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 编辑

东汉大臣

傅燮(?-187年),字南容,小字幼起,北地郡灵州(今宁夏忠市)人。东汉大臣,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

傅燮出身北地傅氏,身长八尺,面有威容,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出身。光和七年,授护军司马 ,跟随名将皇甫嵩出大破黄巾军,位居首功,授安定都尉,迁议郎 。中平三年,授汉阳太守。

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傅燮劝阻,领兵出征,引发士兵哗变。傅燮死于阵中,追赠侯爵,谥号“壮节”。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傅燮

字:南容,幼起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地郡灵州县

逝世日期:187年

主要成就:平定黄巾之乱

主要作品:上疏请诛中官、议弃州对

最高官职:汉阳太守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事迹

傅燮,本字幼起,后改字南容。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后,听说举他的郡将逝世,于是弃官去服丧。

匡扶汉室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召各地有领兵作战才能的人至雒阳报道,随军出征。傅燮进京,拜护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 傅燮素来痛恨宦官,在出征之前,上疏谏言:“臣听说天下之祸,不会来自外事,都是由内事引起。所以过去虞舜登上帝位,首先诛除四凶,然后用十六位贤者辅佐。显然恶人不去,则善人难以发挥作用。如今,张角起于赵、魏之地,黄巾军作乱于六州。这些都来自萧墙之祸,而祸事还会蔓延至四海。臣接受戎任,奉辞伐罪,起初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军虽盛,不足以成为庙堂之忧。臣担心的是,治理水患不从头入手,仅在下流用力,这是舍本逐末之计。陛下仁德宽容,对很多弊政不忍心纠察,故此阉竖弄权,忠臣不得任用。即使张角遭到诛戮,黄巾军被镇压,臣的担心反而会加重,为什么?因为邪正之人不宜在朝堂共事,犹如冰炭不可能同炉。一旦邪佞之人见忠臣建立功勋,自己将要危亡,就会巧言谮毁,以诈伪蒙蔽朝廷。孝子曾参遭怀疑在于告者屡至,三人成虎在于传谣者多。如果陛下不明辨是非,臣担心白起在杜邮被赐死的事会重现,而尽节效忠之臣也无法陈述忠心了。陛下应该深思虞舜对待四罪的态度,使邪佞之人遭到放逐,万国知邪臣之为诛。首忠正时,得竭其诚,则善人会踊跃思进,奸凶将销声匿迹。臣听说忠臣事君犹如孝子事父。儿子孝顺父亲,怎会不尽情所言?即使臣身受鈇钺之戮,陛下只要稍加留意,也是国家之福。” 奏书递上,中常侍赵忠看到后怨恨傅燮。

八月,皇甫嵩率军与黄巾军在兖州东郡仓亭交战,大破黄巾军,斩首七千余级。 傅燮所部斩黄巾军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 战事结束之后,傅燮功高应该封侯,而赵忠从中作梗,诬陷傅燮,汉灵帝还记得傅燮的上言,不加问罪,但也不封赏,任命其为安定都尉。后傅燮因病离职,又被征入朝担任议郎。

怒斥崔烈

中平二年(185年),边章、韩遂率领凉州叛乱军寇略三辅地区,朝廷派皇甫嵩、董卓出征。当时徵调重兵,随之而来的徭役愈发加重。司徒崔烈在朝廷会议上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汉灵帝刘宏则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崔烈坚持己见。傅燮站出来,厉声说道:“斩了司徒,天下才会安定!”尚书郎杨赞奏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大臣。刘宏则问傅燮本意,傅燮解释说:“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忤逆,樊哙为上将,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慷慨陈词,并未失去人臣之礼,只在从与不从而已,季布仍然说‘哙可斩!’前朝是之。如今凉州为天下的要冲,国家的藩卫。尧舜贡载之,商周时列为侯伯,高祖(刘邦)平海内,使郦商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汉武帝(刘彻)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如今凉州治理混乱,使得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宰臣地位,不能为国家思索平定方略,却要割弃一方万里疆土,臣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左衽之胡得到凉州,则将为患数世。如今有劲士坚甲利兵,奸雄以此作乱,将会是国家的忧患,社稷的深忧。且失去凉州则三辅危险,三辅危险则京城薄弱。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二者择而处之,崔烈必然有过!”刘宏认同傅燮的见解,也不怪罪崔烈。

从此,朝廷百官都敬重傅燮的敢言,每当公卿职位有空缺时,大家都推举傅燮担任。

严拒赵忠

中平三年(186年)三月,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皇帝刘宏诏令其负责评定讨伐黄巾军的有功之臣。执金吾甄举等人向赵忠说:“傅南容有古人的气节,之前在东军有功不封,让天下失望。如今将军正当其任,应当举荐贤人、伸冤理枉,以副众人的期待。”

赵忠采纳了甄举的话,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送信给傅燮,殷勤地说:“南容只要写信稍微回复我家常侍,封个万户侯也算不了什么。”傅燮态度严肃,拒绝说:“一个人得志与不得志,这是命运决定的;有功不论赏,这是时代造成的。我傅燮难道会无功而求私人的赏赐吗?”于是没有给赵忠回信。赵忠闻言,愈加愤恨,但又畏惧其声望而不便加害。很多权贵也忌惮傅燮,傅燮难以留在京中,出任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最初,傅燮的太守范津明于知人,举荐傅燮为孝廉。此时,范津担任汉阳郡太守,他与傅燮办理交接,合符而去。傅燮到任后,善于体恤百姓,叛乱的羌人均被他感动,前来汉阳郡归降,在城外广开屯田,列置四十多个营地。 而此时的凉州刺史耿鄙,却信任重用治中从事程球。程球为人奸诈贪婪,当时的士人都厌恶他。

壮烈殉国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 ,凉州刺史耿鄙徵调六郡官兵,讨伐盘踞在金城郡的王国、韩遂等凉州叛军。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出战必败,于是竭力劝阻说 :“使君为政的时间不长,百姓不知教化。孔子说:‘不先教人而使之作战,这是叫作丢弃他们。’现在率领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越过大陇的险阻。会十举十危,而贼人听到大军会到,一定万众一心。边兵很勇敢,其锋难以抵挡;而刚刚组织的部队,上下之间还不和谐,万一发生内变,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如令军队休养一段时间,整顿纪律,严明赏罚以教百姓作战。贼人得知我军松懈,一定认为我军怯懦,他们内部争权夺利,必定分崩离析。然后率领受了训练的部队,讨伐分崩离析的贼军,可以坐着等待胜利的到来。现在不求万全之福而走必然失败的路,我为使君所不取。”

耿鄙不听,果然行军到陇西郡狄道县时,果然发生叛乱,程球先被杀死,之后耿鄙被别驾所杀,军司马马腾率部投奔凉州叛军。王国率凉州叛军进攻汉阳郡冀县城(郡治),城中兵少粮尽,傅燮仍是坚守不出。

当时城外有北地郡的匈奴骑兵数千人,都知道傅燮为人正直,且为报恩,一同在城外叩头流涕,希望傅燮丢弃汉阳郡,并请求送他返回家乡北地郡。

傅燮之子傅干时年十三岁,也在官舍之中。傅干知道父亲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恐怕不会接纳匈奴人的建议,于是劝说父亲:“国家昏乱,贤人斥逐,使得大人因正直而不容于朝廷。如今天下已经反叛,您的士卒不足以自守。我们乡里的羌胡从前受了您的恩德,他们希望您弃郡回乡,希望您答应他们,等回到乡里,再统率训练义徒,等到有贤德的人出现,再辅助他以匡救天下。”话还未说完,傅燮叹气道:“别成(傅干小字),你可知我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吗?正所谓‘圣达节,次守节’,商纣这样残暴的君王,都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我的品德能超过伯夷?乱世不能培养出浩然正气的人,我拿着朝廷的俸禄又怎么不替朝廷分忧?我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就一定要死在这里。你有聪明智慧,请努力加油。郡府的主薄杨会,是我的程婴。”说到这里,傅干哽咽不能再说,旁边的人都流泪哭泣。

王国派前任酒泉太守黄衍劝傅燮投降,说:“天下的事已经可知。先起者,上有霸王之业,下成伊吕之勋。天下不再为汉朝所有,府君有意成为我们属师吗?”傅燮手按住剑斥责黄衍:“你是朝廷的剖符大臣,反而为逆贼做说客吗!求利焉而逃其难,且诸侯死社稷者,正也。” 于是指挥左右进兵出战,临阵战死。

傅燮的死讯传到雒阳,皇帝刘宏十分哀痛怜惜,下诏追封傅燮谥号为“壮节侯”。

个人作品

编辑
《全后汉文》录傅燮《上疏请诛中官》、《议弃凉州对》、《谏耿鄙》。

人物评价

编辑
甄举:“傅南容有古人之节。”

范晔《后汉书》:“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诩、燮令图,再全金方。”

杜牧:“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

庾信: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家族成员

编辑
子:傅干,字彦材,建安年间为丞相参军、仓曹属。入魏,为扶风太守。

孙:傅玄,字休奕,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轶事典故

编辑

改字南容

傅燮,字南容,北地郡灵州县人,本字幼起,羡慕南容读《诗经》:“白王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至于三次反复,要求自己言行谨慎,于是把“幼起”改为南容。

死后封侯

国学网对《后汉书·傅燮传》中做注,引王先谦在《后汉书集解》中引周寿昌的见解“案(傅)燮未封侯,岂死後赠爵邪?范史不叙,明少疏。”黄山在《后汉书集解校补》又强调:1.此处当脱仍奏请封(傅)燮某侯,并燮转某官,否则下文似不接,且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也。2.范氏史法本密,不至一传之中前後文亦不相应如此,其为上脱(傅)燮封侯事明矣。

周寿昌、王先谦、黄山都认为《傅燮传》有脱文,并认为傅燮在生前有封侯。

黄山甚至提出“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也”,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理由,也不知道他是从何处得知。如孙坚以议郎拜长沙太守,陆康以议郎拜庐江太守,这些都是傅燮同时期的例子,足矣证明黄山的见解荒谬。

其次,傅燮的“壮节侯”只是名号侯,并无封邑,联系前后文,很可能是追諡,也根本不能作为生前封侯的依据。

史料记载

编辑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后汉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

下一篇 王凌

上一篇 篆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