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 编辑

十六国时期汉族张轨建立的割据政权

前凉前凉

(318年~376年),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都城姑臧,割据西北的地方政权,前凉传五世八主,享国五十九年。如果从张轨担任凉州刺史算起,享国七十六年,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政权。

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前凉对之后的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治、军事、宗教、建筑、艺术都有深远影响。同时前凉也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

前凉前期,张氏仍据守西北,表面向东晋和前赵称臣实际已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公元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公元345年,张骏称凉王。公元349年,张重华称凉王。公元353年,张祚称帝,即位后给前任诸王追加庙号、谥号。公元359年,张玄靓去除王号。

在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期间前凉达到极盛,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内蒙西部、宁夏西部、青海以及新疆大部。但自公元353年张重华病死后前凉就内乱不止,国势大衰,最终被前秦名将苟苌攻灭,后建有凉十陵,同时前凉也是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前凉

时间范围:318年 至 376年

帝 王:张轨、张茂、张骏、张重华、张玄靓

首 都:姑臧

主要城市: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秦州、西域都护府

货 币:凉造新泉

主要民族:汉人

开创者:张轨

亡国君主:张天锡

国号

编辑
本号“凉”,于地名凉州。“前凉”始见于崔鸿《十六国春秋》,该书以“前凉”为标目,记述张氏凉政权的始末,以别于张氏之后的“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以“凉”为国名的政权。

历史

编辑

割据西北

凉州凉州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使用离间计挑拨皇后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又鼓动司马遹旧部及齐王司马冏起兵,废黜并杀死贾南风,又杀淮南王司马允,自领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随后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跟着起兵讨伐司马伦,西晋内战爆发,史称八王之乱。

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望族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同时又联合凉州四部鲜卑,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进朝纳贡,对晋室司马家颇具敬畏拥戴。

元熙元年(304年),八王之乱导致长安尽毁,张轨派凉州铁骑三千,东奔京师保卫天子。同年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晋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并封为安乐乡侯,食邑一千户。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

元熙二年(305年)张轨大规模修建姑臧城、休屠城,在此二城基础上增设四城,共六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长七里,东西长三里,地势有龙的形状,所以又称卧龙城。汉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对他的门徒说:“日后城西边的泉水会枯竭,将有双座楼台立于泉水潭上,与城东门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现。”到曹魏嘉平年间,郡里长官果然建造学馆,在城西泉水潭上筑起两座楼台,与城东门正好相遥望。至此时,张氏便成为西北霸主。

元熙四年(307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青州王弥已攻至洛阳津阳门,晋廷震惊,满朝文武纷纷逃难。凉州北宫纯受上司张轨命令援救洛阳,恰逢匈奴兵至,北宫纯入城见过司徒王衍,受命与东海王司马越率军出击,北宫纯原为前驱,便命令其只近千人的凉州卫队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史称“永嘉之乱”,导致洛阳尽毁。

元熙五年(308年),刘渊称皇帝并令刘聪率兵再次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关。张轨又派北宫纯入援洛阳。北宫纯率西凉军队夜袭匈奴大营,杀死刘聪部下征虏将军呼延颢,令大司空呼延翼死于军中内乱,凉州军获胜,由于其他各路勤王军的陆续到达,逼迫刘聪退军。

同年张轨因患中风而不能说话,命儿子张茂代管凉州。酒泉太守张镇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贾龛以取代张轨,秘密遣使到京师,请求尚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图谋构成相依互佐之势。张轨别驾麹晁想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长安,告诉南阳王司马模,声称张轨身体残废,请求朝廷让贾龛代替张轨,而贾龛也准备接受这一任职。贾龛之兄责备贾龛道:“张公是当今名士,在凉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贾龛便打消了这一念头。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快马奔驰到长安,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上,诉说张轨遭人陷害,南阳王司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之事。

晋昌郡人张越是凉州的大族,有谶言说张氏雄霸凉州,张越自以为自己的才干能力可以应验此言。张越从陇西内史升任梁州刺史。张越志在统辖凉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谋划取代张轨,派其兄张镇及曹祛、麹佩传书各郡废免张轨刺史之职,以军司杜耽代理州事,让杜耽上表朝廷请求任命张越为凉州刺史。张轨发出命令道:“鄙人在凉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适值中州叛军作乱,秦陇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虑隐退让贤。只是职位所在责任重大,不便马上了结心愿。不料有人无端兴起事变,这实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离开凉州贵地看作如同脱掉脚上的鞋子”张轨打算派主簿尉髦拿着疏表进京,同时准备车马,预备回宜阳养老。

凉州长史王融、参军孟畅用脚踩断张镇发送的文告,推门而入劝谏张轨道:“晋室多变,人民涂炭,实在依仗明公安抚西方。张镇兄弟胆敢放肆作乱,应宣明其罪行而诛杀叛党,不能成全他们的野心。”张轨默然。王融等实行戒严。

武威太守张琠派儿子张坦快马奔赴京师,上表朝廷说:“魏尚安抚边疆反而获罪,赵充国尽忠报国反而遭贬,这都是前代历史中值得讥讽而当今可引为借鉴的事。顺阳吏民怀念太守刘陶,为他守墓者多达千人。张刺史来治理凉州,好比慈母抚育赤子,凉州百姓爱戴张轨,好比干旱季节的禾苗迎得甘雨。听说朝廷听信流言,打算更换刺史,百姓惊慌不安,如同将要失去父母。当今戎夷胡人扰乱华夏,不宜轻率搔动一方。”

永凤二年(309年),张轨任命其子张寔为中督护,率兵讨伐张镇。又派张镇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前往劝导张镇说:“舅舅何不审时度势看清成败安危张公在凉州德高望重,兵马如云,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烧,你却等待江汉之水来浇火;溺于洪流,指望越地之人来救助,岂不是鞭长莫及数万大军已兵临城下,惟有诚心诚意归顺官府,才能使亲人平安,延续门户,保全家族幸福。”张镇痛哭流涕说:“我这是为他人所误”罪名加到功曹鲁连身上并将其斩首,向张寔投降谢罪。张寔率部南进讨伐曹祛,赶走了曹祛。

张坦从京师洛阳赶回,晋怀帝特下诏慰劳张轨,依准司马模所奏,下令诛杀曹祛。司马模家族与张氏关系颇好。此时张轨大喜,赦免州内死罪以下的叛党,命令张寔率尹员、宋配领步兵骑兵三万余众讨伐曹祛,另派从事田迥、王丰率八百骑兵从姑臧西南出石驴,占据长宁。曹祛派麹晁在黄阪一线设防抵抗张寔大军。张寔从隐秘小道通过浩亹,在破羌与曹祛交战。张轨斩杀曹祛及其牙门将田嚣。

光兴二年(311年),汉军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及在洛阳的宗室官员,北宫纯转守南阳王司马模所据之长安,不久,刘粲又攻长安,兵至下邽。司马模派兵出战,失败投降,为刘粲所杀,北宫纯悲哭司马模,后北宫纯解送平阳。北宫纯在汉赵,官至尚书。太府主簿马鲂向张轨进言道:“四海动荡,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凉州之兵直捣平阳,必将所向披靡,有征无战。不知明公担心什么而不采取这一行动”张轨道:“这正是我所想的事。”同时,张轨亦继续支持西晋,晋怀帝被掳到平阳后,张轨曾打算倾凉州一州之力进攻平阳救出怀帝。这时秦王司马邺进入关中,张轨便迅速传檄至关中,檄文说:“主上遇险,流落贼营,普天分崩,举国丧气。秦王司马邺天资圣明仁德,神机武断以应天时。世祖之孙中,秦王今为长者。凡我大晋之人,食粮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险恶同心同步。应选择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继位。派前锋督护宋配率步兵骑兵二万,直抵长安,护卫天子,击退左右之敌。西中郎将张寔率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率胡人骑兵二万络绎进发,将于仲秋中旬在临晋会师。”

为躲避中原混战,关东和关中地区有很多世家大族、宗室子弟、豪门望族、宫廷技师、天师高僧、商贾百姓流入凉州。张轨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分部分世家去往晋昌郡。又铸凉造新泉,通行境内。

嘉平二年(312年),九月初三日,阎鼎等人拥立司马邺为皇太子,登坛祭天,建立宗庙社稷,实行大赦。给凉州贾诩之后贾疋加征西大将军称号,以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贾疋讨伐贼张连,被张连杀害,张轨知贾疋被杀又遣凉州大将宋配助卫洛阳京师。

嘉平三年(313年)四月初一,得到晋怀帝的死讯,举行哀悼祭奠之礼。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号建兴,司马邺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五月十八日,司马邺任命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当时的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已名存实亡。

司马邺又升张轨为司空,张轨坚辞不受。太府参军索辅向张轨进言道:从前用金贝皮币作买卖货币,消除了用粮食布帛度量交换的损耗。两汉制造五铢钱,贸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间,河西地区荒废不堪,便不再使用钱币,割布分段来计钱数。绢布既被毁坏,交易起来又困难,只会徒然破坏女工的作业,使布帛不能制作衣服,实为严重的弊病。如今中州虽战乱不休,但凉州安定,应恢复使用五铢钱以畅通买卖贸易。同时,刘曜寇犯北地,进逼长安,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三千人马保卫京都长安。

嘉平四年(314年),司马邺派大鸿胪辛攀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同年五月,张轨卧病不起,临终前留下遗言道:“我平生对他人无甚恩惠,疾病垂危,大概命将告终了。我死后,文武将佐都应尽忠尽义,务必安抚百姓,上报国家,下安家室。我死后以普通棺木从简安葬,墓中不藏金玉。好好辅助我儿安逊(张寔的字),听从朝廷旨意。”五月己丑日,张轨去世,终年六十,葬于姑臧建陵,朝廷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武公,之后又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

与此同时,凉州长史张玺等人表奏张寔代理张轨的职务。张轨的亲信部下及后拥立张寔继任了凉州牧之职。十月,司马邺下诏授任张寔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建元元年(315年)冬天,兰池长赵奭的上军士张冰得到的一方玺,上面有“皇帝玺”字样,献给了张寔,僚属们都来祝贺。张寔说:“孤常常恼恨袁本初举印向肘之事,诸君为何说这样的”于是把玺送往长安。

建元二年(316年)四月,张寔下达命令:所属的官吏、百姓有能指出自己过错的,奖赏给布帛、羊、米。贼曹佐高昌人隗瑾说:“您处理政事,事无巨细,都是自己来决断。同年八月,刘曜进逼长安,张寔派将军王该率军救援京城。司马邺嘉赏他,拜任都督陕西诸军事。司马邺将要投降刘曜时,下诏给张寔说:“国运困厄,灾祸降临到晋室,京城倾覆陷落,先帝在贼朝中去世。朕漂泊于宛、许,于是到了旧都。

同年12月11日司马邺降于汉赵大司马刘曜,临降前下诏给张寔:“仰惭乾灵,俯痛宗庙。君世笃忠亮,勋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凭赖。今进君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琅邪王宗室亲贤,远在江表。今朝廷播越,社稷倒悬,朕以诏王,时摄大位。君其挟赞琅邪,共济难运。若不忘主,宗庙有赖。明便出降,故夜见公卿,属以后事,密遣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赍诏假授。临出寄命,公其勉之”寔以天子蒙尘,冲让不拜。

迅速崛起

建武元年(麟嘉二年,317)正月,张寔得知刘曜强迫司马邺迁徙,聚哭告哀三天,派遣太府司马韩璞、灭寇将军田齐、抚戎将军张阆、前锋督护阴预率步骑兵一万,东赴国难,命令讨虏将军陈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绍各率郡兵作为韩璞等的前驱护卫司马邺。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中朝晋愍帝的建兴年号。

麟嘉三年(318年)三月,焦崧、陈安进犯陇石,在东方与刘曜相持,雍、秦人十之八九死于战乱。焦崧、陈安进逼上邽,南阳王司马保派使者告急。任金城太守窦涛为轻车将军,率领威远将军宋毅以及和苞、张阆、宋辑、辛韬、张选、董广率步兵、骑兵两万赴援。部队进驻新阳时司马邺被杀的消息传来,于是全军穿孝服举哀,聚哭三天。

南阳王司马保图谋称帝,破羌都尉张诜对张寔说:“南阳王忘记莫大的耻辱,而想自称帝号,上天不授予图谶符命之书,德行不足以顺应期命,最终不是济时救难之人。晋王司马睿德才兼备亲近藩卫之臣,是先帝依靠属意之人,宜上表称颂圣德,劝其登帝位,传送檄文到各藩镇,再给相府附加上书信,那么想要争强的念头就会平息,还没有聚集起来的党徒就会散去。”张寔听从其意。于是向天下发送檄文,推崇晋王司马睿为皇帝,派牙门蔡忠奉表章到江南,劝司马睿称帝。

同年三月,司马睿在建邺称帝,年号大兴,但张寔不用司马睿的大兴年号,还称建兴六年,这标志着张寔已完全脱离司马家的管控正式独立,史称前凉。也就在当年,靳准杀隐帝刘粲,自立为汉天王。北宫纯接机招集汉人,在东宫结堡自守,惟被靳准堂弟靳康所杀,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后在洛阳城流传出一首著名的童谣,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贼寇消,鸱苕翩翩,怖杀人,让北宫纯威名大振,获得了司徒王衍和晋怀帝司马炽的高度的认可和评价。

316年12月11日司马邺降于汉赵大司马刘曜,临降前下诏给张寔:“仰惭乾灵,俯痛宗庙。君世笃忠亮,勋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凭赖。今进君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琅邪王宗室亲贤,远在江表。今朝廷播越,社稷倒悬,朕以诏王,时摄大位。君其挟赞琅邪,共济难运。若不忘主,宗庙有赖。明便出降,故夜见公卿,属以后事,密遣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赍诏假授。临出寄命,公其勉之,”寔以天子蒙尘,冲让不拜。于是驰檄天下,推崇晋王司马睿为天子,遣牙门蔡忠奉表江南,劝即尊位。

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南阳王司马保得知司马邺被杀后也自称晋王,年号建康,设置任命百官,派使者封张寔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食邑三千户。不久陈安背叛了司马保,氐、羌都响应陈安。司马保很窘迫,于是离开上邽,迁往祁山,张寔派部将韩璞率步骑兵五千赴难。陈安退守绵诸,司马保回到上邽,又被陈安击败,派使者到张寔处请救兵。

张寔派宋毅前往,陈安退去。正好司马保被刘曜逼迫,迁到桑城,打算要投奔张寔。张寔认为他是西晋宗室中比较有声望的人,如果到了凉州,必会动摇人心,派其部将阴监迎司马保,声言说是护卫,实际上是抵御他。正好司马保去世,手下众人散逃投奔到凉州的有两万余人。

建兴八年(320年),当时的京兆人刘弘,擅长旁门左道之术,客居在凉州的天梯山,在山穴中点灯悬挂镜子取亮,用来迷惑百姓,跟从他受道的有一千余人,张寔身边的人非常崇奉他。张寔帐下将军阎沙(《资治通鉴》作阎涉)、牙门赵仰(《资治通鉴》作赵卬)都是刘弘的同乡。刘弘对他们说:“上天送给我神玺,将在凉州称王。”阎沙、赵仰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暗中与张寔身边的十多人密谋杀害张寔,奉拥刘弘为君主。

张寔的弟弟张茂得知他们的计划,请求诛杀刘弘。张寔命令牙门将史初拘捕刘弘。史初还未到刘弘处,阎沙等人怀藏凶器入内。把张寔杀死在外寝,时年五十岁。刘弘见史初到来,对他说:“张使君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杀我”史初发怒,把他割掉舌头后关了起来,在姑臧城的街市上处以车裂的酷刑,并诛杀刘弘党徒数百人。左司马阴元等人认为张寔的儿子张骏的年龄幼小,于是推举其弟张茂继位,张茂自称凉州刺史、西平公,在境内赦免罪犯,任张骏为抚军将军。

光初六年(323年),张骏亲自耕藉田地。不久接获晋元帝驾崩的消息,张骏聚哭,告哀三天。适逢有黄龙在胥次的嘉泉出现,右长史氾祎对张骏说:“考察建兴之年,是少帝开始兴起的年号。皇帝凶死,理应改换年号。朝廷远在江南,音讯隔绝,宜趁着黄龙出现改换年号,以突出吉祥的征兆。”

光初七年(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称王的开始。张骏、张重华父子在位期间是前凉的极盛时期,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五月,太宁三年五月十四日(325年6月22日),张茂去世,在临终时,拉着侄子张骏的手流泪说:“从前我们的先人以孝友著称。自从汉朝初年以来,世代忠诚顺从。华夏虽然大乱,皇上漂泊迁徙,你也应当谨慎地遵守人臣节度,不要有所丧失。我碰上天下大乱的时代,秉承先人的余德,代理此州,以保全性命,在上想不辜负晋室,在下想保护百姓。然而官职不是朝廷任命的,职位出于私下的议论,苟且地以此成事。哪里有什么荣耀呢到了的那天,戴白色便帽入殓,不要穿朝服,以表达我的心志。”享年四十八岁,共在位五年,谥号为成。前赵皇帝刘曜遣使赠张茂太宰,谥号成烈王。张茂死后无子,由侄子张骏继位。

光初八年(325年),当时张骏全部占有了陇西之地,兵马强盛,虽向东晋称臣,但不使用东晋历法。跳六佾之舞,树豹尾之旗,设置的官僚府邸都比拟君王,只是名称略有区别。又分出州西部边境的三个郡设置沙州,东部边境六个郡设置河州。二府的官僚无不称臣。张骏又在姑臧城南修筑城池,盖谦光殿,用五彩描绘,用金玉装饰,用尽了珍奇巧技。在殿的四面各盖一座殿,东面的叫宜阳青殿,春季三个月居住,礼服器物都依照东方之色;南面的叫朱阳赤殿,夏季三个月居住;西面的叫政刑白殿,秋季三个月居住;北面的叫玄武黑殿,冬季三个月居住。殿旁都有当值内官的公署,全都与各方之色相同。到他晚年时就随意游玩居住,不再依照四季分别居住。

建武十一年(345年),张骏封世子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酒泉太守马岌上言说:“酒泉的南山,就是昆仑的山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说的就是此山。这座山中有石屋玉堂,用珠玑装饰,就像神宫一样辉煌。应当修立西王母祠,以保佑朝廷无边之福。”张骏听从。

建武十二年(346年)五月丙戌日张骏去世,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四十岁,私谥文公,晋穆帝追赠谥号为忠成公,葬于姑臧大陵。张祚继位后,追谥为凉文王,庙号世祖。

晋穆帝诏遣侍御史俞归拜重华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假节。是时石季龙西中郎将王擢屯结陇上,为苻雄所破,奔重华。重华厚宠之,以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假节,使张弘、宗悠率步骑万五千配擢,伐苻健。健遣苻硕御之,战于龙黎。

擢等大败,单骑而还,弘、悠皆没。重华痛之,素服为战亡吏士举哀号恸,各遣吊问其家。复授擢兵,使攻秦州,克之。遣使上疏曰:“季龙自毙,遗烬游魂,取乱侮亡,睹机则发。臣今遣前都锋督裴恒步骑七万,遥出陇上,以俟圣朝赫然之威。山东骚扰不足厝怀,长安膏腴,宜速平荡。臣守任西荒,山川悠远,大誓六军,不及听受之末;猛将鹰扬,不豫告成之次,瞻云望日,孤愤义伤,弹剑慷慨,中情蕴结。”于是康献皇后诏报,遣使进重华为凉州牧。

是时御史俞归至凉州,重华方谋为凉王,不肯受诏,使亲信人沈猛谓归曰:“我家主公奕世忠于晋室,而不如鲜卑矣。台加慕容皝燕王,今甫授州主大将军,何以加劝有功忠义之臣乎明台今宜移河右,共劝州主为凉王。大夫出使,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归对曰:“王者之制,异姓不得称王;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汉高一时王异姓,寻皆诛灭,盖权时之宜,非旧体也。故王陵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伐之。’至于戎狄,不从此例。春秋时吴楚称王,而诸侯不以为非者,盖蛮夷畜之也。假令齐鲁称王,诸侯岂不伐之故圣上以贵公忠贤,是以爵以上公,位以方伯,鲜卑北狄,岂足为比哉子失问也。且吾又闻之,有殊勋绝世者亦有不世之赏,若今便以贵公为王者,设贵公以河右之众南平巴蜀,东扫赵魏,修复旧都,以迎天子,天子复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赏幸三思之。”(沈)猛具宣(俞)归言,重华遂止。

中后时期

353年,张祚乘张重华病死,即位的张曜灵年幼之际发动政变夺位,张祚自称凉公,随后称凉王,给张轨以下的君主统统追加庙号和谥号。但张祚猜忌手握重兵的族人张瓘,就派兵攻杀他,张瓘也带兵还击,张祚战败被杀。张瓘立张玄靓为新任凉王。

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前凉,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苻坚封其为归义侯。后来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利,张天锡趁机投奔东晋,得了个官,桓玄篡位作乱时去世。

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还接受东晋的封号。张骏为和东晋沟通﹐甚至不惜向成汉皇帝李雄称臣,以求假道。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最为安定的地区和文化中心,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x西北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重要地区,有南有建康,北有姑臧的美誉。

复国余烬

凉王系图凉王系图

张大豫是张天锡次子,被立为世子,张天锡投靠东晋时,他来不及随往,又怕前秦君主苻坚加害,无奈投奔长水校尉王穆,在河西由焦松、齐肃、张济等人拥立占据阳坞,386年他自称凉王、抚军将军,年号凤凰。

不久,吕光奉苻坚之命征讨张大豫,吕军一时大败,但张大豫不纳智囊王穆之言,因胜而骄,用强兵伐吕,虽得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相助,但吕光寻机攻破对方兵营,张大豫军大败。张大豫逃奔广武,被当地人捉住交给了吕光,同年被吕光斩杀于闹市,至此前凉灭亡,后凉州由凉州大姓梁熙镇守。

疆域

编辑
西晋统一天下后,凉州划为八郡四十六县,而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故。凉州刺史管辖的范围,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前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郡县制

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在此基础上小作调整后,将凉州重新划定为九郡四十八县。

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郡),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

张寔时期,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

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永昌初,茂使将军韩璞率众取陇西南安之地,以置秦州。

张骏以秦州陇西郡狄道县立武始郡,分属凉州。

前凉的郡县如下:

1.

2.

武威郡,辖七县,即姑臧、宣威、揖yī次(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番禾。治姑臧。

3.

武安郡。

4.

西平郡,辖四县,即西都、临羌、长宁、安夷。

5.

金城郡,辖五县,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浩亹简化为浩门)。

6.

张掖郡,辖三县,即永平、临泽(汉昭武)、屋兰。

7.

西郡,辖五县,即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兰池。

8.

酒泉郡,辖八县,即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治福禄。

9.

敦煌郡,辖七县,即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新乡、乾齐。

10.

西海郡,统一县,即居延。

11.

晋昌郡,辖八县,即宜禾、伊吾、冥安、深泉、广至、沙头、会稽、新乡。

12.

武兴郡,辖八县,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

13.

晋兴郡,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主要十县。

14.

广武郡,辖三县,令居、枝阳、永登。

15.

安定郡,设立安定太守。

16.

陇西郡,设立陇西太守。

17.

姑臧郡

18.

建康郡

19.

湟河郡

20.

北地郡,设立北地太守。

21.

兴晋郡

22.

武始郡,治狄道县。

23.

南安郡

24.

永晋郡

25.

大夏郡

26.

武成郡

27.

汉中郡

28.

天水郡

29.

高昌郡

30.

西域都护

31.

戊己校尉

32.

玉门大护军

33.

龟兹郡

34.

广源郡

35.

乐都郡

36.

三河郡

37.

浇河郡

38.

护羌校尉

军府制

西域都护府

西域三十六国

护羌校尉府

谷浑

乙弗勿敌国

政治

编辑

评价

《晋书·列传第五十六》如下所述:

帝系表帝系表

史臣曰:长河外区,流沙作纪,玉关悬险,金城负固,有苗攸窜,帝舜投而不羁;渠搜是居,大即而方叙。世逢多难,婴五郡以谁何;时遇兵凶,阻三边而高视。虽非久安之地,足为苟全之所乎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茂、骏、重华资忠踵武,崎岖僻陋,无忘本朝,故能西控诸戎,东攘巨猾,绾累叶之珪组,赋绝域之琛(chēn)賨(cóng),振曜遐荒,良由杖顺之效矣。祚以卑孽,阴倾冢嗣,播有茨于彤管,拟宸居于黑山,丁琪以切谏遇诛夷,王鸾以谠言婴显戮,境内云据,仇其窃名,卒致枭悬,自然之理也。纯嘏微弱,竟亡其众。奉身魏阙,齿迹朝流,再袭银黄,祖德之延庆矣。

赞曰: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

群臣

北宫纯(羌胡贵胄)、谢艾、耿访、李弇、拓跋思复鞬、唐辉、慕容吐谷浑、李柏(辽东襄平人)、贾摹(武威贾氏)、韩璞、阴兴、唐瑶、李柔、张阆、刘弘、阎沙、阴鉴、陈珍、乞伏傉大寒、窦涛(武威窦氏)、宋辑、张淳、阴据、泛祎、马谟、马岌、索遐、张璩、张瓘、张踞、宋混、宋澄、宋熙、宋林宗、赵长、尉缉、杨秋胡、索孚、丁琪、刘霸、张芳、王擢、易揣、张玲张嵩、王鸾、和昊、马基、牛霸、杜逸、杨和、张邕、张钦、刘肃、郭增、赵白驹、纪端、马建、掌据、席仂、沮渠鞠粥、陈宇、徐虓、华驭、江琼、江式、杜耽、杜骥、常珍、常爽、阳成远、冯忠(赵郡冯氏)、令狐亚、令狐浏、氾腾、阎曾、马岌、氾祎、陈珍、韩璞、吴绍、刘庆、王骘、张阆、李贵丑(辽东李氏)、辛岩、李柏、独孤屠、傅颖、张淳、黄斌、魏纂、赵贞、孙述、贾陵、王丰、麹护、陈宇、徐虓、华驭、乞伏司繁、赵奭、张冰、崔隗瑾、张肃、田齐、张阆、阴预(东汉阴丽华家族后裔)、陈安、司马纂、贾骞、吴绍、麹允、阴元、宋毅、和苞、莫折连狄、张阆、宋辑、辛韬、独孤伏俟、张选、董广、张诜、孙伏、裴恒、张耽、刘浑、乙弗家族、张悛、宋修、张弘、辛挹、郭普、李伟(赵郡李氏)、张瑁、索遐、王擢、张弘、宗悠、俞归、沈猛、索振、赵长、尉缉、丁琪、张瓘、易揣、张玲、索孚、张璹、彭姚、卫綝、郭勋、张姚、王国、张邕、郭增、刘肃、纶骞、纶骞、索商、杨遹、阿史那氏(来自柔然)、张统、梁景、席仂、马达、辛章、彭知正、赵疑、常据、史景、郭丰(西平郭氏)、郭平、郭嘏、彭和正、彭济、田瑶、郭勋(郭皇后家族后裔)、郭护、杨钦、孙玢、北宫萌(羌胡贵胄)、卢水胡族。

文化

编辑

北方佛都

前凉崇尚佛教,张轨时期已经造有铜佛像,张骏即位后大造佛像,凉州佛教盛极一时。

前凉太清四年(公元366年),前凉僧人乐尊路经三危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社会学术

社会状况

东汉魏晋以来,与关中、关东地区相比,西北在经济社会方面得到稳步发展。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受命出任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东晋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中的前凉政权由此肇基。这个以凉州著姓和世家大族为政治核心的割据政权建立初期就依赖大族豪右、武力豪族势力。

据史料记载,西晋实行占田与课田制度,这种土地的分配制度不是国有土地基础的授田,而只是在法律上规定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以及按照土地亩数缴税的数额。至于这个土地占有限额能否达到,国家并不给予保证。

因此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豪右地主手里。再加上中原战乱,人口大量西迁,一些避乱迁入河西的西晋官吏也随之加入豪右地主行列,成为新的土地兼并者。为了“追新朝末窦融故事”,一统西北,面对这些关乎民生的困难问题,前凉的历任执政者都一一化解了。

在张轨时期,因军国初创,财政是前凉面临的首要问题,包括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这无不一一加在老百姓头上。如果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收将十分困难。若采取强制征收,只能加大老百姓的贫困化程度,导致广大农民破产流亡。更甚者会造成前凉社会经济难以启动和运行,民怨载道,社会不安。鉴于此种形势,张轨及其后继者都从民生国计两个方面考虑,继续沿用晋朝确认的“以经济政策为治国之本”的策略,把土地和赋税问题作为治国兴邦的根本问题加以解决。

自晋惠帝永宁元年中原陷入战乱,到晋怀帝永嘉中匈奴和羯人起兵,黄河中下游的广大老百姓横遭屠杀、蹂躏。在锋镝之余,大量百姓辗转流离,远离战乱的西北成了中原流民瞩目的地方之一。张轨到凉州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上表西晋政府,建议在姑臧城西北面划出一大块土地,设置侨郡县,配土地给流民耕垦。张轨在给西晋政府的奏表里这样写道:“请合秦雍流民移之,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

张轨的这招一举两得,首先是解决了流民在土地占有和利用方面的冲突,其次还让这些流民逐渐过度成前凉国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

嘉平四年(314年)五月,张轨躺在病榻上,给文武大臣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文武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见《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张轨在临死时也念念不忘减轻凉州百姓的负担,张茂当上西平公劳役百姓修筑灵均台时武陵人阎曾就假借张轨名义深夜跑到王宫门前高喊:“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张茂听后也只好作罢。

前凉第四任当政者张骏被凉州百姓誉为“积贤君”。那时前凉表面刑清国富但灾荒饥馑却时常发生。《晋书·张轨传》载:顷年频出,戎马生郊,外有饥羸,内有虚耗。这一切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前凉当政者的格外重视。张骏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准备改造沙漠,以次来扩大耕地。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和诸大臣们商量如何实施“治沙田”一事,却招来了大臣索孚的极力反对。索孚说:“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磐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张骏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远调到伊吾做都尉,专门负责这一区域的屯戍。

张重华即位后,进一步施惠于民。他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在这诸多策略中,“省园囿”的民生福利性程度最大。前凉园囿之兴,开始于张茂筑灵均台,止于张骏筑谦光殿。这期间,许多“崇饰台榭”的工程,既广占耕地,扩大了土地占有方面的矛盾,又费时费力,加重百姓徭役负担。

另外园囿之兴还使得当政者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荒废军政要务。张重华将园囿开放,供民耕垦。这项措施的实施,还省掉因土木兴建对劳动力的征发,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使百姓能休养生息。“除关税”并不是完全废除取消关税制度。

自张骏经营西域取得成功后,中西贸易日见活跃,关税和市税已经成为前凉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张重华实施“除关税”的举措是为了维护前凉的一统政治和减轻胡汉商贾的负担。因为,据史载:前凉政府在河西主要城市收市税,虽然关税取消,但由于通商的人多了,市税收入也就大幅增多,并不影响政府收入。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最为安定的地区和文化中心,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北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重要地区,有南有建康,北有姑臧的美誉。

学术思想

“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先。”教育,同样对于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历任统治者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从张轨时,便视教育和倡导教化为治理凉州的根本策略之一。他“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春秋行乡射之礼”,这是一段记载于《晋书·张轨传》中的文字,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深感张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他文教兴邦的凌云壮志。到张骏时,“以右长史处领国子祭酒”。再到张祚时,曾以安车束帛征郭荷为博士祭酒,荷不受。

前凉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初期的政治密切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河西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河西文化也繁荣起来。所以在北魏攻破北凉后,“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这群人中,如索敞、刘昞、阴兴等人,北魏主“皆礼而用之”,并且北魏朝野中还盛赞“凉州虽地处戎域,然自张代以来,号有华风。”

民生教育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慎刑息兵的政策,前凉成为十六国当中君主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朝代(前凉历九主,75年)。正如史家们评说的那样,张轨及其子孙们在西北“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为保宁河西,发展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功绩。

前凉能在纷乱的战争局面下较安定地发展,一方面使其西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儒家名教治国思想指导下的得力的治国措施。在社会上升时期,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是显然的,前凉以儒学为主导的治国方略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继承前代崇尚文教的传统,不但提高了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心理更加接近,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移民实边以来,凉州成为汉族和西北各民族直接接触和交往的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地带,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新朝末窦融统治雍州(河西)时,如出一辙。这一地区的安定与否至关重要。

东汉末年乃至西晋,由于统治者游牧民族政策的失误,已经对丝绸之路经营的失误,导致这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间的战争频繁,如在东汉末期的羌人起义、西北鲜卑为主的凉州之乱,所以处理民族关系是保证凉州安定和发展的关键

前凉的缔造者本就为凉州人的张轨在弭平“凉州之乱”过程中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任凉州刺史时能切中要害,倡导儒学之风,以宽松的文教政策吸收、容纳各族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再加上一系列回复货币流通、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凉州的民族融合。

2.崇尚儒学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来参与政务,使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文化中心逐渐迁移到地处西北的河西,十六国血雨腥风的中,飘然世外的西北前凉政权依旧保存着华夏文化的精髓,张轨不求回报的接纳流亡的这些北方的世家大族,为这些士族提供了救命的避难之地,不像有些人落井下石,前凉对他们的帮助,这为后来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周的世家大族的凉州情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儒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始终为巩固国家统治秩序起着中坚作用。儒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前凉利用“中州人士”避难凉州的有利条件,兴办学校,积极鼓励私人讲学。由于汉魏以来学术逐渐地域化、家族化,而来到凉州的世家大族和高级知识分子恰恰将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不同的学术流派带到西北地区,带动了凉州本土文化的发展,西北著名的学术世家代表者有如下几个家族:

原籍陈留江氏家族,在江琼时流寓武威郡。江琼原受学于魏晋书法大师卫觊,“善虫篆训诂”(《魏书·术艺·江式》),是书法和古文字学家。其家族成员“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不坠”(《魏书·术艺·江式》),其可谓西北的学术世家。

原籍京兆杜氏家族,杜耽逼避乱凉州落籍武威郡,著名经学家杜预的后人,之后的杜骥,杜氏家族流落凉州者甚多,他们到凉州后致力于传播经学,杜氏一脉,后来名流辈出,杜耽家族中,唐朝杜甫杜牧均出自这一脉。

原籍广平程氏家族,是著名的法学家族;程骏避乱落籍凉州,后侍奉北魏,子程元继、程公达、程公亮、程公礼,并无官。程公义,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程公称,给事中、尚书郎,学术颇丰。

原籍河东裴氏家族,是著名的文学家族,与琅琊王氏齐名,裴慬避乱凉州,裴茂之子裴徽的子孙大多在凉州为官,所以号称西眷,裴慬从河西返回河东郡,居住在解县洗马川,号洗马裴,此二房一个排第一、一个排第二,他们学术也颇丰。

原籍陈郡谢氏家族,是著名的六朝世家大族,落籍凉州的谢艾本出自陈郡谢氏,他著书立说,他常自比诸葛亮,作战勇敢有机谋,诗文也很有名,学术颇丰,六朝时期的和他同宗的谢氏家族风云于东晋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原籍弘农杨氏家族,杨和、杨钦落籍武威郡后,也为前凉张氏出力不少,博通经史,其后裔杨叉,仕北魏,北魏凉州大都督,金城、魏兴二郡太守,清水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赠淅州诸军事、淅州刺史。

原籍河内常氏家族,著名的学术世家,常珍因世乱遂居凉州,后裔世代称武威郡望。其后裔常爽,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讳侯,五经百家多所研综,州郡郡礼命皆不就。常珍、常爽家族在凉州经历了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最后归于北魏,对复兴北魏都平城的教育事业有过重大贡献,其可谓西北的学术世家。

原籍南阳阴氏家族,东汉阴纲(阴丽华家族)之孙阴常落籍武威郡,其后裔阴预、阴袭父、阴兴、阴充、阴澹家族一直追随前凉,皆通五经百家,为西北著姓,阴华、阴仲达、阴周达阴铿更是了得,尤其阴铿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同出武威郡的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指李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刻意贬低李白不如阴铿)。” 杜甫在《解闷十七首》自称是:“颇学阴何苦用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

原籍河内司马氏家族,西晋司马顺,遭晋武帝贬斥,流放武威郡,这一支武威司马氏后仕北魏,另一支司马保,晋乱出奔凉州,因家焉于武威郡,北魏平姑臧,司马保家族和司马顺家族徙居于云中,其自序云尔,而后司马兴龙,魏鲁阳太守,司马子如,拜太尉。

原籍赵郡李氏家族,武威李氏本为前凉李伟之后、其中北凉后妃李氏,沮渠牧犍的嫂子,正是这一支,李伟与赵郡李系乃是同宗,李顺与崔浩不睦,李顺后被追赠凉州刺史。

原籍彭城刘氏家族,武威刘氏本为楚元王刘交之后;十六国前凉的刘肃、刘浑、刘眪学术颇丰;南北朝的刘璋;北魏贾思伯夫人刘氏;而后的隋末大凉政权的刘意、刘和均是来自这一脉,可谓源远流长。

凉州原有的著名学者有段承根、宋纤、郭荷、郭瑀、祈嘉、索绥、宋庆、阴兴等等,可谓人才济济,尚儒政策、西北敦厚的民风和尚武精神结合起来,产生了一批“兼资文武”的将领和著名的门阀世家,部分如下:

本籍晋昌唐氏家族,前凉张轨女婿唐熙,前凉晋昌太守,驸马都尉,娶前凉张轨之女,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北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侍奉北魏,这一支就是唐朝名称唐俭祖上,唐俭后裔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寅,他长以晋昌唐寅落款,正在于此。

本籍休屠独孤氏家族,独孤伏俟武威郡休屠人也,侍奉前凉张氏,而后其后裔去往武川,就是独孤信祖上,独孤氏在北周叱咤风云,后来独孤信的长子独孤罗又做了凉州总管,儿子独孤纂,武威郡公,凉州总管,袭爵赵国公。独孤武都,姑臧县公。独孤开远,西平郡公。独孤开明,敦煌郡公。独孤开彻,西海郡公。

3.因地制宜,前凉在推行儒学的过程中并不教条,体现“近于现实,远于宗教”的人文精神,能够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乃至外来民族的文化思想,在宗教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从新疆到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窟寺的绘画、建筑、雕塑等都明显带有中外融合的过渡特征,这反应出了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前凉的建立是十六国时期华夏文化中心西移的开端。前凉在儒学思想指导下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不但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北魏乃至隋唐制度都有直接影响。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说:“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可见前凉在开启西北文化氛围的重要核心之地位。

4.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权,前凉以儒、法治国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宗法理论,由亲其亲而尊其尊演化出五伦,从而有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一整套政治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其精髓在于血统纽带,当政者要抓住这个关键。《孟子·离娄上》有“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平四海。”由此可见宗法统治就要依靠强宗大族、世家豪门。

张轨入主凉州后也不得不拉拢西北大族。他的股肱谋臣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都是西北望族出身。这种办法对稳定西北局势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了汉魏以来家族门第观念对政权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权,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触动少数本土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在所难免。张镇、张越兄弟阴图赶走张轨、张茂诱杀凉州大姓贾摹(贾诩后人)等事件也正是家族矛盾冲突的一种反映。

5.后世影响

北魏灭北凉后,除了就将大量的学者迁徙到了平城,其中包括武威的阴兴(后代阴铿)、宗钦、段承根;敦煌的刘昺、阚骃、索敞;金城的赵柔以及程骏、程弘、常爽。这些学者在平城著书修史,尤其修史,崔浩皆用之,讲学授业,成为北魏儒学的中流砥柱,史称“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拓跋焘在找适合北魏参照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蓝本时,首选了北凉和南凉,这在他对待源贺家族和沮渠家族时,可见一斑。而源贺家族和沮渠家族与北魏皇室、司马金龙家族的联姻,也进一步说明在文化基因上北魏拓跋氏吸收了北凉和南凉这种武力豪族的基因,同时也吸收了琅琊王司马氏这种文化豪族的基因。

凉州僧团

佛图澄、竺法护、竺佛念、僧伽跋澄、昙摩难提、昙曜、师贤、玄高、道朗、昙嵩。

重要文献

《李柏文书》

外交

编辑
建兴年间敦煌计吏耿访到长安,既而遇贼,不得反,奔汉中,因东渡江,以大兴二年(319年)至京都,屡上书,以凉州不知晋国中兴于江表的事情,宜遣大使,乞为乡导。当时东晋内难不断,许而未行。至是,始以耿访守治书御史,拜骏镇西大将军,校尉、刺史、公如故,选西方人陇西贾陵等十二人配之。回凉州途中,耿访停梁州(汉中一带)七年,因为驿道不通,召还。耿访把诏书给了贾陵,托为贾客(gǔ,商人)。到长安,不敢进,直到咸和八年(333年)才到达凉州。骏受诏,遣部曲督王丰等报谢,并遣贾陵归东晋复命,上疏称臣,而不奉正朔,犹称建兴二十一年。咸和九年(335年),再派遣耿访随王丰等赍印板去凉州,加封张骏为大将军,自是每岁使命不绝。

“自后骏遣使多为石季龙所获,不达。后骏又遣护羌参军陈宇、从事徐虓、华驭等至京师,征西大将军亮(庾亮)上疏言陈宇等冒险远至,宜蒙铨叙,诏除寓西平相,虓等为县令。永和元年(345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从这段可以看出前凉与东晋的正式通使要迟至333年或334年,也就是说张寔、张茂以及张骏前期都没有接受东晋的正式册封。张寔与右丞相、大都督、都督陕西诸军事、南阳王司马保虽有过臣属关系,但也是权益之计。

建筑

编辑

王都建筑

西晋末期,长安、洛阳在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这两次战乱中尽毁,尤其是汉代的大型宫廷建筑被毁的一干二净,后来司马睿衣冠南渡,而士族们北上投奔凉州张轨,张轨利用这批人大造姑臧,尤其是汉代的那些大型宫廷建筑,均造立于姑臧城内。

《周礼》对都城宫室方位布局有严格要求,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周礼》称都城为“国”)。古代都城方位布局极重视“礼”制,最核心一点是将宫殿置于都城中央显赫位置,以烘托宫殿的重威。《荀子·大略篇》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可见,“辨方正位”、以“中”为尊是礼制的要求。谦光殿是前凉是最宏伟的建筑物,是前凉举行国家盛典的地方,所以在规划、营建中恪守了这一点,张骏在谦光殿的四面各筑造了一座宫殿。《晋书·张骏传》 载: “又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 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 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 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及末年,任所游处,不复依四时而居。”谦光殿和四时宫在东亚的宫廷建筑中占有显赫地位。

姑臧城的营建不仅遵循“礼”制,还取法于天象,同时融合儒家学派的思想。这与张氏本为儒学世家,其祖上张耳的叔叔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有直接关系。《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古人用青、红、白、黑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所以,从张骏在谦光殿四周建造的这四座宫殿四时宫的命名可以看出姑臧城的营建与阴阳五行有密切关系。此外,还有天龟观(天龟:《周礼·春官·龟人》:“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星经》卷下:“天龟六星,在尾南汉中。”)、神雀观、飞鸾观等的命名也与天象有密切关系。而神鸟观与藏地的苯教又有直接关联。所以姑臧城的营造也受到藏地建筑的深远影响。

姑臧城最耀眼的是在东亚都城宫与市的布局上开创了“宫北市南”的新格局。《周礼·考工记》云:面朝背市。这是说宫在正中,朝在其南,而市在其北。据王隐《晋书》记载:“及张氏之世居业,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可见,张氏增筑的北城里修建有大量王宫,故其间再不能修建市场,并且与经典传统王宫“背市之说”不合。故姑臧城开创了以后东亚王都建造的新格局,成为模范城市。其格局起初影响到北魏初期都城平城的营造,而后北魏都城洛阳、北齐邺城、南朝的建康,隋唐长安城甚至日本首都奈良的的建城规划都深受其影响。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日本奈良古城的建筑,依旧有姑臧之风韵。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就是凉州工匠,其代表就是营造北魏平城的北凉沮渠氏、凉州移民;北魏的源贺家族;北魏洛阳城的李冲李承;北魏云冈石窟的师贤、玄高、昙曜;北魏段连家族以及北齐邺城的段荣家族。

由于匈奴修筑的盖臧城南北长、东西窄,所以张骏在此基础上增筑的东西城的范围也小,而增筑的南城则面积比较广阔。所以,张骏时,姑臧城的市场就在增筑的南城,基本在前面七城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一下。由于地形的缘由而改变了千年来《周礼》所强调的“面朝背市”,姑臧城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史上“宫北市南”的先河,是对传统礼制《周礼》的绝对挑战,同时也奠定了姑臧城在东亚建筑史上显赫的地位。

太延五年(439年)6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占姑臧城。是年冬季,北魏徙姑臧城吏民三万户到平城。《南齐书·魏虏传略》记载:“什翼圭始都平城,犹逐水草,无城郭,木末始土著居处。佛狸破凉州(指北凉沮渠氏)、黄龙即指北燕冯氏,赵郡徙其居民,大筑郭邑,截平城西为宫城。”所以,“平城新制拟凉州都会”。包括赵郡亦受武威郡之影响。

太和十七年(493年)冬十月,北魏孝文帝命司空穆亮、尚书李冲与将作大匠董爵修筑京都洛阳。据《魏书·李冲传略》记载:“(李)冲机敏有巧思,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可见洛阳新都之规划营建均出自李冲之手。李冲为前凉李弇之孙李暠之曾孙,受姑臧城营建和规划思想及方位布局影响,在建造洛阳时,将市场布局在城南。牛津大学陈寅恪因而感慨:“遂致北魏洛都一反汉制之因袭,而开隋代之规模欤”。这在《隋唐制度渊源论稿》中均有论述。

前凉时期,姑臧城内的主要建筑物有:

宫殿类:

谦光殿、赤乌殿、未央宫、桂宫、明光宫、南宫、北宫、东宫、宜阳青殿、朱阳赤殿、政刑白殿、玄武黑殿、高昌殿、东苑(讲武场)、玄武圃、西苑、北苑、鹿苑、永训宫、北宫、宁宫、永寿宫、永元宫、正德殿、平章殿。(《资治通鉴》胡注:“谦光殿,张骏所起;自以专制河右而世执臣节,虽谦而光,故以名殿。”《读史方舆纪要》:太元初,苻秦灭凉,改谦光殿曰宣德。十年,吕光据有姑臧,复曰谦光)、宣德殿。

堂观类:

云母堂、金华堂、闲豫堂、辟雍明堂、鸾鸟堂、宾遐观、天龟观、神雀观、飞鸾观、紫山观、神鸟观。(辟雍明堂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圆形像辟。“张骏立辟雍明堂而行礼焉”)

台阁类:

灵均台、万秋阁、凤凰台、东岳台,紫阁、春秋阁。

城门类:

端门、角门、西昌门、青角门、广夏门、宣阳门、洪范门、凉风门、青阳门、广莫门、朱明门、永丰门、永和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朱雀门、广德门、广阳门。

池坛类:

灵渊池、闲豫池。

前凉陵墓

前凉十陵:建陵、宁陵、文陵、大陵、显陵、平陵、愍陵等。

帝王世系

编辑

前凉君主列表

庙号、谥号

姓名

年号及在位时间

陵墓

晋愍帝赐谥武公;张祚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张轨

301-313年(使用西晋纪年)

313-314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建陵

晋元帝赐谥元公;张祚追谥昭王,庙号高祖

张寔

314-317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317-320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宁陵

私谥成公,张祚追谥成王,庙号太宗

张茂

320-324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文陵

晋穆帝赐谥忠成公,私谥文公;张祚追谥文王,庙号世祖

张骏

324-346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大陵

晋穆帝赐谥敬烈公,私谥昭公、后改桓公;张祚追谥桓王,庙号世宗

张重华

346-353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显陵

私谥哀公

张耀

353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

私谥威王

张祚

353-354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354-355年(称帝,改元和平)

愍陵

晋孝武帝赐谥敬悼;私谥冲公、另记冲王

张玄靓

355-361年(使用西晋建兴纪年)

362-363年(使用东晋升平纪年)

平陵

晋安帝赐谥悼公

张天锡

363-376年(使用东晋升平纪年)

-

-

张大豫

386-387年(使用凤凰纪年)

下一篇 慕容鲜卑

上一篇 拓跋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