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 编辑

汉语词语

五兵五兵

五兵,读wǔ bīng , 意思有(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2).泛指各种兵器。(3).泛指军队。(4).指战争。(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五兵

读音:wǔ bīng

注音:ㄨˇ ㄅㄧㄥ

释义:五种兵器

基本资料

编辑
【词目】五兵

【拼音】wǔ bīng

【注音】ㄨˇ ㄅㄧㄥ

来源释意

编辑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钺、楯、弓矢。”

《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装备的一组兵器的合称。

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楚国的子恶筵请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帷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

《周礼·夏官》说:“军事,建车之五兵。”据《考工记·庐人》(据考证成书于春秋末期)记载,车兵五兵为 戈 、 殳 、 戟 、夷矛、酋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所引《司马法》记载,步兵五兵为弓矢、 殳 、 矛 、戈、戟。其中殳、矛较长,戈、戟较短,弓矢是远射兵器。它是当时 步兵 的基本编制单位──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由这五种兵器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战国以后,兵器的种类增多,五兵的含义逐渐变化。

《谷梁传》鲁庄公二十五年的注认为,五兵是“矛、戟、 钺 、楯、弓矢”;唐杜佑撰《通典》及萧吉《五行大义》引《周书》称,五兵是“ 弓 、戟、矛、 剑 、楯”。因此五兵一词逐渐成为对兵器的泛称,如《荀子·儒效篇》说,“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即是此例。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善五兵,愤恨曰:“临患而缩朒,耻也。”命蹶张之士传飨,持一灵姑钚大暑中趋贼。”

(2).泛指各种兵器。

《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

《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谷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下一篇 玄圭

上一篇 遗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