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不副实 编辑
名不副实(拼音:míng bù fù s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
名不副实(副:相称)指名称与内容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名不副实”。
王莽对自己的权利还不满意,于是上书说:“臣莽私下思量,我的爵号为新都侯,号称安汉公,官居宰衡、太傅、大司马,爵位尊贵,封号崇高,官职重要,一人就蒙受五项大恩,以臣鄙陋之身,确实不堪承担。根据元始三年天已获丰收,前因灾荒而省免的官职也应恢复。臣以为,宰衡的职责就在于统领百官安定天下,没有印章,即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臣莽本没有兼任官职的才能,如今既蒙朝廷错爱,受到信用,臣就请求让御史刻宰衡印章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刻成即授与臣莽,交还太傅与大司马印章。”于是太后下令说:“同意。印上所佩的丝带与相国相同,将亲自出面授印。”
成文用法
“名不副实”指名称与内容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明·张岱《快园记》:“弟极苦,而住快园,世间事,名不副实,大率类此。”
作家·从维熙《春之潮汐》:“说真的,报纸登载我的那篇通讯名不副实。你想想,把日产电视机二百台下提高到六百台,是一个技术员干得成的活儿吗?”
“名不副实”与“有名无实”意义相近,两者都有空有名声或名义的意思。区别在于“有名无实”的意思是徒有名声、名义,而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名不副实”表示实际跟名义或名声不相称;“有名无实”表示空有名义或名声,并无实际。“名不副实”偏重于“名”“实”不相符,语意较轻;“有名无实”偏重于“名”有而“实”无,语意较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