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笔 编辑
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指写字的工具;借指文章。多用作贬义。
见《史记·酷吏列传》:“ 临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
中文名:刀笔
外文名:hobby knife
拼音:dāo bǐ
注音:ㄉㄠ ㄅㄧˇ
词性:贬义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史记·酷吏列传》
长于刀笔。
刀笔
刀笔吏。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其馀不知书者起请之。” 李贤 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序》:“ 杜元凯 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缣帛,刀笔自是二物。”
2、借指文章。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罗隐 《蝶》诗:“ 汉王刀笔精,写尔逼天生。”
3、指法律案牍。
《史记·李斯列传》:“ 高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
《南史·循吏传序》:“ 明帝 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 陆游《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
4、见“ 刀笔吏”。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明 沈采 《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5、指诉讼文字。
明 沈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颓,倾人家命如覆杯。”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果报》:“讼师 杨 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
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宋 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淮蝗蔽天农久饿, 越 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山阳 ,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宋 杨亿 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7、指尺牍。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黄山谷名其尺牍曰刀笔,已非本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 庭坚全集已著录,此乃所著尺牍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