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信臣 编辑
召信臣(生卒年不详),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元帝时大兴南阳郡水利的郡太守。
在南阳任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办水利。他亲自勘查水源,开沟渠,修堤坝水门,修建水利工程数十处,灌溉面积年年增加,最多时达3万顷,南阳地区因此富庶起来。为加强灌溉管理,召信臣还制定了灌溉管理制度,“均水约束”刻在田地旁边的石碑上,以防止水利纠纷。
在所修的各项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六门堨和钳卢陂。东汉建武七年(31年),南阳太守杜诗又修治陂池,广开农田,当时人称赞他们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便是中国古代“父母官”的由来。
别名:召父、召翁卿
字:翁卿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
主要成就:任南阳太守,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本名:召信臣
官职:南阳太守、少府
信臣为人勤勤恳恳又有主张,喜欢为民兴利,只想使民富裕。他常亲自劝导农耕,出入于田间,住在乡野亭舍之中,很少有安闲在家的时候。经他调查巡视郡中的水源,而开通沟渠,修建水闸堤堰一共有数十处,使灌溉面积年年增加,达到三万顷之多。老百姓都得到了利益,家家积蓄有余。信臣又为民制订了先后用水的规定,刻在石头上立于田边,以防止争抢。他又禁止民间婚姻嫁娶和举办丧礼铺张浪费,务必要勤俭节约。府县官吏人家的子弟游手好闲,不把务农当作一回事的,他看见了就要加以训斥,严重者还治以不法之罪,以此显示出他的好恶。他治理的地方教化大行,郡中人家无不耕稼力田,外地百姓前往投奔,因而使户口倍增,但盗贼讼狱却大为减少。官吏百姓都敬重热爱他,称他为“召父”。荆州刺史上奏说信臣为百姓兴利,从而使郡县殷富,皇上便赐给他黄金四十斤。后迁调河南太守,其政绩在全国屡次排在第一,因而几次提升他的品秩并增加赏赐。
竟宁年间,他被征召为少府,位列九卿,曾上奏对上林苑等许多离宫别馆皇上很少巡幸的地方,不要再花费修缮,又奏请将乐府黄门中的倡优、杂戏以及官馆中的守卫、器物等减少一半以上。在太官的园圃里种着一些冬天出生的葱韭菜茹等,周围都用屋宇覆盖着,日夜都燃烧着微火,以提高气温使其生长。信臣认为这些都不是按季节生长的东西,对人有害,不应该对它如此侍奉供养,还有其他不适合的食物,他都上奏请予罢止,这样每年可节省数千万费用。信臣因年迈而卒于官任之内。
元始四年(4),平帝下诏为百官卿士中有益于民众者立祠,蜀郡便以文翁,九江便以“召父”响应诏书。年来该郡的二千石率领官佐属吏举行祀礼,带着供品到信臣坟上祭祀,同样南阳也为他立了祠。
召信臣以明经甲科(汉代考试取士,分甲、乙、丙三科)出身任职郎中,后出补谷阳长,又举高第(考核优秀者称高第)迁上蔡长。他在任期间爱护人民,得到百姓称颂。升任零陵太守,因病归家。病愈后征为谏议大夫,又迁任南阳太守。他和在谷阳、上蔡时一样,一心为民。他工作勤奋,又很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他经常深入乡村,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出入田间,有时就在野外休息,难得有安居之时。他巡视郡中各处水泉,组织开挖渠道,兴建了几十处水门堤堰,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最后多达3万顷。百姓因之富足,户户有存粮。召信臣还大力提倡勤俭办理婚丧嫁娶,明禁铺张。对于有些游手好闲、不务农作的府县官员和富家子弟,则严加约束。使南阳郡社会风气极好,人人勤于农耕。以前流亡在外的百姓纷纷回乡,户口倍增。而盗贼绝迹,讼案也几乎没有。郡中百姓对召信巨非常爱戴,称召信臣为“召父”。荆州刺史(当时南阳郡归属荆州刺史部)上报召信臣为民兴利,全郡殷富。朝廷赐金奖励,迁召信臣为河南太守(河南郡治今洛阳市东20公里)。召信臣一如既往,治行考核常常都是第一等,又多次升级受奖。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被征为少府,列九卿之一。多次上书,奏请裁减乐队、戏班等糜费之项,不再大修缮偏远宫馆。当时已经利用温室在冬天种植葱、韭等蔬菜,供宫中享用。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也奏议裁撤。每年省钱数千万。后召信臣卒于官。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召信臣
在召信臣主持兴建的南阳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是六门堰和钳卢陂。六门堰又叫穰西石堰,在今河南邓州 城西1.5公里。它壅遏汉水的二级支流湍水(流入汉水支流淯水,今白河),形成水库。最初设3处水门引水,元始五年(公元5年)增加到6处,所以叫六门堰。水由水门分出后,沿途形成29个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可以灌溉穰县(今邓州东)、新野、涅阳(今南阳市镇平县南)3县5000多顷农田。这一带水利历史上经过多次兴废,明代末年才完全废弃。钳卢陂在邓州城南30公里,号称灌田万顷,废于清代前期。召信臣不仅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也注重管理。他“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由于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得南阳水利得以长盛不衰,呈现一片兴旺景象。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生动地描绘了南阳水利的盛况:“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于民,亘望无涯。……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輑…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黎。百谷蕃庑,翼翼与与。”继召信臣之后,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的杜诗同样重视发展农业,“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他还发明了在水利机械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水排”,用以鼓风炼铁,冶铸农具。二人被百姓并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元始四年(公元4年)汉平帝诏令各地推举为民谋利的已故官员士绅,以行祭祀,九江郡推选了召信臣。《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治民”的名臣之一,可见在当时召信臣也已声名卓著。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相媲美。
五世孙:召休,东汉官员,官至青州刺史。见《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下》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