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叹 编辑

北宋苏轼诗作

《鹤叹》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绘了鹤的神与形,借鹤感叹诗人自己的人生飘零多舛,像鹤一样清高傲岸孤芳自赏且孤苦伶仃,但在仕途上不仅难以前进,也难以脱离,故羡慕鹤还能有退却的余地。全诗托物寓志,咏物,而不泥于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鹤叹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集》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编辑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⑴,我欲呼之立坐隅⑵。

鹤有难色侧睨予⑶,岂欲臆对如鵩乎⑷。

我生如寄良畸孤⑸,三尺长胫阁瘦躯⑹。

俯啄少许便有余⑺,何至以身为子娱⑻。

驱之上堂立斯须⑼,投以饼饵视若无⑽。

戛然长鸣乃下趋⑾,难进易退我不如⑿。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驯可呼:驯服听从呼叫。

⑵坐隅(yú):座位旁。

⑶难(nán)色:为难的样子。侧睨(nì):斜视的样子。

⑷“岂欲”句:语出汉贾谊《鵩鸟赋》:“口不能言,请对以臆。”臆对,不用言语而用心中所想来对答。臆,胸,引申为心。鵩(fú):又名山鸮(xiāo),夜鸣,声恶,古人认为是不详之鸟,形似猫头鹰。

⑸如寄: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良:确实,实在。畸孤:零落独胆。

⑹胫(jìng):下肢。阁:同“搁”,托起,架着。

⑺啄:吃食物。

⑻“何至”句:言鹤不愿以自身供人娱乐。晋人支遁好鹤,有人送他双鹤,支遁说:“鹤投有凌云之姿,何肯为人耳目玩乎?”便将鹤放了。

⑼斯须:顷刻,一会儿。

⑽视若无:视若无睹。

⑾戛(jiá)然:鸟鸣叫的声音。

⑿“难进”句:用《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语意。

白话译文

园子中饲养的鹤驯服听从呼叫,我便呼唤它站到我的身边来。

鹤似乎面有难色,斜着眼睛打量我,难道是要我像面对山鸮一样猜测它的心思吗。

这鹤依靠别人生活,身材长得奇异修长,长长的腿上是瘦瘦的身体。

低头吃少许食物便能存活,又何必以自身供人娱乐呢。

鹤来到堂上站了一会儿,喂给它食物它视若无睹。

长长地鸣叫一声便又飞了下去,进堂难出堂易,这种个性使我自叹不如。

创作背景

编辑
该诗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作于定州。这时正是朝廷中党争激烈、政坛即将发生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苏轼虽远任定州,却始终关注着政局的发展,并力图在越来越没有原则的党争中保持住自已高洁的操守。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此篇诗人先后呼鹤、对鹤、驱鹤、饲鹤,终至叹鹤,借写鹤来隐喻洁身自爱的高士形象。而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模仿西汉贾谊所作的《鵩鸟赋》,以拟人的手法来与鹤交谈。

诗的前四句是引子,写诗人要让鹤坐于身边相娱,而鹤面有难色又显得很轻蔑。

中间四句便是所谓的“臆对”,即想象中的鹤的应答之词。“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腔阁瘦”,既是写鹤之孤独无依,同样也是托物自况;“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更言明己身所求于世者不多,然却有济世之志,不肯俯仰于人,供人玩。

最后四句,写诗人不顾鹤的想法,强行驱赶它到堂上站立顷刻,并投食给它。但是鹤却不屑一顾,挺起头颈长鸣一声,便走下堂去。篇末则直抒胸臆——“夏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表明主观情感已外在投射于此鹤之身。诗人不禁感慨:“像鹤这样不热衷于求进而极愿引退的做法,我是赶不上的啊。”

全诗像是在叙述一个小故事,形象生动,幽默有趣,却又寄寓着诗人的人生思考。

名家点评

北宋诗人唐庚《文录》:“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阙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此字既出,俨然病鹤矣。”

南宋诗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七引《陵阳室中语》:“作《鹤叹》,则替鹤分明”。

清代词人贺裳《载酒园诗话·苏轼》:“着想俱不从人间,真化人出无入有之笔,然政如吞刀吐火,可暂不可常。”

清代诗人、文学家查慎行《初白庵苏诗补注》卷三七:按《唐子西语录》云:“东坡作病鹤诗……”今题中无“病”字,疑有脱落也。又朱翌《猗觉寮杂记》云:“《世说》有遗支道林双鹤者,道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玩?’”诗中“何至以身为子娱”,正用此。

清代文学家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五:“难进易退我不如”,此《鹤叹》所以作也,却只于结处一句收住。中云:“岂欲臆对如鹏乎”,乃疑而问鹤之词,而“我生如寄”四句便直代鹤作臆对语。章法奇绝,是方为善学贾赋者。

清代文学家纪昀《纪评苏诗》卷三七:纯是自托,末以一语点睛,笔墨特为奇恣。

清代文学家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一七:通体遒净绝伦,中四语妙用代法,本旨极透。

作者简介

编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苏洵子。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圣元年(1094),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