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熊氏 编辑
有熊氏,是史传中上古华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传说为黄帝部族的称号, 居住在有熊,建立有熊国,故后世以有熊氏相称 。以有熊氏作为氏族称谓始于少典。 史传炎帝、黄帝都为少典之子 ,都是来自有熊氏的一个分支,后世也称炎帝、黄帝为神农氏与轩辕氏。
有熊氏族居地望位于河南新郑,古史多有记载:《帝王世纪》云:“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
中文名:有熊氏
定义:上古华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
起源:上古时期
始祖:少典
图腾:龙
来源部落:有熊部落
所属朝代:黄帝王朝
存在时间:公元前2697-前2168年
开朝君主:黄帝轩辕氏
末代君主:帝挚青阳氏
都城:新郑、涿鹿、商丘、濮阳、沁阳
存在时间参考:三皇五帝年表
所处文化层:河南龙山文化时期
相关文化遗址:河南龙山文化遗址
纪年:少典元年-帝挚九年
黄帝
根据记载,黄帝来自有熊氏一个分支。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黄帝被认为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生于轩辕之丘,号有熊氏、轩辕氏,是有熊部落首领,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中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有熊氏称谓见于《元和姓纂》《帝系谱》:三皇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女附宝封少典氏生炎黄二帝,《世本》:“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可见黄帝是出于有熊国少典之后裔。
史书记载
《竹书纪年》云:“黄帝轩辕氏,……居有熊。”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注:黄帝“号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
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御览》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水经・洧水》注)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
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从以上文献来看,史传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郑的周边,这里也曾经是祝融之墟。
文化遗址
根据传世史书,五帝时代的框架大致为:公元前2100-前2150年为帝舜代;公元前2150-2550年为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前2900年为颛顼代;公元前2900-前4420年为黄帝时代。黄帝10世1520年,颛顼9世350年,帝喾10世400年(包括挚和尧),帝舜1世50年”。
古本《竹书纪年》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与舜为同时,也可以说黄帝至舜为世三十。黄帝10世、颛顼9世、帝喾(包括尧)10世、帝舜1世,合起来正好30世。这样把五帝的积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定位在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大体上延续了约2000年。有了这一个宏观的概念,五帝时代在中国历史阶段上的位置就比较清楚。黄帝时代约1000多年是与仰韶文化相对应,具体说即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相对应。
大河村遗址文物
《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提供了一个大河村类型的分布情况,郑州市地区发现71处,其中市郊11处、荥阳14处、新郑10处、登封9处、新密8处、巩义17处、中牟2处 。与郑州辖区临近的还有禹州4处、长葛4处、尉氏6处,总共85处。应该说明的一点是,各市县的数字并不很准确,如果认真进一步调查肯定还有不少发现。大河村类型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经过发掘的主要有郑州大河村、后庄王、林山寨、西山古城遗址、荥阳青台、点军台、长葛石固、新郑唐户、禹县谷水河等。在新郑重点发掘了唐户遗址,这处遗址54万平方米,位于新郑城南13公里的唐户村,潩水河和九龙河汇流的夹角台地上。遗址的中部和东部主要是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堆积,早于大河村类型的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遗物也有发现,同时还发现有大汶口文化遗物。说明这处遗址在大河村类型之前已有人居住,在大河村类型时期大汶口文化也流传到这里。就在这唐户遗址的附近,传说称为“黄帝口”是值得思考的。庙底沟类型文物
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公布的资料,把郑州地区大河村类型仰韶遗址组合了4个聚落群 。荥阳聚落群:共29处聚落遗址。郑州市郊与荥阳市连为一体,其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枯河、贾鲁河、索河、须水河区域内。郑州市郊与荥阳市16个乡镇分布着27处遗址,中牟县有2处仰韶遗址,距市郊很近,可以划归同一聚落群。巩义洛河沿岸聚落群: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共有聚落群遗址17处,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又发现了许多同时期遗址。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洛河两岸的台地上。登封、禹州颍河上游聚落群:共有聚落遗址13处。其中登封境内9处,禹州境内发现4处。新郑、新密双洎河聚落群:共21处聚落遗址。其中新郑9处遗址,新密12处遗址,均在双洎河及其支流域内,其中最大的遗址是唐户遗址。为什么把新郑和新密的聚落遗址组合为一个聚落群?因为新密的聚落遗址多在市境的东部,新郑的聚落群遗址多在市境的西部,虽然行政区划不一,但聚落遗址紧密相接,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聚落群整体。由此我联想到那么多的传说故事都集中到新郑、新密或许是有一定历史缘由的。从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聚落群分布情况看,可以说它西不过洛阳,东不过开封,南可达许昌地区,北部以黄河为界,大体这就是有熊国疆域的轮廓。
姓氏播迁
1、熊姓
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熊姓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新郑)。华邑在新郑,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2、芈姓。
在上古文字中,“华”与“芈”这两个字的写法十分相像。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为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封熊绎于荆楚,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建立了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称为熊氏,史称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氏族迁徙
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动。夏初曾夺取太康帝位的后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时在楚国附近建立的子爵罗国,亦为熊姓,后为楚国所灭。
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一百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