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徒 编辑
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四众的通称。包括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称四众弟子。(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
中文名:佛教徒
宗教:佛教
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正式称呼
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男出家者。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女出家者。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比如,不得于避处自弄身体、不得照镜子化妆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因为要检验女弟子会不会怀孕。
六、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称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称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别称
一、僧,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所以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二、沙门,梵文音译,也译为“桑门”。沙门本是对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但传人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徒特有的一个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称,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教授、规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教徒。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
五、头陀,对一类佛教徒的称呼,原意是抖擞、弃除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呼头陀为“苦行僧”。
广义的佛教徒
《大集经月藏分》(卷一一)所说中国地区的化佛示现,非常众多,经文: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照耀诸方,实时于此四天下中 ,而有无量百千诸佛出现。……迦沙国二十八佛现,遮居迦国二十佛现,簁提国四十五佛现,沙勒国九十八佛现,于填国百八十佛现,龟兹国九十九佛现,婆楼迦国二十四佛现,奚周迦国十八佛现,亿尼国八十佛现,鄯善国二十九佛现,紧那罗国八十佛现,震旦国二百五十五佛现,罗罗国二十四佛现,吴地国五十佛现,新陀跋持国二十五佛现。佛言:诸仁者!如是等佛,于此四天下国土城邑村落山林处处而现,我今神力之所加故,还起如是等数塔寺。中国地区的化佛之多,超过了印度本土。有这么多的(著名的)塔寺,因为有这么多的化佛,是如来威力所加持。这等于说,名山大刹的建立,皆是诸佛所加持,可以说,到中国名山大川旅游的众生都属于广义上的佛教徒,他们踏入名山大川时,已经被佛摄持了,何况合掌礼拜的呢?《法华经》方便品中说: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注:中国的名山大川皆有古刹故。其它国家的佛教圣地亦复如是。震旦即中国。
了义的佛教徒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三王及大众等。亦行东方万里海上。海中有国。名大日发。东西南北。海中有国。是眷属国。世尊至于此国海边。告大众言。往昔劫初。观世音菩萨。化作色界第十梵王。告初梵王。汝下空中。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观世音菩萨。化初梵王。奉其四禅大梵王。敕王及妃。供下下空中。次第造天下。造大地。最后造斯国。及眷属海中国山河草木。有一天女。名妙辨财。是亦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以女像。作大福田。来为王女。即成日轮及月光轮。主四天下。眷属无量。住此国中。或主或伴。是故其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说是语已。天女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天女及诸大众等。亦行东方。于其海中。有诸国土。此国众生。质近畜生。虽我正法渐渐流布。难有悟入。但作结缘。为成佛缘。”
综合上述佛经开示可知:三王者,伏羲、女娲、神农是。华严:八地菩萨尚能如此示现种种身,何况佛地的观世音菩萨呢?伏羲五行八卦。女娲泥土造人。神农尝百草。这些都是觉悟众生的缘起。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一页云:佛教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教想故。如今有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彼于非佛教中,起佛教想。为欲遮止如是想故;及为显示佛所说者,是真佛教;余所说者,非真佛教,故作斯论。问:今时何故有作是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答:彼依根本,故作是说。谓今所说染净缚解生死涅槃因果等法根本,皆是佛所说故。有说:彼依相似而说。谓佛先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随顺而说。谓佛先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办事处同,故作是说。谓如佛边,亲闻法要,入圣得果,离染尽漏;闻今所说,亦办斯事。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惟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解生,但由表业;非无表故。有说:佛教,耳识所取。非无表业可耳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佛教,二识所取。诸无表业,惟一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世尊三无数劫,精勤苦行,求佛语表;今得成满。非无表故。谓佛世尊,昔于无量正等觉所,精勤苦行,求无上智,为他说法,依蕴界处,求蕴界处,展转相续,今得成佛,为诸有情演说法要,令舍生死,得般涅槃。此事皆由佛语表业。是故佛教惟佛语表。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若是语业;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欲为颂因,文即是字,颂依名转,造者为依。若是名等;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语表;是谓佛教。答: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乃至广说。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连合名句文身,是佛教用。问:伽他所说,复云何通?答:有于名转,有于义转。此中且说于名转者。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广说;是谓佛教。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如彼广说。
二解 发智论十二卷十五页云: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评论唱词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云何无记?谓佛无记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佛教名何法?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 。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