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汉语汉字

祁

祁(读音qí,古时也有zhǐ音),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本义为地名,也用作姓,后借用以表示大、众多等义 。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汉典网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祁

拼音:qí,zhǐ(古音)

部首:礻

五笔:pybh

仓颉:ifnl

郑码:wsy

字级:二级(编号3633)

平水韵:上平 四支

注音:ㄑㄧˊ,ㄓˇ(古音)

统一码:U+7941

四角码:37227

字形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总笔画:6

笔顺编号:452452

字源演变

编辑

字源演变字源演变

形声字。形旁为邑,表示其本义与城邑有关。声旁为示,表示其读音与“示”相近。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如图中1字形。篆文从邑(右阝),示声,如图中2、3字形。隶变后作图中4字形,演化后楷书写作“祁”,如图中5字形。

此字本义指地名,即今山西省祁县。因一地之大,借用以表示大、盛大之义。又由盛大引申出众多之义。此外,因音相似,通“麎”,指雌麋鹿 。也用于地名。也用作姓。

详细释义

编辑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词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县名,今山西省祁县。

《说文·邑部》:祁,太原县。

雌麋鹿,也作“麎”。

female elk

《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地名的简称,指湖南省祁阳县。

祁剧

地名的简称,指安徽省祁门县。

祁红

姓。

《广韵·脂韵》:祁,姓。出太原,黄帝二十五子之一也。

形容词

盛大。

extremely

《书·君牙》: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祁寒

众多的样子。

numerous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祁祁

舒缓的样子。

leisurely

《诗·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zhǐ

名词

地名。

《广韵·旨韵》:祁,地名。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汉语大字典》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祁

太原县。从邑示声。巨支切

说文解字注

(祁)太原县。二志同。前志曰。晋大夫贾辛邑,按贾辛为祁大夫,见《左传·昭廿八年》。前此巳有祁奚、祁午、祁盈、祁胜,以邑为氏。今山西太原府祁县县东南七里有故祁城,县治也。毛传於吉日云:祁,大也。於采,大田云:祁祁,舒迟也。祁祁,徐皃也。於七月云:祁祁,众多也。皆与本义不相关。从邑,示声。巨支切。按古音在十五部。当依《广韵》渠脂切。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部】祁

《广韵》渠脂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并音岐。盛也,大也。《书·君牙》:冬祁寒。《诗·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舒迟貌。《诗·召南》:被之祁祁。又《小雅》:兴雨祁祁。

又众多也。《诗·豳风》:采蘩祁祁。又《大雅》:诸娣从之,祁祁如云。注:祁祁,徐靓也。如云,众多也。

又姓。

又通作“耆”。《史记·五帝纪》注:尧姓伊祁。《礼·郊特牲》作“伊耆”。

又县名,在太原。

又谥。《左传·庄六年》:邓祁侯。疏:谥法:经典不易曰祁。卫有石祁子。又《史记》谥法:治典不杀曰祁。注:秉常不衰也。

又《广韵》职雉切。《集韵》轸视切。并音旨。地名。

<p>说文解字注1

说文解字注1

说文解字注2

说文解字注2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演示

书写演示(楷体)书写演示(楷体)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篆书书法

隶书书法

楷书书法

行书书法

草书书法

音韵汇集

编辑

音韵汇集

韵书

小韵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释义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渠脂切

ɡʰjĕi

上声

开口呼

全清

职雉切

tɕjei

集韵

平声

船/常

开口呼

全浊

常支切

ʥiɛ

盛皃亦姓。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翘移切

ɡjɛ

说文太原县一曰大也。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蒸夷切

ʨiI

大也一曰薮名尔雅燕名昭余祁。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陈尼切

ȡiI

地名谷孰有祁亭。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渠伊切

ɡiI

说文太原县一曰盛也亦姓。

平声

开口呼

次清

充之切

ʨʰie

祁祁众多也。

韵略

平声

翘移切

增韵

平声

翘移切

平声

渠希切

中原音韵

阳平

齐微

次清

kʼi

中州音韵

平声

齐微

擎移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浊

渠宜切

g‘ie

切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渠脂切/市支切

分韵摄要

阳平

舒迟也又大也又姓。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