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辑 编辑
种辑(?~200年),东汉末年人物,历任侍中、长水校尉 (一作越骑校尉 )。
董卓当政,以为侍中,与荀攸、郑泰谋诛董卓。董卓死后。成为董卓旧部杨定、董承等人的亲信,并曾一起诬陷段煨。之后曹操秉政为长水校尉(越骑校尉)。建安四年,与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议郎吴硕图谋诛杀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事发,被曹操所杀,夷灭三族。
谋划诛董
种辑,东汉末年官员,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黄门侍郎荀攸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匹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然而事未成就被人泄露,于是董卓收何颙、荀攸入狱, 郑泰则逃脱投奔袁术 ,伍琼亦被董卓所杀 种辑下落却无记载。
跟随东归
兴平二年(195年),献帝车驾东归,到达新丰县。 九月丙子,郭汜等人谋划令汉献帝车驾到郿县,种辑当时在郭汜营中,于是秘密与后将军杨定、安集将军董承、兴义将军杨奉等人联系,令他们到新丰县聚集,杨定等人便商议带着汉献帝东还洛阳,郭汜自认谋划泄露于是弃军逃亡南山。
争斗华阴
兴平二年(195年)十月初五(壬寅),汉献帝车驾到达华阴县,当时宁辑将军段煨屯于华阴已经准备好迎接汉献帝以及公卿以下的接济物资,请汉献帝来自己的军营中,因为段煨素来与杨定不和,所以在迎接圣驾时段煨不敢下马,只在马上作揖,侍中种辑因为向来和杨定亲近于是乘机说段煨要谋反,汉献帝问道:“段煨来迎接我,你怎么说他谋反?”种辑回答说:“段煨迎接不靠近,礼拜又不下马,而且他脸色有变,肯定是怀有异心。”,献帝身边的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都说:“段煨不会谋反,臣等以性命担保,车驾可以去临幸他的军营中。”董承、杨定又说:“郭汜现在段煨军营中。”献帝问到:“你们怎么知道?”尚书文祯、南郡太守左灵说:“从弘农督邮那得知。”,董承、杨定等人 又威胁弘农督邮让他跟汉献帝说:“郭汜已经带领七百骑兵到了段煨军营内。”,汉献帝半信半疑但还是将车驾停在了道路南边没有进段煨营中。
兴平二年(195年),十月初十(丁未),杨奉、杨定、董承等人想要进攻段煨,先让种辑、左灵向汉献帝请求下诏讨伐段煨。汉献帝反驳道:“王者攻伐,应当上参天意、下合民心。司寇执行刑法的时候,君主尚且为此停止奏乐,如今段煨无罪,你们却想让朕下诏吗?”于是不听从种辑等人的谏言,种辑还是坚持请求献帝下诏,一直到半夜汉献帝依旧不依允。杨奉、杨定、董承等人于是无视献帝擅自攻击段煨的营地,但是连续攻击了十多天还是没有击败段煨,而段煨这几天一边抵御杨定、董承等人的攻击一边每日奉给皇帝御膳以及给百官粮食吃,毫无二心。
跟随渡河
后李傕、郭汜后悔放弃献帝又带兵回来追赶,种辑等人与献帝一起乘船得以逃脱李傕、郭汜的追击。
因功封侯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辛亥,曹操迎奉汉献帝,并将侍中种辑等十三人封为列侯。
密诏事件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壬午,时任长水校尉的种辑与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议郎吴硕因谋诛曹操被处死, 夷三族。 当初董承称受汉献帝密诏诛杀曹操, 他对王服说:“郭汜用数百兵就搅坏了李傕数万人,只看你和我是不是一条心了。当年吕不韦是因为控制了嬴子楚才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现在我和你就可以说是犹如当年的吕不韦。”王服说道:“惶恐不敢当,而且我们兵又少。”董承说:“一旦诛杀曹操事成后,我们得了曹操的兵,难道还怕兵力不足吗?”王服说:“现在京师中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人吗?”董承说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的心腹办事人。”于是种辑和吴硕也被诛杀。
《后汉孝献皇帝纪》
密谋
忽侍郎王子服至。门吏知子服与董承交厚,不敢拦阻,竟入书院。见承伏几不醒,袖底压着素绢,微露“朕”字。子服疑之,默取看毕,藏于袖中,呼承曰:“国舅好自在!亏你如何睡得着!”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子服曰:“汝欲杀曹公!吾当出首。”承泣告曰:“若兄如此,汉室休矣!”子服曰:“吾戏耳。吾祖宗世食汉禄,岂无忠心?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承曰:“兄有此心,国之大幸!”子服曰:“当于密室同立义状,各舍三族,以报汉君。”承大喜,取白绢一幅,先书名画字。子服亦即书名画字。书毕,子服曰:“将军吴子兰,与吾至厚,可与同谋。”承曰:“满朝大臣,惟有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吾心腹,必能与我同事。演义叙述二
”正商议间,家僮入报种辑、吴硕来探。承曰:“此天助我也!”教子服暂避于屏后。承接二人入书院坐定,茶毕,辑曰:“许田射猎之事,君亦怀恨乎?”承曰:“虽怀恨,无可奈何。”硕曰:“吾誓杀此贼,恨无助我者耳!”辑曰:“为国除害,虽死无怨!”王子服从屏后出曰:“汝二人欲杀曹丞相!我当出首,董国舅便是证见。”种辑怒曰:“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承笑曰:“吾等正为此事,欲见二公。王侍郎之言乃戏耳。”便于袖中取出诏来与二人看。二人读诏,挥泪不止。承遂请书名。子服曰:“二公在此少待,吾去请吴子兰来。”子服去不多时,即同子兰至,与众相见,亦书名毕。承邀于后堂会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