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李白纪念馆 编辑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境内的纪念馆

济宁市李白纪念馆济宁市李白纪念馆

济宁市李白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楼中路,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45件/套,开展教育活动6次,参观人数20万人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济宁市李白纪念馆

地理位置:济宁市太白楼中路27号

占地面积:5954 m²

类别: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投用时间:1986年10月6日

开放时间:9:00—12:00;14:00--17:30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厅面积:262㎡

藏品总数:45件(套)

著名景点:太白楼

历史沿革

编辑
济宁太白楼位于济宁市区京杭古运河北岸,太白楼路中段路北。因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在此寓居而闻名于世。属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纪念诗人李白的古建筑。济宁太白楼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李白逝世九十九年后,即唐懿宗咸通2年(公元861年)正月,兴人沈光过任城,因仰慕李白,登酒楼观览,并写下了《李白酒楼记》一文。宋、金、元时期均对酒楼依貌整修。原始的酒楼,从李白寓家济宁至元朝至元20年止,耸立了552年。元朝至元20年,当时兼任济宁监州的丞相冀德芳主持,将原始的酒楼移到济宁州南城墙上。元朝重建的太白酒楼,历经了103年。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就是现存太白楼的位置),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明洪武以后,太白楼又历经清、民国年间的数十次较大的重修。现存太白楼坐落在济宁明代城墙上,雄伟、古朴、壮观,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又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明朝的太白楼历经561年,到1952年,政府对太白楼再次重建。至今在济宁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的太白楼共历经721年。 从李白寓家济宁时所饮酒赋诗的酒楼到延存至今的太白楼,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太白楼是李白在济宁寄居、游历的历史见证。经历代修葺,延存至今1200余年。太白楼虽为纪念李白而建,但因其位居古运河(济宁段)北岸,地理位置优越,登临太白楼即可凭吊李白,又可俯瞰运河,故李如圭(嘉靖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驻节济宁,是明朝著名的治水专家。)、潘季训(明朝嘉靖进士,自嘉靖末到万历年间,四任总理河道,驻节济宁达27年,是著名的治水专家。)、汪邦柱(明朝崇祯年间任河道总督都水主事,驻节济宁。)、叶方恒(顺治进士,官至济宁河道,在任四年,多次维修太白楼。)、清代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济宁太守徐宗干等都曾登临太白楼,并于此题写诗篇,刻石记载。康熙皇帝五次下江南,三次御驾济宁州。乾隆皇帝六次沿运河南巡,每次均要观瞻太白楼,并留有乾隆御笔两座,表达对李白、杜甫的敬意。

千百年来,太白楼已成为古运河济宁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运河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太白楼承担起了这种历史的责任。它作为有迹可循的李白在济宁活动的地点之一,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坐标作用。具有厚重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今楼是1952年在高约4.5米的原州墙旧址上重建的,坐北朝南,七开间,阔三十米,进深十三米,高十五米,为两层重檐,九脊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青砖砌体,灰筒瓦罩顶,四面有游廊,二楼环以朱栏。楼壁四周及院落内有金代至民国石刻40余方。

李白纪念馆依托太白楼1986年10月设立,隶属于济宁市文物局,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纪念馆占地面积5954平方米,展览面积达510平方米,常年从事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征集、登编、修复、保护文物;文物及相关资料、成果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旅游接待等业务活动。常年陈列展览李白生平,历代名人字画,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编辑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楼中路27号

济宁市李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