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大学士 编辑
内阁大学士,官名,明朝时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主要职责包括票拟批答、上传下达等。
清朝初期,曾设置内三院大学士,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品级和员额屡经变迁,雍正八年(1730)以后均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定为“三殿三阁”。此外,还有“协办大学士”。由于军机处的设置等因素,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有所削弱。清末新政时,改设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协理大臣,大学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
中文名:内阁大学士
品级:明正五品,清正二品或正一品
职权:票拟权等
废止:清末新政
唐朝有宏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尝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宋沿之,对学士中资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1382)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一般吏部尚书实权过重不得入阁,素有“吏部天官不入阁”的传统。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
清朝于天聪二年(1628),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天聪十年(1636),更名内三院,后各置大学士一人,即内三院大学士;再后改内阁,内三院大学士亦改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初制为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1658),满员改与汉同,均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又一并定为正一品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
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乾隆十年(1745)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对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通常都称为“中堂”。
据清黄大华所辑《明宰辅考略》,自永乐初至崇祯末,历任内阁大学士共163人。兹按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表列这163人的籍贯如下:南直隶27,今江苏20,安徽5,上海3,贵州0,浙江26,江西22,北直隶17(今河北长城以内),湖广12(今湖北8,湖南4),山东13,河南11,福建11,广东5,四川9,陕西2(今陕西2,甘、青、宁无),山西5,云南0,广西2。(一人待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