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编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一占地五千千米的路网属于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起于汉唐的两京长安/洛阳,止于中亚七河地区。该遗产所包含的33处遗产点包括了各个朝代和可汗王朝时期的古都、宫殿群、贸易居住点、佛教洞穴与寺庙、古道、驿站、关口、烽火台、长城、防御工事、古墓以及宗教建筑。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自西安/洛阳沿交通干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至天山南北、达楚河流域、至塔拉兹的整体线路,串接的(中国的)洛阳盆地、关中盆地、河西走廊、天山山脉以及(中亚的)七河地区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留存的自前2世纪至16世纪沿途中心城镇遗迹、宗教传播遗迹、商贸聚落遗迹、交通及防御遗迹以及关联遗迹等丝绸之路主要遗产类型及其代表性遗存,真实反映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横跨东亚、中亚、并向西方延伸的空间范围;真实反映了亚欧大陆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宗教、技术、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与文明交流活动在该路段上的价值特性;真实反映了该遗产作为一处人类长距离交通体系、以及经由这一体系所进行的跨地区的、广泛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整体价值和动态特征。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外文名:SilkRoads:theRoutesNetworkofChang'an-TianshanCorridor
地理位置:N341816E1085126
保护级别:世界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14年6月22日
遗产编号:1442
丝绸之路地图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这条线路早已开通,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玉石之路从4000年前开启,丝绸之路兴起后一直繁荣,一直到明清,在这条道路上运送的第一货物仍是玉石。西汉时,人们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张骞首次西行为“凿空之旅”,这便有了丝绸之路的开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率领大批人马,带着上万头牲畜和优质丝绸、奇珍异品,访问了西域的很多国家。这两次出使后,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更加繁荣。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向北匈奴出击,并奉命到西域地区去探访,重新打通了与西域隔绝多年的通道。从此以后,丝绸之路逐步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丝绸之路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是世界古代文明交融的重要纽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间段,表现为在汉代以后传统丝路之外,新的交通路线的开辟和丝路的延伸。 丝绸之路仍由东段、中段、西段组成。从长安起始,经过陇右、河西、玉门关、阳关的路段为东段,从玉门关阳关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为中段,越过葱岭向西各条路线为西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形势动荡(长达300余年的大分裂),但诸政权对河西通道的经营和治理没有中断,河西走廊干线则变化不大,仍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中亚地区是中国与南亚、西亚和东罗马交通的中转地。中西间陆路交通几经盛衰起伏,丝路交通仍继续发展,对于西域诸国和丝绸之路的控制力有所减弱。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再次贯通,线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隋至唐前期,丝绸之路主要的行进路线有陇右河西路、吐谷浑路、回纥路等。隋唐辽阔的疆域使中原与西北边疆地区的联系变得空前密切。唐政府在漠北设置州府后,开辟了漠北通往内地的驿路,唐朝平定西突厥后,天山以北诸地之间的交通形成网络。其间虽因安史之乱、吐蕃阻隔导致丝绸之路亦有道路变迁,但却从未中断。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是陆路丝绸之路发展的黄金时代,东西方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繁荣有加。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宋代及以后,丝绸之路的衰落明显,且逐步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两宋疆域远不及唐代,西北被西夏控制,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元代,在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无可争议。但元朝统治时间不及百年,且此时的东西方官方交往多以文化、宗教为目的,而非以商人为主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但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较于前代而言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
明清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基本完全衰落。而明初郑和远航的成功,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可以看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的标志。
2013年9月7日、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重生。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由前2世纪至16世纪整个丝绸之路的起始路段与分布于天山山脉地区的交通路网组成,是“丝绸之路”中地位比较突出、交通距离特长、交流内容比较丰富、影响力深远、旅途景观尤为壮美多彩的组成部分。它从中国古代的长安/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山脉地区,路网跨距近5000千米、总长达8700多千米,由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境内的代表性遗迹以及它们之间在18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交通交流关系构成。遗存类型包含了亚洲大陆上不同历史时期的诸多帝国或汗国的都城或宫城、中心城镇、商贸聚落或城镇、佛教石窟寺、古道、驿站、关隘、烽燧、长城、城堡、墓葬等考古遗址和多种宗教建筑与遗存;沿途拥有高山与平原、森林与草原、沙漠和戈壁、绿洲与河谷等亚洲内陆特色的地貌景观。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的地位,还因经由多种途径的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建立起跨区域的长距离交通,连接了多种文明地带、展开了东西方之间持续而广泛的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见证了亚欧大陆于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重要历史阶段,以及其中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促进了洲际间多种文明的协调和共同繁荣,是亚洲大陆上建立长距离东西方交通、开展广泛的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对话的杰出范例。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自西安/洛阳沿交通干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至天山南北、达楚河流域、至塔拉兹的整体线路,串接的(中国的)洛阳盆地、关中盆地、河西走廊、天山山脉以及(中亚的)七河地区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留存至今的自前2世纪至16世纪沿途中心城镇遗迹、宗教传播遗迹、商贸聚落遗迹、交通及防御遗迹以及关联遗迹等丝绸之路主要遗产类型及其代表性遗存,真实反映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横跨东亚、中亚、并向西方延伸的空间范围;真实保存了见证路线沿线古代民族及其文明的特殊物证;真实反映了在长距离交流活动中人类克服戈壁、沙漠、高山阻隔,借助河流、绿洲维系等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托、利用作用关系、以及整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共同发展;真实反映了亚欧大陆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宗教、技术、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与文明交流活动在该路段上的价值特性;真实反映了本遗产作为一处人类长距离交通体系、以及经由这一体系所进行的跨地区的、广泛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整体价值和动态特征。因此,该路网整体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
从西边的龟兹(今库车县)到东边的洛阳,分布着一系列的佛塔和巨大而复杂的石窟寺,记录了佛教从印度途径喀喇昆仑地区向东传播,以及在吸收了本土思想后佛塔在建筑设计上的演化过程。其他宗教建筑反映了沿着廊道许多宗教(以及许多少数族裔)的共存状态。大规模的商贸活动哺育了大型、繁华、兴旺的城镇,反映了定居社会和游牧社会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的交流。除了货物和人员的输送外,丝绸之路还是思想、信仰和技术创新的交流通道,比如与农业和城镇规划相关的知识,改变了城市空间和人们生活的许多基本方面。
遗产描述
从西边的龟兹(今库车县)到东边的洛阳,分布着一系列的佛塔和巨大而复杂的石窟寺,记录了佛教从印度途径喀喇昆仑地区向东传播,以及在吸收了本土思想后佛塔在建筑设计上的演化过程。其他宗教建筑反映了沿着廊道许多宗教(以及许多少数族裔)的共存状态。大规模的商贸活动哺育了大型、繁华、兴旺的城镇,反映了定居社会和游牧社会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见证了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同时,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遴选依据标准(ii):“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以跨越东亚与中亚的特大区域性路网规模、持久的沿用时间、丰富的各类遗存及其相互间的内在动态关联、多元的交流内容、多样的地理环境,展现出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诸多文明区域、特别是游牧的草原文明与定居的农耕、绿洲或畜牧文明之间所发生的互为影响与作用,包括在宗教信仰、城市文化、建筑设计、住居方式、商品贸易、民族交流等方面所揭示的人们价值观的相互影响。是亚欧大陆上人类经由长距离交通、开展广泛的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杰出范例。
遴选依据标准(iii):“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欧亚大陆经济和文化交流传统、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特别是分布于路网沿线的一系列都城、中心城镇和聚落遗址,为亚洲大陆、尤其是中亚地区在约18个世纪中诸多业已消逝或发展演变的古代民族及其文明,以及东亚地区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都提供了特殊的见证,揭示了亚洲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西域绿洲文明之间的交流、冲突、兼容、融合等对话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经历的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与突出的多元文化特性。
遴选依据标准(v):“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经由一系列对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措施,包括对荒漠地带土地利用的成功开发,共同支撑了荒漠条件下的行旅交通,最终使得跨越洲际的文化线路得以贯通,是人类为实现长距离交通与交流而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杰出范例。
遴选依据标准(vi):“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诸多遗址遗迹与大量相关出土文物、简牍文书、历史文献和行旅游记,与对欧亚大陆上的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张骞凿空西域事件”直接关联;与对东亚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佛教传播事件和传播方式直接关联;与以丝绸为大宗贸易的洲际商贸传统(如绢马互市)以及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独特的经商传统直接关联;与此同时,在它沿线其它地点出土的大量文物、简牍文书和考古资料等珍贵材料,尚可为亚欧大陆上广泛的文明与文化交流内容、包括东西方之间物种、习俗、艺术、科学、技术等交流传统提供实质性的佐证,揭示出这些交流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是路网跨距近5000千米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从中国汉唐中央首都长安/洛阳延伸到中亚的zhetysu地区。丝绸之路形成于前2至1世纪,兴盛于6至14世纪,一直使用到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将多种文明联系起来,并促进在贸易、宗教信仰、科学知识、技术创新、文化习俗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活动与交流。路网中包含的33个组成部分包括首都和各帝国和汗国的宫殿建筑群、贸易定居点、佛教洞穴寺庙、古径、驿站、通道、灯塔、长城部分、防御工事、坟墓和宗教建筑。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见证了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申遗历程
1988年,为了强调中西相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文化交流,帮助塑造多元特性以及丰富欧亚大陆的共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激发了全世界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1990年至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开展了五次国际性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威尼斯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亚草原丝绸之路、蒙古游牧丝绸之路,以及尼泊尔的佛教丝绸之路。驼铃叮当,羌笛悠扬,这条沉睡千年的伟大道路再一次觉醒。丝绸之路浑厚的历史积淀让前往考察的专家欣喜不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中国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遗产,并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初步行动计划。丝绸之路中国段提出由48处遗产点组成的申遗预备名单,分布在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六个省、自治区。甘肃省共推荐了13处遗产点参与丝路申遗,最后有11处经国家文物局考察合格后获得资格。
丝绸之路地图
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通过了丝绸之路概念文件。2009年成立了丝绸之路系列世界遗产申报政府间协调委员会,这是一个督导委员会,由参与丝绸之路廊道申报的所有缔约国代表组成。201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确认了丝绸之路上的54个“廊道”,认为这些廊道现存的遗产系统数量多、质量高。如果这一系列廊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反映并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定居地和遗迹的范围、兴盛和衰落。为此,专家建议2条申遗条件成熟的廊道作为首批跨国申遗项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另一条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国廊道。六国联合申遗的计划至此夭折,但中国申遗的决心并未动摇。
2011年底,世界遗产中心对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行了重大策略调整,确定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确定为2014年评审项目。
2012年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和调整意见,陕西、新疆、河南、甘肃四省区共22处申遗点进入了《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
2012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与中国及中亚五国政府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这一项目,申报项目名称最终确定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项目的线路跨度近5000千米,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平方千米,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344.64平方千米。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v)(vi),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址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阿拉木图州和江布尔州,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楚河州的丝绸之路沿线。
交通
自驾可达各景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