6000~5 000年间,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则是距今4 000年左右,而且是早期青铜文化。这两种文化对研究西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均是关键。因此,探索和寻求这两种文化中间近千年的文化遗存,是赤峰地区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地区发现和识别了晚于红山文化、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文化遗存,主要是1974年对赤峰市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朗营子南台地遗址的发掘和1977年对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大南沟石棚山墓地的发掘。这两处遗址、墓地的文化遗存是同一文化类型遗存,有其鲜明独特的文化特征,这才把曾一度归入红山文化范畴的敖汉旗小河沿乡发现的文化遗存区分出来,命名为小河沿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发现和识别,使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领域增添了新的文化类型,其时代又介于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小河沿文化
?小河沿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陶器主要是夹砂褐陶,其次是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夹砂黑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还出现了磨光泥质黑陶。陶器的器形主要有罐、豆、壶、碗、盆、高足杯、器座、勺形器、尊等十多种,未发现三足器,钵较少,而豆形器较发达,形式多样。陶器多为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不见模制和轮制,器口用慢轮修整的也很少,故陶器的壁薄厚不均匀,器形不甚规整。陶器的纹饰丰富多彩,有彩陶、附加堆纹、细绳纹、细线菱形纹以及三角形、回字形、方格、网状、篦点等十余种刻画纹,有的用刻画纹组合成各种几何图案,还有的器物周身刻有原始文字符号和用原始文字符号与几何纹图案或抽象的动物图案构成彩陶图案,彩陶花纹行笔流畅,线条疏朗,构图巧妙,富于变化,为别具风格的红地黑彩、灰地黑彩和红地红彩三种彩陶,均是烧前绘彩,故触水不脱落。钵与豆形器一般均内外施彩,几乎所有的彩陶器均系夹砂陶,泥质彩陶颇少,这是小河沿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陶器中还有陶塑猪、狗头像。?
小河沿文化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有磨制石器和细石器。磨制石器有穿孔石铲、斧、锛、凿等。细石器有镞、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核等。石料以燧石、玛瑙、石英为多。工具中有复合工具,是石刃骨柄的刀,在石棚山墓地就出土多把完整的石刃骨柄刀,此外,还有骨针、骨锥等骨器工具。?
装饰品
富河文化
小河沿文化中出土很多装饰品,特别以项环、臂环以及蚌制发夹为最多,项环和臂环是用不同颜色的石料做成的,有的还在黑色石臂环上镶嵌两行蚌珠,黑白分明,非常美观。精美的臂环和项环不仅女性佩带,男性也佩带,成为普遍的装饰品。装饰品的蚌珠上有不到1毫米的孔径,这反映当时已经掌握了熟练的钻孔技术。在石棚山墓葬的女性头部多佩带蚌珠和发夹,如29号墓和11号墓的女性死者是用白色蚌制发夹将长发束于脑后,再配以蚌珠点缀于头上,说明当时女性很注意发式美。再如石棚山27号墓女性死者颈部和胸前发现两件带孔的螺丝壳和制作规整的蚌环,头后出土一件刻有三个同心圆图案的长条形蚌制发夹。在死者左臂上佩带臂环,右臂上佩带制作精美、有一定弧度的长方形臂环。在32号墓中,女性死者头骨两侧发现两件蚌制圆形齿轮状耳坠,头带长方形白蚌质发夹,左右臂分别佩带绿色和白色臂环。以上各式装饰品,反映了小河沿文化的先民们的精神生活,他们以精心雕琢的装饰品来追求美,使生活丰富多彩。?河沿文化的石棚山墓地为分布的方位和密度不同的三个母系家族墓群,它们分别为南北向和东西向纵、横排埋葬,但排列都很密集。多为单人土坑墓,儿童也与成人相同,单人埋葬。葬式多为仰身屈肢葬,侧身屈肢葬很少,墓口有火烧痕迹,填土中发现许多红烧土块,尸骨的腿骨和盆骨被烧成黑色,说明葬前要在墓地举行一种火烧丧葬仪式。共发现成年男女合葬墓三座,死者皆头向相反、脚向相对、屈肢而相交错,这种葬俗在新石器时代墓葬中颇为罕见,这可能是男女单葬向男女合葬墓发展演变的一种过渡形式,也说明小河沿文化的成年男女合葬墓仅是开始出现。从墓地男女单人葬随葬品来看,男性虽然在主要生产部门的地位上升,但却未能取得完全优势的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显下降,更没有处于屈从地位,甚至有一些女性单人葬墓仍有较为丰富的随葬品。以上说明小河沿文化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石棚山墓地的发掘,为探索中国北方地区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和演变以及走向解体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资料。小河沿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中的空白,也揭开了中国北方地区原始文化研究新的一页。
特点富河文化和兴隆洼文化是西辽河流域两支独立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从房址形制、聚落布局、遗物及经济形态的特征看,富河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兴隆洼文化的诸多因素,二者具有直接性承继发展关系。富河文化的部分因素被赵宝沟文化承继,成为赵宝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中,富河文化之前为兴隆洼文化,之后为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年代约为距今7200-7000年,与红山文化之间未曾产生承继或演变关系。
富河文化是以 1962 年发掘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命名的,主要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以东,碳 14 断代表明,这些氏族部落活动的时间在公元前 3500 年—前 3000 年间,相当于红山文化的晚期阶段。
由于畜牧和渔猎经济生产方式使富河文化部落的生活不稳定,大型遗址很少发现,只有富河沟门遗址具有代表性。考古发掘揭示出氏族居住的营地分布在两座相邻的岗坡上,共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37 座,其中大多数是背依山坡挖筑的。有 33 座方形房屋的房基呈簸箕形的土坎,一般南北长 3—5 米,东西宽 4—5 米,最大的长宽各 6 米;4 座圆形房址的直径均在 3.5—5 米左右。两种房子的室内地面都修整平坦,有柱洞、灶坑和篝火的遗迹。灶坑的四周多用石板围砌。
遗物中大型石器绝大多数是打制的,其中砍砸器数量最多,也有少量锛、凿和有肩石锄、石斧、磨盘、磨棒。磨制石器极少,在磨制的斧、锛上仍有明显的打制痕迹。这种情况表明当时的石器制造业比较落后,与相邻的红山文化及同时期黄河流域的石器相比差得很远。这些氏族保留着浓厚的中石器时代气息,细石器工艺传统得到了继承。发现的细石器中,石叶既长又宽,具有突出的特点,细石器包括柳叶形镞、锥、钻、圆形刮削器等。遗址中也发现了很多骨器,包括镞、锥、针、鱼镖、鱼钩及用于镶嵌石刃的刀柄。
富河部落的制陶业也不发达,陶器为手制的粗陶筒形深腹罐,纹饰主要是横向的之字形篦点纹。遗址中的动物骨骸较多,有鹿类、野猪、狗獾、黄羊、松鼠、狐狸等。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没发现家畜的骨骼。
从定居的村落,少量掘土、谷物加工的工具看,这一部落可能已经有了少量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大量野生动物骨骼及渔猎工具的出土,说明渔猎经济是氏族成员的主要生产活动。
在经济区域上,地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与东北和京津唐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公路贯穿境内,通辽站是全国40个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
通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内蒙古粮仓”和“中国黄牛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主力煤田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801稀有稀土矿是特大型保护性矿床,总储量680万吨,其储量和品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天然硅砂的储量550亿吨,居中国之首。
大口筒形罐一种为直口、圆唇、筒形腹,口沿之下作出一条或数条附加堆纹;另有一种为直口方唇,直筒腹、腹壁中部以下斜收成小平底。这两种罐唇沿都很薄。陶器有的光素无纹,大多数装饰压印纹、印压山横“之”字形篦点纹,还有少量横竖“之”字形弧线纹,罐口沿饰附加堆纹。此外还有刻划纹。有的器物底部有编织纹。早期陶器的特点是,大口筒形制罐唇沿外凸,腹壁略有弧度,腹壁多饰横压的“之”字形线纹;中期的特点是圆唇,直腹,口沿之下有一条或数条附加堆纹,腹部多饰横压“之”字形篦点纹;晚期则为方唇,直腹,腹斜收,小平底,腹部多饰横压“之”字形篦点纹。富河文化生产工具除大型打制石器以外,还有很多制作精致的细石器,村落分布多在河旁的山岗或高地,属于山地森林氏族、有一定程度的农业生产,但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居住比较稳定,它的制陶工艺表现出该氏族的特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