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通海 编辑

明朝开国将领

俞通海俞通海

俞通海(1330年-1367年),字碧泉,祖籍濠州(今安徽凤阳),后随父迁至巢湖居住。明朝开国将领。

俞通海起初在巢湖与赵普胜结寨建水师以御元军。时逢朱元璋起兵反元,他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水师万余投奔朱元璋,为水师将领,随渡长江,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升秦淮翼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俞通海率水师攻打张士诚军,迫张士诚之援军退还。后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多次率战船突入敌阵,纵火焚烧陈军战船数百艘。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攻湖州(今浙江湖州),占太仓(今江苏太仓)。后进围平江(今江苏苏州)时负重伤,不久死于战伤。

俞通海投奔朱元璋以来,主领水军,为朱元璋初期的扩张和稳定作出了贡献。此后,在平定陈友谅的过程中,居功首位。他还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全过程,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概述图来

基本信息

编辑

字:碧泉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出生地: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

出生日期:1330年

逝世日期:1367年

主要成就:大败陈友谅

本名:俞通海

谥号:忠烈

爵位:豫国公→虢国公

人物生平

编辑

戎马生涯

约至正十一年(1351年),汝、颍二河强盗横行,有个号为金花小姐的人,以妖术惑众,聚兵江淮,人们都响应她,俞通海父子也操戈造反,跟随金花小姐的徒弟李普胜。直到金花小姐事败,俞通海父子几人联合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以求自保,拥有一千多艘船。后左君弼盘踞庐州作乱,屡次为难巢湖水军,俞通海等人处境艰难 。

俞通海题跋像 俞通海题跋像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听说朱元璋在和阳后,派遣俞通海前往和阳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驻军和阳,准备南渡长江作战,正愁无船,俞通海的到来让朱元璋十分高兴,令他亲自前往巢湖招抚军队。而元军用大型楼船扼守马场河等港口,令巢湖只有一个干涸很久的港口可以通行。某日,恰逢天降大雨,水深一丈多,俞通海等人遂率军出湖,抵达和阳 。接着随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诸多水寨,被授予万户,捕获十九个善于操舟的人,命令俞通海和廖永安、张德胜等人率领 。六月,随军南渡长江,攻克采石,夺取太平并攻下诸多下属县城 。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海牙率领战舰,堵截采石,而陈兆先率领二十万军队屯兵方山,互成犄角。俞通海率军和廖永安等人出击,大败元军,海牙逃跑。三月,趁胜追击,大破陈兆先,攻取集庆。又随汤和攻克镇江,迁任秦淮翼元帅。四月,带领诸将攻取丹阳、金坛 。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攻克常州,迁任行枢密院判官 。四月,跟随朱元璋攻克宁国,又和赵戫乘势攻克水阳 。五月,和赵戫率水军攻打太湖,在马迹山逼降守将后,停泊于胥口,张士诚大将吕珍率军火速前来,来势汹汹,诸将都想暂避锋芒,但俞通海说:“不可以,敌众我寡,如果撤退,必然暴露军力不足的事实,不如迎战。”便率军出战,身先士卒,在阵中为箭所伤右目,不能作战,便让帐下士兵穿上他的战甲督战,令元军以为是俞通海亲自督战,不敢进逼,遂渐渐撤退 。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随廖永安等人攻占江阴的石牌戍,夺取马驮沙后还军 。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俞通海率军攻打枞阳水寨,大破其军,俘其将赵牛儿等,守将赵普胜从陆路逃跑,俞通海全数收缴了他的舟船,并顺势收复了池州,迁任佥枢密院事 。六月,率兵攻赵普胜,不克而还 。

攻陈伐张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掠龙湾,俞通海协同诸将将其击退,并追击其军,在慈湖焚烧其船,擒拿其部七帅,一直追逐到采石,论功第二 。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 随朱元璋亲征陈友谅。八月,攻克同安,于是进克九江,陈友谅逃走,又攻掠蕲、黄 。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随徐达攻打叛将祝宗、康泰,收复南昌 。

俞通海半身像 俞通海半身像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随军支援安丰,击退张士诚军后,还军攻打庐州。七月,随朱元璋前往南昌解围,和陈友谅的部队相逢于康郎山。朱元璋军队船小,不能仰攻,力战后几近崩溃,俞通海乘着风势,放火烧掉陈友谅二十多条船,才稍稳局势。后来,朱元璋乘船搁浅,陈友谅部下骁将张定边径直而去,常遇春连忙发箭,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也赶忙前来支援,朱元璋得以逃脱,但俞通海却被陈友谅的大船所压,头盔尽裂,仅以身免。次日再战,俞通海与廖永忠等用七艘船装满火药,撞入陈友谅船阵中,烧掉陈友谅数百条船。又过了两天,又用六艘船故技重施,但陈友谅军铁索连舟,全力抗击,未果。朱元璋登楼远望,久久未见舟船出没,以为俞通海已经战死。良久,六艘船轻快地从包围圈中驶出,于是士气大振,大败陈友谅军。大军进驻左蠡,俞通海建议说:“湖水过浅,舟船回旋困难,不如入江,据于敌军上游,一旦敌军入江,即可大败其军。”朱元璋听取了他的建议,率军出湖,水路结栅,陈友谅不敢出。一个月后,陈友谅军粮尽,率军突围,死于乱军之中。鄱阳湖之役以俞通海功劳最大,回军后,被赐予良田金帛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俞通海随军平定武昌,任中书省平章政事 。四月,俞通海总领军事,和张兴祖率军攻打刘家港,进逼通州,击败张士诚军,生擒张士诚部将朱琼、陈胜 。七月,改庐州路为府,置江淮行省,俞通海被任命为江淮行中书省事,时民众大多流亡失所,俞通海日加招抚,政策惠爱百姓,因此复业者很多 ,俞通海还整修城墙,建设战壕,用以备御 。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和参议邹天庭奉命核实庐州军民粮粟之数 ,又随徐达攻打安丰 。

战死沙场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随军攻克湖州。十一月,进略太仓,秋毫不犯,民众大悦 。伪元帅陈仁寿率领百余舟逃入海中,听闻俞通海威名,遂率军归还,俞通海收编其军数千人 。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大军包围平江,徐达命令俞通海率军前来会合,战灭渡桥,在进捣桃花坞的战斗中,身中流矢,伤势严重,归还金陵休养。四月,朱元璋亲自前往他府第看望,问道:“你知道我来看你吗?”俞通海已经不能说话,朱元璋挥洒涕泪而出。次日,俞通海卒,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哭的十分伤心,赠光禄大夫,追封其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朱元璋亲自率百官为他发哀,并前往祭奠,由官府负责安排吊问、赙赠、葬器的具体事宜。俞通海没有子嗣,由其弟俞通源承袭官位 。

洪武三年(1370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 ,杀身报国曰忠,戎业有光曰烈。

洪武九年(1376年),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俞通海三代皆封公爵。

人物成就

编辑

俞通海投奔朱元璋以来,主领水军,功勋卓著,先随大军攻打元军,败海牙、陈兆先,又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打太湖时,身先士卒,击退吕珍军,为朱元璋初期的扩张和稳定作出了贡献。此后,在平定陈友谅的过程中,先于龙湾之战焚其船,擒其将,又于鄱阳湖水战中,救朱元璋、烧船献计,居功首位。他还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全过程,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俞廷玉,官至佥枢密院事,后追封河间郡公 。

弟弟:俞通源,封南安侯,涉胡惟庸案爵除 。

弟弟:俞通渊,封越巂侯,战没于白沟河 。

侄子:俞靖,俞通渊次子 。

人物评价

编辑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①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②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计不旋踵,效命疆场,虽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以视功成命爵、终罹党籍者,其犹幸也夫 。

朱元璋:昔平章俞通海与陈氏战鄱阳湖,陈氏以巨舰压通海舟,势危急,其所统军士皆奋勇力,以首抵舰,铁帽尽坏,而后得脱,非通海训练有素,恩威兼济,安能得其死力若此 。

《明太祖实录》:俞通海勤事从征,开辟疆宇,及姑苏垂平,偶为流矢所中,天不假年,遂至长逝 。

史籍记载

编辑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明太祖实录》

墓址

编辑

俞氏家族墓旧貌俞氏家族墓旧貌

据《金陵古今图考》载,俞通海的墓在在中华门外雨花台北,为俞氏家族墓群。墓前有石刻。俞氏后人在墓前建了俞氏宗祠 。俞通海墓碑上刻有“明故中书平章政事赠光禄大夫谥虢国公俞公通海字碧泉之墓”。墓前石刻只剩下了一件石马和一件石羊。

下一篇 曹良臣

上一篇 耿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