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 编辑

汉语成语

忍辱负重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是一则来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书·陆逊传》。

“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忍辱负重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近义词:忍气吞声,含垢忍辱、饮泣吞声

反义词:忍无可忍

注音字母:ㄖㄣˇ ㄖㄨˇ ㄈㄨˋ ㄓㄨㄥˋ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编辑
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忍辱负重”。

成语典故

编辑
221年,蜀主刘备为了从孙权手里夺回荆州,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亲率部队攻打东吴。蜀军深入吴境达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夷陵,连营数百里,声势浩大。

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前往迎战。陆逊在吴将中资历较浅,而归他指挥的诸将,有的是跟随孙氏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他们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当都督很不服气,甚至不肯服从陆逊的命令。对此,陆逊十分着急。

一次,陆逊召集众将,手握宝剑高声叫道:“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有些怕他。如今他率大军攻进吴地,是我们的强敌,决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之敌。我虽是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你们必须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使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微薄的能力,能够忍辱负重。今后,希望你们各负其责,不容推辞,军令如山,违者必按军法从事。”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有不服,但行动上再也不敢违抗。

陆逊指挥军队坚守七八月之久,一直不与刘备决战。后来,蜀军疲惫,骄傲轻敌,陆逊乘机利用顺风进行火攻,大破蜀军,取得夷陵之战的重大胜利。刘备败退白帝城,不久病死。从此,东吴诸将十分佩服陆逊的才能。

成语寓意

编辑
陆逊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刘备,一战成名。可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战争中撤退或不敢进军,不是怯懦的表现。小不忍则乱大谋,应以全局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可因小失大。可见做大事的人,总是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的委屈,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然后意志坚定地走向目标,这一点正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成语运用

编辑

成文用法

“忍辱负重”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

运用示例

清·吴趼人《痛史》: “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现代作家·唐浩明《曾国藩·血祭》:“今天,经过一年来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组建、训练,他的手中已有水陆二十营一万湘勇,加上长夫在内,将近二厅。”

成语辨析

编辑
忍辱负重—含垢忍辱—忍气吞声—饮泣吞声

“含垢忍辱”的意思是忍受耻辱。“忍气吞声”的意思是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饮泣吞声”的意思是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忍辱负重”和“含垢忍辱”都含有受到耻辱而勉强忍耐的意思。“忍辱负重”含有担负重任的意思,而“含垢忍辱”没有此意。此外,“忍气吞声”强调的是性格儒弱的人不敢反抗强者,“饮泣吞声”强调的是受到极大的委屈也无力反抗的意思。

下一篇 吴书

上一篇 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