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巴寺 编辑
巴巴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城区东郊,地处蟠龙山南麓,占地1.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巴巴寺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牌坊门、墓林、山门、照壁、木牌坊、“久照亭”大殿、拱北、礼拜堂、潜花厅、井亭、朝神者住室以及阿訇生活区等部分组成。
2013年3月5日,巴巴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巴巴寺
外文名:Baba Temple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城区东郊
所处时代:清代
占地面积:13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08:30—17: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339-3-637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阿布杜·董拉希归真阆中,弟子祁静一遵其生前嘱意,葬于穴上,称为“拱北”(墓地),请陕甘土木专家建造大殿为墓庐,筑花墙环抱之,另建山门、照壁、木牌坊等,俗称巴巴寺。
清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1711年2月6日),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延寿立“清修”匾额于此。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刻《先师碑记》,任巴巴寺主事人的马德功、马真元、陈文善、马守真等,将涪州马淇、芝圃谢家麟和阆中古皇穆三人为巴巴寺题写的诗文镌刻于上。
20世纪80年代,阆中县人民政府对巴巴寺进行重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巴巴寺内牌坊门、照壁、券拱门和“久照亭”大殿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此,阆中市政府主持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牌坊门、券拱门和“久照亭”大殿三大主要建筑进行了修缮。
2009年1月1日,巴巴寺正式对外开放。
巴巴寺
巴巴寺
巴巴寺位于风水宝地城北蟠龙山之南麓,前瞻嘉陵江,后枕蟠龙山,巧借地势,就冈建寺,依势而曲,随形而弯,林中有寺,寺中有园,园中有楼亭。全寺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牌坊门、墓林、山门、照壁、木牌坊、“久照亭”大殿、拱北、礼拜堂、潜花厅、井亭、朝神者住室以及阿訇生活区等部分组成,随意而至,自由布局。综述
巴巴寺从空间上可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墓林区,为人寺前奏,由牌坊门与园墙围合,遍植樟柏,其中安置了历代众多阆中达官贵人的墓冢;二是寺庙区,即巴巴寺的主体部分,是一组伊斯兰教风格建筑群,包括以门亭和寺墙环抱的照壁、大殿、拱北、礼拜堂、潜花厅等;三是生活区,为附属区域,主要包括阿訇们的起居建筑。前、中、后三个功能区构成合理的空间序列。墓林区林木荫翳,清幽宁静,将“清真圣地”巴巴寺与纷繁复杂的世俗隔离开来,起着隔景、障景的作用。巴巴寺掩映于密林丛中,寺内古柏苍劲,丹桂飘香,假山叠石,名花异卉,尽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园林意境。生活区位于主体殿堂之后,并与巴巴寺后门相通,便于日常管理。
山门
山门为木石结构,呈“八”字开。门身、抱鼓石及两侧围墙是石作结构,歇山式亭顶是木作结构。山门正面悬“久照亭”匾额,其下为“真一还真”镏金门额,后檐一匾书“林云深秀”。“久照亭”匾额为镂空雕刻,工艺考究,已有240余年。匾中雕有四条金龙盘绕,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被誉为“镇寺之宝”,属国家二级文物。
大殿
大殿为双檐多角攒尖式的“明四暗八”结构,是阿布杜·董拉希的墓地,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顶若苍穹,上悬金匾两道:其一为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亲王手书“清修”二字,上饰龙吻金印。室中安放一宝鼎形镂空活动香炉,高2尺多,石质细腻,雕刻精细,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券拱门
券拱门墙体为砖砌,上下皆有雕刻纹饰,前后与右侧各开三门,券拱结构,雕刻纹样繁复生动,既有传统吉祥图案、宗教故事,又有炉壶宝鼎、花卉鸟兽、鲜香果品等,富于浓厚地方特色。照壁正对的券拱门是用两层纹砖砌成,为砖砌仿木结构垂花大门,吊柱挂落,栏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
木牌坊
木牌坊位于照壁与大殿之间,四柱三间三楼式,结构复杂,檐牙高啄;斗拱重叠,交错繁复;相逢合辙,无一榫楔;雕刻精妙,气派巍然,为木构之精品。牌坊正面一匾书“本谛源祖”,背书“仰止”二字,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
“久照亭”大殿
“久照亭”大殿为巴巴寺的中心建筑,高大雄伟,富丽堂皇,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的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大殿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香炉生烟,顶若苍穹,悬金匾两通,其一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朝宗人府正多贝勒亲王手书“清修”二字,上饰龙纹金印。大殿建筑斗拱竞举,碧瓦朱檐,额枋雕花,镏金镀彩,与四周龙墙砖壁相映衬,庄严肃穆。
大殿屋顶采用“明四暗八”结构,即屋顶外形为四方形,室内藻井为八边形穹顶,极为罕见。屋顶整体外观为三重檐四脊盔顶,结构复杂,造型独特,是中国古建筑中除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之外的又一座盔顶建筑。盔顶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其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其独特之处在于屋顶斜坡和垂脊的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久照亭”大殿的盔顶,无论是斜坡高度、仰角角度还是垂脊长度都超越了岳阳楼,将中国古建筑的曲线美发挥充分。
潜花厅
“潜花厅”内陈放着许多古代碑匾和名家书画。两道刻于乾隆时代的石碑,记述了“太祖”阿卜董拉希和弟子祁静一的生平。书画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吕纪的大幅花鸟,兰瑛的山水,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四幅墨竹,赵敬亭仿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八骏图》和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状元全举写的“清真流光”的挂匾。
碑刻
巴巴寺内现存3块清代碑刻,分别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马子云撰立的《先师碑记》(乾隆十三年重刻),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由陕西汉中西乡县锁成撰写的《师祖上人碑记》(乾隆十三年重刻)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马朝相撰写的《久照亭常住碑记》,寺内还保存着清代及民国时期匾额36块。
大照壁
大照壁位于山门左侧,长10米、高8米,全用特制方砖、侧砖砌成,其砖雕技艺在中国罕见。照壁为须弥座,五脊顶,飞椽镂空,工艺精美。壁顶为斗拱楼阁式,一派巍峨端庄的气势。照壁正面镂空雕刻写意阆苑山水,背面为古松劲竹,配以花卉。作品分别取样于唐代张藻和明代唐寅之画,雕刻融会浮雕、镂雕、圆雕三种技法,刀笔完美挺秀,线条流转自如,细腻镌美,富有立体感。
相关人物
主词条:阿布杜·董拉希
阿布杜·董拉希,清初苏非派传教士,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世后裔,生于麦地那艾因地方,青年时留学埃及、巴格达、德黑兰、耶路撒冷等地,后任职于巴格达和麦加的卡迪里道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初由麦加(亦说由巴格达或麦地那)启程来华,至广州、江苏、安徽、湖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云游、访贤并传教。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夏,辗转至河州。在传教活动中学习汉语,攻读医儒释道之书,喜爱中国诗文书画,所传卡迪里教理已融进中国传统思想。著名弟子有祁静一、鲜美珍、云南白崖(一说蔺马庄)马上人、河州马纯一、长沙马上人、喀什噶尔哈慧一、固原马慎一等。
晚年应川北总兵马子云之邀,至四川阆中传教。故于阆中铁塔寺静地,葬盘龙山之阳。被尊为“盘龙山道祖”“西来上人”“华始祖”“保宁府道祖”“中国格底林耶第一辈道祖”等。有“遵行天命与圣条,致志清心寡欲,尽性复命”“顺主、顺圣、顺国家、顺国家执政者”等遗训传世。
传说轶事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宗人府贝乐延寿得疑难杂症,邀请巴巴寺太师祖前去北京医病,太师祖立即启程,带领官府太爷赶往京城,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皇亲疾病,于是太师祖被宗人府各位官员尊称为神医,赞为扁鹊在世。返回时,皇亲赐以厚礼,他谢绝说:“出家人要黄白之物何用,但求赐匾以光寺院足矣。”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王看到太师祖如此淡泊修身,品行高洁,就书写了“清修”二字镌匾相赠,表示太师祖淡泊省修,清净素行的高尚美德。至今此匾仍挂在巴巴寺久照亭内。
巴巴寺
巴巴寺
地理位置
巴巴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城区东郊。
清真巴巴寺
开放时间
08:30—17:00
交通信息
阆中市内乘公交6路至中医医院站下车,再步行360米,即可到达巴巴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