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德府 编辑
彰德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是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地区特定时期的历史称谓。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后彰德府辖区被河北河南各省划分。
中文名:彰德府
外文名:Changde Mansion
行政区类别:府
所属地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地理位置: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
面积:21900 km²
下辖地区:安阳、临漳、内黄、汤阴、林县、涉县、武安
政府驻地: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十六
方言:晋语
从昭义军到彰德军
安阳彰德府古城
唐朝常常把兵士戍守的大范围边疆地区叫做“军”,戍守的小范围边疆地区叫做“守捉”或“镇”。安史之乱后,内地各州也纷纷效仿边疆设置军和镇,戍守要地。唐广德元年(763年),薛嵩成为相州刺史,兼相州、卫州等六州节度使,总揽六州军事。大历元年(766年),薛嵩被封为高平郡王,他的军队被称为昭义军,昭义军最初戍守相州城。大历十年(775),昭义军转戍磁州。从此,相州与昭义军脱离。五代后梁初,相州隶属天雄军节度使管理。据《旧五代史·末帝纪》记载,后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在相州城设置昭德军,任命宣徽使张筠为节度使,辖相、卫、澶三州。后梁末期,张筠放弃相州,昭德军遂撤销。后唐灭掉后梁之后,相州又重归天雄军节度使。《资治通鉴·后晋纪》记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在相州城设置彰德军节度使,把澶、卫两州作为属郡,彰德一名开始出现。后汉、后周和前朝的设置一样。北宋依照旧制也在相州设置彰德军,隶属河北西路。
从彰德军到彰德府
明代彰德府地图
宋建炎二年(1128年),相州被金攻陷。1129年,金政府在相州设置彰德军。《金史·地理志》记载,1192年,金政府把相州升为府,用军名给它命名,取名彰德府,隶属河北西路,下辖安阳、汤阴、临漳三县和林州。这就是彰德府产生的经过。金贞祐元年(1213年),彰德府城被蒙古攻陷。元朝时把彰德府改为彰德路,隶属中书省,下辖安阳、临漳、汤阴、辅岩等县。元至元六年(1269年),元政府撤销辅岩县,把它划入安阳县。明代彰德府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安阳、汤阴、临漳等县和磁州。清代彰德府隶属于河南省,最初辖区同明朝一样。雍正三年(1725年),把直隶省大名府所辖的内黄县划入彰德府。清末,彰德府共辖安阳、汤阴、临漳、武安等七县。
民国成立后,撤销安阳县,把其辖区划归彰德府。1913年,撤销彰德府,暂时把府直辖地改为彰德县。不久,正式定名为安阳县,隶属河南省河北道。1937年11月4日,安阳城被日军侵占,日伪政权把安阳县改称为彰德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以后,彰德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就不复存在了。
安阳彰德府古城
彰德一名起源于唐代的昭义军,形成于五代时期的后晋,时为彰德节度使地。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沿袭宋制属河北西路。元改为彰德路,属中书省。明初复为府,改属河南布政使司。这是安阳沿革史上一大变迁。自汉以来,漳洹流域一直是河北大政区的一部分。
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从行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出发,攻打河北的卫辉、彰德诸路,攻下后即置彰德府,属设在汴梁的中书分省管辖。次年改中书分省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九年又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从此彰德府属下各县改属河南,至清沿袭不变。1913年废府。
明清以后的安阳是河南北部的一个中等城市。明洪武元年改建的彰德府城,周围仅9里130步。永乐二年(1404年)封朱高燧为赵王于此。建王府于彰德府城内。今市内高阁寺,为其旧址。
清代安阳地位无显著变化,至清末光绪年间,安阳境内的京汉铁路修成(计长37.5公里)后,又有支线通六沟河煤矿,于是给安阳城市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当时洹水为安阳境内的惟一水运航道,下至内黄入卫,南至楚旺、道口,北至天津,有航船往来,故水陆交通便利。宣统元年(1909年)袁世凯以“回籍养病”为由,伺机东山再起。他不去故里项城,而隐居于安阳洹上村,实因这里临近铁路,随时可与北京保持联系之故。
辛亥革命后,废彰德府留县。
1949年8月划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置平原省。安阳地区归其所属。同年划安阳县城区及近郊置安阳市,移安阳县治水冶镇,又析安阳、临漳二县漳河以南地置邺县,驻崇义集。废了近千年的邺县又重新复置。
1952年撤消平原省,划临漳属河北,邺(移治白壁集)、安阳属河南。
1954年又废邺县入安阳,于是殷邺又合为一。同年6月迁安阳县还治安阳市。
1958年12月截临漳入磁县。
1961年7月析磁县复置,至此,原彰德府辖区被河北河南各省划分而治。
金兴定三年(1219)彰德府府治安阳,辖: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林虑(今安阳林州市)、汤阴、临漳(今临漳县)、辅岩(今安阳县水冶镇阜城村)5县。
安阳(倚。有韩陵山、龙山、洹水、防水。)镇三(天祐、永和、丰乐。)
林卢(旧林卢镇,贞祐三年十月升为林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九月升为节镇,以安阳县水治村为辅岩县隶焉。有隆卢山、洹水、漳水。)
汤阴(有牟山、羑水、荡水、通漕、羑里。)镇一(鹤壁。)
临漳(东山、漳水。)镇一(邺镇。)
辅岩县(本水治村,兴定三年置。今安阳县水冶镇阜城村。)
明初府仍治安阳,辖:安阳、临漳、汤阴、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磁州(今河北磁县)、涉县(属磁州,今河北涉县)、武安(属磁州,今河北武安市)1州6县。
清末府治仍在安阳,辖:安阳、临漳、内黄、汤阴、林县、涉县、武安、共7县。
清末民初,安阳已开始有少量现代工业,例如纺纱、织布及食品加工业等,文化建设方面也设置了师范学校、中等学校及小学10余所。但直至1949年,总的说来,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城市建设落后,是一座破旧的古城。1949年以来,安阳工业获得很大发展,煤炭、钢铁、机械、纺织、化学、电力、建筑、轻工、食品等工业兴起,使安阳成了豫北的工业基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