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舞蹈 编辑

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

雅乐舞蹈雅乐舞蹈

雅乐舞蹈的主要内容是“六大舞”,也称“六代舞”,代表六个朝代。为首的据传是起自黄帝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咸池》和《承云》),依次是尧帝传下的《大章》(又名《大咸》),舜帝的《大韶》,夏的《大夏》(又称《夏龠》),商汤《桑林》,然后是现实题材——反映武王伐纣功绩的《大武》。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雅乐舞蹈

别名:“六代舞”

主要内容是:“六大舞”

雅乐舞蹈内容

编辑
雅乐舞蹈是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内容很丰富,不过却很难被人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魏文侯每次欣赏雅乐就止不住要打瞌睡;齐宣王一听到雅乐这个名称,就吓得变颜变色,可见这些所谓“雅正之声”实在不得人心。

代表性曲目

编辑
黄帝《云门》的内容据说是歌颂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就像天上的祥云一般。又有人说:由于黄帝功德普照天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世间万物没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所以这个乐舞也叫《咸池》,“咸池”也就是“咸施”。这些解释肯定有后世儒家附会的成分,而从另一些传说看,如《左传·昭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传说是黄帝受天命治理天下时,天上有祥云出现,所以以云记事,以云命官。关于《咸池》也有另一种说法,唐人司马贞认为:咸池是西宫星名,“主五谷,其星五者各有所职。”和农作物的丰歉有关。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设想这一乐舞原是黄帝族祭祀云图腾的一种图腾舞,以后又用来讴歌黄帝的功德,作为祭祖和祈求丰收的祭祀舞蹈。

尧乐《大章》,相传是歌颂尧帝领导天下时仁德如天,智慧若神,百姓依附他就象依附太阳,敬仰祥云一样。“大章”,意思就是说尧帝之德足以彰明天下。这部乐舞看来也和氏族传统的原始舞蹈有着渊关系。

舜乐《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传说这个乐舞的创制者是一只脚的怪兽“夔”,内容是歌颂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周乐《大武》,是武王伐纣胜利后由周公创编的,内容就是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据春秋时孔子所见,这个乐舞开始先有一段长长的鼓声作引子,舞者(战士)持兵器屹立待命。接着是六段舞蹈:第一段舞队由北边上场,这是描写出兵的情形,第二段表现灭了商朝,第三段继续向南进军,第四段表现平定南部边疆,第五段舞队分列,表示周公、召公的分疆治理,第六段舞队重新集合,列队向武王致敬。舞蹈虽然是用的象征性手法,并不象舞剧那样描绘人物和矛盾过程,但无疑这是一部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叙事性舞蹈作品。

周公将这六部乐舞加以集中、整理、规范成一个整体,作为国家的礼制,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并对它们的演出仪制、祭祀对象、服饰道具、乐歌宫调和舞者身份、演出场合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六大舞又分为“文”、“武”两类,前四舞属文舞,《大武》等属武舞。文舞持龠(似笛的管乐器)翟(鸟羽)而舞,故又称龠翟舞:武舞持干(盾牌)戚(斧钺)而舞,又称干戚舞。两类乐舞的划分,与舞蹈的内容形式有一定联系,但据后世儒家考证,主要是受祭的帝王得天下的手段差异,所谓“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这一定例一直贯穿到以后历朝历代的封建帝制

中国雅乐

编辑
中国的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朝会等大典所用的音乐,别于民间的音乐。是祭祀乐、丹陛大乐、典礼音乐等。那么中国的雅乐在哪里呢?我就来回答您的问题。

其演奏形式和所用乐器都有严格的规定,中国雅乐乐器使用中国最传统的“八音”《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 注:“金,钟鎛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

雅乐就在祭孔乐舞中。几十年前拍的山东孔府祭祀电影资料,至今保存,是很珍贵的。湖南浏阳礼乐也保存下来,也是很宝贵的。在大量祭祀孔子的地志等资料中也有不少文武舞蹈资料;明代朱载堉的雅乐舞谱最为宝贵,至今仍可按谱复活。如《灵星小舞谱》、《旋宫合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

二、河北承德离宫乐是清代传下来的宫廷乐,总也包含着一些明代曲调。明清中和韶乐,《河北器乐集成》不是有收录乐曲吗?

三、明代宫廷典礼所用乐曲,现在确知的是<朝天子>等曲调。

查询已经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各省卷本,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相当数量的省卷中都有以上所列的部分或全部曲牌,它们还活在民间。诸如等乐曲在各地传承与历史上官方礼仪用乐的相通性决非偶然,这与承继这些乐曲的官属专业乐人在乐籍制度解体后转而将其用于民间礼俗之中不无关系,这是历史上官方礼乐体系中用乐积淀在民间的结果。一曲《朝天子》,传承六百年。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 项阳、张咏春文。文中将云南禄劝土司府藏本中的《朝天子》与乾隆《律吕正义后编》中导迎大乐《朝天子》,乃至其后多个版本和当下活体存在的十多个省市的同名乐曲相比较,看到国家礼乐层面的一致性存在。云南禄劝、武定土司府所存、被专家鉴定为“明初用纸”的谱本上至少有《朝天子》、《将军令》、《小将军》、《水龙吟》、《沽美酒》等几首曲名与明代礼仪乐曲相同。以上几首是明代皇宫官府中必用的礼仪乐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当下所见最早的明代礼仪乐在地方官府中所用的谱本

又见项阳《关注明代王府音乐文化》,刊《音乐研究》2008年第1期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 见《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又有《诗经·国风·周南》词《风雅十二诗谱》杨荫浏译谱黄祥鹏改订

历代燕乐也未失传,西安古乐、五台山佛教古乐之中就有很多曲调。

下边我例举一下历代燕乐(即俗乐)的遗存与研究文献。注意,只是一小部分。

黄翔鹏 两宋胡夷里巷遗音初探 1997

杨荫浏.阴法鲁 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 1957

霓裳中序第一等

叶栋 敦煌唐人曲谱 1982(2)

席臻贯古丝绸之路音乐暨敦煌舞谱研究 1992

王小盾 解析敦煌舞谱结构的钥匙--"十六字诀"和"乾舞谱说"

何昌林 天平琵琶谱之考,解,译 1983(3)

叶栋 唐传十三弦筝曲二十八首(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2)

陈应时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ク"号 1982(1)

纪园 姜白石自度曲乐谱中的折声,掣声与《扬州慢》 1989(3)

宋代古谱‘愿成双'初探 1983(3)

钱仁康 魏氏乐谱考析 1989(4)

明末清乐歌曲八首的"译谱后记" 1987(4)

黄翔鹏.逝者如斯乎……: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题.文艺研究,1989,(4)

文中考证词调作品有山西五台山青庙音乐《三昼夜本》中的歌曲《望江南》和吹腔乐曲《万年欢》,认为它们分别是唐《望江南》和隋唐伎乐曲调;《菩萨蛮》与《瑞鹧鸪》分别为唐代缅甸传来的古乐和龟兹大曲《舞春风》,还对宋曲牌《念奴娇》、《小重山》、《感皇恩》等曲进行了考证。

五台山佛乐保存有《瑜伽焰口起止规范》46首、《瑜伽焰口吹腔之部》13首、《禅曲青庙之部》18首、《青庙禅曲吹腔之部》34首、《三昼夜本》29首、《五台山鼓房音乐》八大套64首、《禅曲西藏之部》7首、《黄庙禅曲诵经吹腔之部》60首,总计271首。其中,不乏唐宋以来青黄两庙的词曲歌谱,如《五台山赞》、《大唐五台山曲子五首》——《寄在(苏莫遮)》、《望江南》、《三皈依》、《五会念佛》、《浪淘沙》、《豆芽黄》、《十报恩》、《菩萨蛮》、《双调五供养》、《华严会》、《跳布扎》、《下五台》、《台山五寺景歌》、《五台山鼓房音乐》八大套曲等等,就是唐宋以来遗留下的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词曲。故被誉为“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是唐宋以来五台山佛教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世界非物质遗产

汉代雅乐舞蹈

编辑
汉代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雅乐舞蹈。汉高祖曾下今天下立灵星祠,祭祀灵星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灵星是天田星,主谷,又称后稷神。祭祀时跳灵星舞。灵星舞大概起源于民间的农作舞,又用于祭祀,以后升格为雅乐舞蹈。舞者为童女16人,舞蹈动作是教民种田的劳动过程,模拟农业劳动,有除草、耕种、耘田、驱雀、舂簸等动作。

《巴渝舞》,本是一种民间舞蹈,后成为宫廷舞蹈,以后又演变为雅乐舞蹈。 巴渝舞和灵星带同属群舞。

汉代编排有序的群舞,注重队形的整齐,动作的规范,整体感强。很少运用多层次的队势、参差不齐的舞姿、此起彼伏的舞动、丰富多变的场面来表现舞蹈的内容、美感和意境,大多是用 大齐舞 的编导手法来表现群舞场面,在整齐、统一、协调的律动中,使人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和美感。汉代群舞保存了上古舞蹈质朴无华的风貌,具有统一、协调的特征。

华夏雅乐未失传

编辑
很多人认为华夏(汉族)雅乐已经失传,这是大谬不然。

请看这一段:“日本的雅乐多是输入的外来音乐,朝鲜的雅乐经过长久年代也已变形,不过日本在宫廷及神宫中,保存下了当时整理成为日本式的雅乐,而且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它之所以历久不衰,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以及日本民族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这一段文字是不符合实际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雅乐是祭祀天地、祖先与孔子的乐舞,是丹陛大乐等宫廷典礼音乐,还是文武之舞。文舞舞具,舞人手持龠(乐器),翟(锦鸡尾);武舞舞时手持用干戚,即盾牌与斧头。《二十四史》中多有记载。而日本雅乐,是本土音乐与唐乐、高丽乐等的混合体,传去的唐乐又多是宴会之乐,在中国本土实际是燕乐(燕是宴的通假字)。所以日本雅乐连名字都搞错了!

日本雅乐

编辑
所谓的日本雅乐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日本传统的歌舞。这是与唐风毫不相干的。如《神乐歌》、《东游》、《大和歌》、《久半歌》之类。 二、外来乐舞(国外输入的节目)。主要有唐乐和高丽乐。唐乐有管弦合奏曲和舞乐伴奏曲。如《兰陵王》《春莺啭》之类舞蹈。

这是最为某些先生艳羡的,认为日本雅乐中保存唐风就多是因此而来。但实际上,《兰陵王》的舞姿早已经多次修改,高难度的动作都不见了。《春莺啭》根据唐诗记载本是软舞,传到日本后却用一名大汉来舞蹈。这还能有多少唐风呢?

三、日本雅乐中还包括歌舞(日本平安时代的歌曲)。是专为贵族演奏的日语声乐曲。形式多样,既有在歌词中吸收了古日本的民歌的“催马乐”,也有以汉诗为歌词进行歌唱的“朗咏”等。这些音乐是在宫中“御游”时和贵族宴会时演奏的音乐。 这也是与唐宋乐舞毫不相干的。

下一篇 宕渠郡

上一篇 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