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镇 编辑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下辖镇

慈城镇慈城镇

慈城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洪塘街道接边,东北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接界,南临姚江,与鄞州区隔江相望;西及西北分别与余姚市河姆渡镇、三七市镇接壤,北与慈溪市隔山为邻。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慈城解放路8号。

2020年,慈城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年均增长19.5%;规上工业总产值527.5亿元,年均增长15.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慈城镇

外文名:CichengThe City of Cixi

别名:慈溪城、慈溪县城、慈谿、溪上、慈水、孝中、句余、句章

行政区划代码:330205103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面积:102.3 km²

下辖地区:11个社区、35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解放路8号

电话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031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0533 人(截至2020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慈城古县城、慈湖、句章故城遗址、膜幻动力小镇、达人谷度假乐园

火车站:慈城站

车牌代码:浙B

地区生产总值:113.3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由来

慈城,即慈溪县城之简称,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据史书记载:汉大儒董仲舒六世孙——东汉孝子董黯,幼丧父,养其母,笃孝且敬。母疾,思饮溪水,远莫能致。孝子筑室溪旁,汲以进饮,母疾遂愈。于是以慈名溪,以溪名县。

建制沿革

慈城历史悠久,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动。

夏、商、周时,按《贡》九州之说,今之慈溪,为扬州之域。

春秋时,慈城境属越国,称句余。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并,越王勾践在今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建句章城。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现境遂为楚国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苏州市),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慈城镇)。

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今慈城全境一直属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置鄞州、姚州,慈城境属鄞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更置鄮县,今慈城镇属鄮县地。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慈溪建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县治设于今慈城镇浮碧山下。

唐乾元元年(758年),隶属浙江东道明州。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以明州为节镇,置望海军,慈城属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属明州,隶两浙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属明州,隶两浙东路。

庆元元年(1195年),属庆元府,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庆元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慈城属明州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慈城属宁波府。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因县令失官印,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

清,仍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

民国3年(1914年),隶属会稽道。

民国36年(1947年),境内建有孝中镇、江屿乡、云湖乡、汶溪乡(部分)等乡镇。

1949年5月24日,慈城解放。

1950年4月,孝中镇分为孝东镇、孝西镇,江屿乡划分为赭山乡、黄山乡、半浦乡。

1954年前的慈溪县行政区划

1951年8月,孝东镇、孝西镇合并为慈城镇。

1954年10月,慈溪县境调整,慈溪县政府驻地迁至浒山,慈城镇划归余姚县。

1958年9月,建东风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塘街道和庄桥街道的部分地域。

1959年,改称慈城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慈城人民公社划归宁波市。

1983年底,人民公社复改为乡镇。

1984年2月,今江北区建立,慈城隶属江北区。同年9月,慈东乡并入慈城镇。

1992年5月,妙山乡、云湖乡并入慈城镇,乍山乡与半浦乡合并为乍浦乡。

2001年10月,乍浦乡并入慈城镇。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末,慈城镇辖古巷、浮碧、望京、景明、慈湖人家、宝峰6个社区,东镇、北门、慈湖、上岙、毛力毛岙、东山、东门、白米湾、观座、湖心、南门、国庆、勤丰、新华,虹星,半浦、前洋、黄山、洪陈、杨陈、双顶山、龚冯、王家坝、三勤、浦丰、民丰、向上、三联、妙山、五湖、八字、五星、金沙、公有、五联、南联37个村民委员会,共43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89个居民小组、383个村民小组。

2021年10月,慈城镇辖11个社区、3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解放路8号。

慈城镇区划详情

浮碧社区

望京社区

景明社区

慈湖人家社区

宝峰社区

慈东社区

维拉小镇社区

云鹭湾社区

塘家湾社区

官山社区

湾社区

北门村

勤丰村

东镇村

东门村

南门村

慈湖村

白米湾村

观庄村

湖心村

上岙村

毛岙村

国庆村

浦丰村

民丰村

向上村

三联村

妙山村

五湖村

八字村

五星村

金沙村

公有村

五联村

南联村

杨陈村

洪陈村

双顶山村

三勤村

王家坝村

黄山村

龚冯村

半浦村

虹星村

新华村

前洋村

——

——

地理环境

编辑
慈城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九龙湖镇、洪塘街道、前江街道毗邻,西南、西与大隐镇、河姆渡镇、三七市镇接壤,北与掌起镇、龙山镇相邻,南临余姚江与高桥镇隔江相眺,辖区总面积102.3平方千米。

慈城镇

人口

编辑
截至2020年末,慈城镇户籍人口有60533人。

经济

编辑
2020年,慈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年均增长19.5%;规上工业总产值527.5亿元,年均增长15.0%。

第一产业

2011年,慈城镇生产粮食2.4万吨,其中水稻2.1万吨,黄豆720吨,番薯、土豆等2280吨。生猪饲养量5.4万头,年末存栏2.4万头。累计造林2.6万亩,林木覆盖率31.6%。

截至2018年9月,慈城镇有盆景、果蔬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家庭农场72家。

第二产业

2020年末,慈城镇辖区有工业企业86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

第三产业

2020年末,慈城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59家。

交通

编辑
慈城镇境内有萧甬铁路线过境,境内长5千米,设慈城站通往余姚和宁波市区;沈海高速过境,境内长13.1千米,双向6~8车道,有慈城、宁波北2个出口;绕城高速过境,境内长5千米,双向6-8车道;省道甬余线过境,境内长10千米,通往余姚和宁波市区;县乡(镇)级公路90条,总长152.57千米。

据2023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慈城镇三年累计新建道路28公里,对外连接的三大高速出入口、北环高架已顺利通车,城市轻轨2020年完工通车,贯穿城区的“一横一纵”连接线、四大下穿道路完工运行,全镇路网密布、四通八达。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慈城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833人,专任教师132人;小学5所,在校生3475人,专任教师1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29人,专任教师1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300人、专任教师120人;成人学校1所,在校生1260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792.0万元,比上年增长5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91万元,比上年增长58.0%,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2%。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慈城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98个文化专业户29个,文化站1个,社区、村文化宫30个;公共图书室30个,藏书9.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868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慈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门诊部1所;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461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1人,其中执业医师102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67人。2011年,慈城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 完成诊疗46.0万人次,出院病人127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慈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7户,人数205人,支出1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430元,比上年增长19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2户,人数339人,支出1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1.2%,月人均42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7人,支出6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医疗救助350人次;农村临时救济601人次,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9.4万元,比上年增长5.1%。敬老院1家,床位120张;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5万元;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职工780。2011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万人,参保率90.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8人;参加失业保险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63人; 参加生育保险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61人;参加工伤保险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42人。

截至2021年12月,慈城镇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的3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36;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补贴7500万元,惠及15.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55万元,扶持创业实体11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1万个;建成交付慈浦里、崇本苑等安置房1962套,启动实施胡坑基安置房建设及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250套公租房基本分配完成。

历史文化

编辑

综述

慈城历史悠久,其文化体系丰富多样,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太子太傅、都乡侯阚泽设立书堂(地址在今之慈湖中学),开当地儒学之风气。而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的清道观,后来成为浙江的道教中心和浙东著名道观。

初建于宋雍熙元年(984年)的慈城孔庙,则是浙东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彼时为县学。又有慈湖书院、宝峰书院等著名书院,形成以孔庙为枢纽的官学和以书院为核心、私塾为基础的私学相辅相成的教育名城。

县名慈溪与县治慈城,均因汉代孝子董黯而得名。慈城的许多地名都与"慈"有关,有着丰厚的慈孝文化资。慈城还商贾辈出,北宋年间的冯氏就以经营药业致富;当代不少"中华老字号"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宁波冯存仁堂等均系慈城人创办。在成衣业、银钱业、近代工商业,慈城人也均有卓越建树,是宁波商帮的先驱与中坚人物。

在以古城为中心的慈城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计6个点;省级文保单位2个,计13个点;市级及区级文保单位23个。尤其是慈城古建筑,清乾隆以前的大型建筑就有100多处,而且规模大、门类多、散布范围广。慈城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和江南古建筑的博物馆。

儒学文化

慈城史称文献之邑,儒学基地,历朝历代办学育人成为传统。自唐至清,在慈城地区共创办过县学(学宫)1所,书院14所,很早就有儒学名人出现。

慈城儒学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影响,主要由三个内容构成:以孔庙为主的官学;以书院为核心的学术性教学和学术研讨;以私塾为基础的群众性少年儿童启蒙教学。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着慈城儒学文化的持续发展。

宋代,王安石曾为新建的慈溪县学撰写了《慈溪县学记》。官学以外,慈城的书院教学也很昌盛,不仅数量和就学者多,而且在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上也代有建树。

慈城私塾遍布城内,到处可闻“庠声序音”,随处可见“家诗户书”。明代冯若愚悉心教子,三子皆成大材,冯元飕为天津巡抚,冯元飙为兵部尚书,冯元飕为兵部主事,其孙辈冯京第为抗清志士。又如半浦郑氏自郑凑开始藏书,其后世以文章显名,代有传人,一直为慈溪文献世家。其家的二老阁藏书、刻书名满天下,为浙东著名的藏书世家。其子孙都承继家风,潜心经史而淡泊功名。

慈孝文化

慈城的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东汉孝子董黯的传说开风气之先。现存最早的董孝子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虞翻的《孝子董公赞》。后晋代虞预著的《会稽典录》有更详尽的记录。

董黯,字叔达,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他自幼丧父,砍柴为生,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黄氏得了一种难治的病,想喝大隐溪的水,于是董黯不辞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去大隐挑水给母亲喝,后来又干脆把母亲接到大隐溪边居住,黄氏的病终于好了。

一天,董黯正在劳动,院子里忽然泉涌成渠,泉水的味道丝毫不逊色于大隐溪的水。乡里人都说董黯孝感天地,于是将这条渠水取名“慈溪”。唐代在此设慈溪县,县名即由此而来。董黯之后,慈城又出现了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这两位著名孝子,因而被称为“三孝乡”、“三孝镇”和“孝中镇”。

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孝女有30多个,这些孝子孝女的孝行都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

廉政文化

据光绪《慈溪县志》“职官”记载,作为“名宦”立传的有132人,这些名宦的成名事迹,大都以廉政著称。

廉政文化一直是慈城官宦政治的主流文化,慈城的第一任县令房瑁就是廉政文化的先行者,他“尚德化,兴长利;流民来归,狡吏引去”,并且“溉民田数千顷,人甚德之”。

宋令张颖“以廉著名,持身廉介,虽一文不妄取”。人们干脆给他一个号,称他“张清清”。张颖故世以后,县署专门为他建了“清清阁”,既以公之德名,又给后人以范例和警示。

慈城学宫里还专门设有“名宦祠”,那些被列举的供后人膜拜、祭奠的著名官宦都是以廉政著称。

名胜古迹

编辑

慈湖

慈湖位于古城北面,唐开元间,县令房琯开凿之,以溉民田。因吴太子太傅阚泽曾在湖畔居之,故也谓“德润湖”或“阚湖”,又以普济寺在其北,亦名“普济湖”,后为缅怀先儒杨简曾在此筑室讲学,改名慈湖。

慈湖面积100亩,内立两洲,洲上建亭,亭四面皆花,洲外红白芙蕖(荷花),环堤皆柳;沿湖四桥,桥上俱有亭;山水清妍,金碧相焕,湖中原有五楼船,每值良天,邑人争贤船以游,歌笑之声溢于四境;湖西复有小湖,正当清清堂后。

宋景定五年(1264年),县令金昌年组织疏浚,湖中筑堤建桥,分东西两湖。清乾隆年间县令胡观阑再疏,建“师古亭”于堤上,解放后多次疏浚和修亭。1986年,港胞王欣康捐资重修师古亭。至今,湖旁除尚存普济寺(部分)、德润书院、慈湖书院、谈妙涧等遗迹外,还有革命烈士陵园。

学宫

学宫,又称孔庙,亦称文庙,因庙与学并建,且由政府出资,故亦称县学。慈城的学宫始建于宋雍熙元年(984年),由县令李昭文兴建。宋庆历八年(1048年),慈溪县令林肇重建,鄞县县令王安石撰《慈溪县学记》碑记,此碑现存于孔庙大成门东侧墙中。

元朝以降,学宫曾有近百次规模较大的修葺、重建、增建及御书额悬置换等。学宫占地16亩,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28间,布局完整,气势宏大。据记载,历代学官共有228人,其中宋朝教谕2人;元朝教谕10人、训导3人;明朝教谕46人、训导62人;清朝教谕54人、训导51人。

学宫外墙上有“宫墙万仞”四个字,寓意才学之高。左右还有两块石碑,叫“下马碑”,要求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进入学宫。学宫正门,叫棂星门,棂星,人才辈出的意思。棂星门祭祀时才开,平时学生从旁边儒学门进出。

学宫的中轴线上,进入大门是“泮池”,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状元桥”,两旁为“榜眼桥”与“探花桥”。然后是大成门,与前面三座桥相对应,所以也称状元门、榜眼门、探花门,平时不开,只有祭孔时才开。

大成殷,南向五间。两庑各三间,翼庙庭。东西庑之北廊屋各一间,后有门,北达明伦堂前。庭东曰“天衢”,庭西曰“云路”。大成殿供奉孔子,屋顶雕有“螭吻”,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有降雨、镇邪作用。屋顶中间是“福禄寿”三星图,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皆有御书赐匾。民国28年(1939年)4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飞机狂轰滥炸,大成殿被毁,其余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朱贵将军祠

朱贵祠原名“高节寺”,又名“慈郭庙”,俗称朱将军庙。1842年3月15日,鸦片战争中在慈城大宝山进行的保卫战威震中外,朱贵将军及子昭南、共南和436名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忠烈遗体原葬于妙山西悬岭山脚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5月,当地群众在大宝山麓与妙山彭山塔遥遥相对的地方,建朱贵祠,尊称“朱将军庙”,大殿横额为云贵总督林则徐题词:“忠规孝矩”,两边有道州何绍基题写的对联。

民国28年(1939年)曾重修,1984年10月16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和宁波市文管会,将大宝山保卫战阵亡将士遗骨迁葬于朱贵祠后新墓地,供后人凭吊。墓碑不远处,是侵华英军首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的地方。此处有石碑,刻着“华尔击毙处"。1999年,祠内落成朱贵立像一尊和40平方米大殿壁画,以及浙东和大宝山抗英战争史迹陈列室。

清道观

清道观,初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道士叶景虚重建,又于其右建“东岳行宫”,尚书楼钥匾。其入观之路,曰“列仙游馆”。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火,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重建。山门之东,塔山之阿,旧有东山道院,为云水往来息肩之所,崇奉真灵像,匾为“真圣观”,后圮,并于清道观。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收并至道、崇寿二宫,名“清道观”,道士王智静重修。成化四年(1468年),道士吴以诚重建其东一室,曰“天开图画”,面江带野,景最幽胜,其山多鬻于民间。万历二十年(1592年),郡丞龙德孚或赎或劝而归之清道观,因即官厅左建龙公生祠,祠西文昌阁,旧名“蓬莱轩”。

清道观以其雄伟的建筑、幽静的环境、众多的文物和广泛的影响成为浙东著名的道观。其门被称为“龙山第一门”,山为“句章第一山”。清道观有三绝:参天古柏、精制转幢、五金巨钟。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和冬至夜,成群结队的信徒携被枕来到殿前野宿求梦,以期得到神仙的指引,多时达数万人。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1月,慈城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2020年7月,慈城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18年至2020年,慈城镇均入选“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中国百强镇)”。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44。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36。

下一篇 南朝画像砖

上一篇 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