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列城 编辑

历史古城

塞外列城又称新郡、外城。是指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王朝在外长城沿线建立的一系列坞堡的统称。公元前33年,汉宣帝在位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进京上书愿保塞,朝廷议者皆以为便利,欲罢汉外长城、塞城吏卒,侯应上疏论罢边十不可。议罢。公元前68年,汉宣帝鉴于汉匈形势的转变,最后决定只罢黜塞外列城,为西汉节省十分之二的兵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塞外列城

机构职能:北略河外,开路匈奴之乡

基本简介

编辑
漠北之战后“匈奴牧于无穷之泽(似是贝加尔湖),(大泽)东西南北,不可穷极”,而外长城和塞外列城是汉武帝设置的两套抵御匈奴南下的防御及进攻系统。西汉漠南诸郡由此形成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繁荣景象。

据考古调查,秦长城在西汉固阳县城北,那么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所筑汉长城实为修缮河套地区秦长城。真正的汉长城在秦长城之北,有南北(或称“内外”)两条汉长城烽燧线。 这两条汉长城始筑于元狩四年至元封元年之间(前119—前110年),绝非时下研究者所言太初三年(前102)徐自为所筑。

克鲁伦河流域本为东胡牧地。《汉书·匈奴传》记载:“东胡王愈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语“边界”)。” 《史记》称为“庐朐”,《汉书》和《旧唐书》皆称“卢朐河”,《辽史》作“驴朐河”,《金史》作“龙居河”,《元史》则作“庐朐河”。太初三年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史书三条记载如下:

其一,《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呴犁湖单于(前105—前101 年)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

其二,《汉书·武帝纪》记载:太初三年春正月,“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

其三,《汉书·匈奴传》记载:“句黎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 如前所述,庐朐河即发于肯特山的克鲁伦河,目前克鲁伦河上游共发现四座西汉军队所建城障(表1:2.高瓦道布古城;3. 哈老徒古城;4. 布日赫古城;5.德尔津古城),以及一处手工业作坊(胡斯图布拉克冶铁和陶窑遗址)。汉军所建城障的规模皆比匈奴古城小,边长不大于百丈(230米),并出土有西汉砖瓦。

塞外列布

编辑
高瓦道布古城。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巴彦扎尔嘎朗苏木高瓦道布镇东北,克鲁伦河东岸,有两重城墙。外城为匈奴古城,内城为汉代城障。内城东西180米,南北210米。城内出土圆柱形柱础石、瓦当、筒瓦、板瓦、印花方砖、三角纹瓦当残片(图11)。汉文帝时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倡议:汉代边城“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汉代五尺为一步,相当于现代1.15米(23厘米×5),那么,汉代150步=175米。据佩尔烈(Kh.Perlee)调查,高瓦道布古城有两重城,内城为南北180米,东西210米,与汉代边城规模相当。不过,该古城废弃后,匈奴人仍继续使用,并在高瓦-道布城东西北三面加筑了围墙(图12)。高瓦道布城外城东西360米,南北370米。外城南边没有围墙,外城占地面积与匈奴所筑巴斯浩特二号城面积相近。我们认为,高瓦-道布外城围墙是匈奴后来加筑的挡风墙。否则无法解释这个汉代城障为什么会越制。

哈老徒城。据日本考古学家白石典之调查,哈老徒城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乡哈老徒河(Galuut)西岸。此河的发源地有一泉水,今称“波罗流兀特泉”(Bööröljüüt)。正北5公里有一古城,当地牧民称作“波罗流兀特土城”。土城与泉水间有个旧盐湖。永乐十二年(1414),金幼孜扈从明成祖北征,途经萨里川。金幼孜在《后北征录》写道:“晚次双泉海,即撒里怯尔,元太祖发迹之所。旧尝建宫殿及郊坛,每岁于此度夏。山川环绕,中阔数十里,前有二海子,一咸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处。西北山有三关口(清代称“康哈里孩”),通饮马河(克鲁伦河)、土剌河,胡人常出入之处也。” 由此可知,双泉海即哈老徒河上游旧盐湖,而哈老徒城西南十里“泉水海子”则为哈老徒河源头波罗流兀特泉。正如白石典之指出的,波罗流兀特土城即成吉思汗在萨里川所建哈老徒行宫。哈老徒古城平面呈方形,由高2米、宽8米的土城墙围成(图13)。东西长133米,南北宽118米。东城墙开有较大的城门。其它三边土墙中间位置各开设有小城门。汉代城障仅东墙开有城门,如朝鲁库伦古城(边长130米)。哈老徒城北、西、南方向小城门可能是后来开设的。哈老徒城中央有一个正方形台基,边长25米,高3米左右。城内未见砖瓦、柱础等物,那么,城内居室或为蒙古包之类。城内遍布磁州窑瓷瓮、耀州窑磁碗和黑釉大瓮残片,说明辽金时代此城仍在使用。

布日赫古城。1957年,佩尔烈在克鲁伦河上游支流布日赫河畔发现另一座古城。他认为是匈奴古城,今称“布日赫古城”(BurkhFortress)。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0米,东城墙和南城墙已被布日赫河冲毁,西墙和北墙只剩下轮廓。城内有两个大型建筑遗址,一座长30米,宽18米;另一座长29米,宽28米。 1957年,佩尔烈在布日赫古城发现卷云纹瓦当残片,与德尔津古城出土西汉砖瓦相同(图14),那么,该古城亦为徐自为在卢朐河所筑“塞外列城”之一。

德尔津古城。在今蒙古国中央省蒙根莫里特苏木东北18公里处。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30米,今称“德尔津古城”(TereljinFortress)。该古城位于克鲁伦河支流德尔津河北岸,与五原塞西端朝鲁库伦古城直线距离763公里(1500多里)。1925年,苏联科学院的弗拉基米尔索夫(BorisY. Vladimirtsov)最先来德尔津古城发掘,认为是兵营遗址,未能确定年代。1949年,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S. V.Kiselev)在博物馆考察了弗拉基米尔索夫的发掘品,首次提出德尔津古城是匈奴古城。1955年以来,蒙古考古学家佩尔烈多次对德尔津古城进行发掘;大规模发掘1次,小规模发掘11次。该古城呈正方形,东西232米—237米,南北210米—233米,城墙宽11米—15米,残高0.5米—0.8米。四面城墙皆有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环绕,宽约3—6米,深0.3—0.7米。城内有两个建筑遗址:第一个遗址15米×17米,高1.3米;第二个遗址20米×25米,高1.6米(图15)。佩尔烈第1次发掘在城内大型建筑遗址北侧开探方,从中发现筒瓦及残片312片,板瓦及残片315片。2019年夏,我们在乌兰巴托考察时,在蒙古国立历史博物馆见到德尔津古城出土的一批西汉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绳纹筒瓦和三角纹铺地砖。佩尔烈认为,德尔津古城是一座匈奴庙宇。我们认为,该古城并非匈奴庙宇而是徐自为所筑“塞外列城”之一。佩尔烈第12次发掘是在城内大型遗址东侧开探方(1.5米×3米),从中发现云纹筒瓦及残片731片,绳纹板瓦及残片984片,以及垒砌“桌子”的方砖残块一件,现藏乌兰巴托蒙古国立历史博物馆。佩尔烈在德尔津古城发掘的三角纹方砖, 与山西博物院藏夏县出土西汉三角纹方砖完全相同。俄罗斯考古学家丹尼洛夫在德尔津古城发掘出大批西汉砖瓦。 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队调查克鲁伦河上游匈奴城址时,在城址地表也发现大批汉代陶片与瓦片。

关于塞外列城废弃的时间,《汉书·匈奴传》记载:“是岁,地节二年(前68)也。虚闾权渠单于立,以右大将女为大阏氏,而黜前单于所幸颛渠阏氏。颛渠阏氏父左大且渠怨望。是时匈奴不能为边寇,于是汉罢外城,以休百姓。”

由此可知,庐朐河塞外列城废弃于公元前68年。

活动范围

编辑
“黑省东封,古多争战,实为汉唐来兵力所及。余(金梁)尝巡边至洮南,过突泉,闻有残石,刻汉隶大将军字样,意必卫青出塞,偏师所及,留此残迹,而汉使徐自为筑城鄣列亭至卢朐,尤为汉时兵力已及黑境之证,纪功勒石,岂遂无人。迨至辽金元,文事武功,后先继盛,遗迹流传,亦多古物。余修省志,文献无征,而金石一类尤寥寥可数,安得好古之士随处留心,采访征集,续辑成编,庶足为考古者之一助欤!”

下一篇 屯田校尉

上一篇 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