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汉 编辑
黄宗汉(1803年-1864年), 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晋江城内登贤铺(今鲤城区镇抚巷)人。 晚清官员、封疆大吏。
黄宗汉7岁时丧父,父亲死后,黄宗汉由其嫡长兄黄宗澄教养成长。黄宗汉自幼聪明又顽皮,黄宗澄对他管教特严,11岁遍读群经,能写文章, 道光十五年(1835年),黄宗汉中进士,由此跻身仕途,一路晋升。咸丰二年(1852年),黄宗汉已官至浙江巡抚一职。咸丰四年(1854年),文宗特诏褒励,赐黄宗汉御书“忠勤正直”匾额,勉励他“慎终如始,以成一代之名”。随后,黄宗汉即被擢升为四川总督,任上他平冤狱、筹兵饷、镇苗逆、治盗患,为大清王朝可谓鞠躬尽瘁。
咸丰六年(1856年),被调京补内阁学士,兼署刑部侍郎、顺天府尹。咸丰八年冬末(1858年1月),朝廷革除叶名琛职务,命黄宗汉为钦差大臣补授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主持两广军政事务。黄宗汉力主抗击英法联军,他沿途广招义勇,经过家乡时,募集神枪手,挑选精壮,教练步伍,集中一、二千名以备调用。到广东后,驻扎在惠州。咸丰十年(1860年),授吏部侍郎。在京期间,宗汉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主战派过往甚密。经常相聚商议救亡大计。 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病逝于上海,享年62岁。
别名:黄学义
字:寿臣
所处时代:晚清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泉州登贤铺
出生日期:1803年
逝世日期:1864年
主要作品:《筹防纪略》,《筹海纪略》
本名:黄宗汉
人物简介
黄宗汉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中。道光二十五年,出任广东督粮道,调雷琼道,历山东、浙江按察使。黄宗汉担任御史时,多所弹劾。云贵总督桂良昏庸废事,只因他是皇亲无人敢言,黄宗汉不惧权势,上疏弹纠,担任广东督粮道时敢疏论该省大臣。生平经历
咸丰元年(1851年),黄宗汉迁任甘肃布政使。咸丰二年,擢升云南巡抚,未到任又调浙江巡抚。上任后,正逢湖州一线漕粮搁浅,改留变价亏银30多万两,布政使椿寿情急自缢,黄宗汉疏请原米按新辟漕运路线运送京师,获得允准,保证京城粮食供给。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南京,黄宗汉分兵江苏、安徽境内,堵截太平军进入浙江要道。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攻陷城池,切断海运,黄宗汉建议改在江苏浏河受兑,使漕粮顺利北运。清军重兵驻江南,江南大营后勤任务十分繁重,黄宗汉致书专办军务的钦差大臣向荣,建议江、浙、赣三省按月定额接济,有效地解决江南大营军饷难题。咸丰四年,文宗特诏褒奖,赐御书“忠勤正直”匾额,提升四川总督。
黄宗汉在四川总督任内,积极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咸丰六年(1856年),被调回京都补内阁学士,兼刑部侍郎、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尹。
咸丰七年(1857年)冬,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广州沦陷,黄宗汉被授为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他力主抗击英法联军,沿途广招义勇,经过家乡时募集神枪手。到广东后,驻扎在惠州(治所今惠阳县东),立即联络绅民,办团练兵。在籍侍郎罗淳衍、京卿龙元僖、给事中苏廷魁与他密切配合,锐意收复广州,时人称之为“一督三绅团”。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英法联军再犯天津,直逼北京,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激起广东人民的切齿痛恨。新安镇(今宝安县)乡勇义愤填膺,杀死几个张贴告示的人。敌人攻陷新安镇,要求必须查撤“一督三绅”。清政府竟认为黄宗汉“有碍和局”,免去他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之职,调任四川总督。不久,黄宗汉又被召回京城,改侍郎后补。咸丰十年,授吏部侍郎。
当英法联军进迫北京时,文宗与宠妃那拉氏逃亡热河(在今河北省)承德府(治所在今承德市),留恭亲王奕訢与敌人议和。黄宗汉为图救亡,力阻帝妃回京。因此,那拉氏对他恨之入骨。咸丰十一年(1861年),穆宗继位,那拉氏被尊为慈禧太后,她勾结奕訢杀害载垣等八大臣,黄宗汉也因“迎合载垣,行为不端”而获罪,被革职并宣布永不叙用,追回文宗御书“忠勤正直”匾额。同治二年(1863年),得泉州同乡陈庆镛延请主讲清源书院,这才挈领家眷及数万卷书南归,途经上海县得病,寄寓泉漳会馆。同治三年正月,黄宗汉在上海寓所病逝,享年62岁,葬泉州涂门外赤山村。所著除奏议外,有《筹防纪略》、《筹海纪略》等,长子黄贻楫为他编辑诗文稿名《黄尚书公全集》,书稿现存厦门大学图书馆。
三年,粤匪犯江宁,调浙江兵二千名赴援。江宁寻陷,宗汉赴嘉兴、湖州筹防,疏言不可仅於本境画疆而守。於是分兵赴江苏、安徽境内协防,诏嘉其妥协。寻上海匪起陷城,请海运改於刘河受兑。时江南大营需饷甚钜,宗汉贻书向荣,通盘筹算,请於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确定每月额数。荣据以上闻,文宗韪之。四年,特诏褒宗汉办理防务、海运,及本境治匪、察吏,精详无瞻顾,深堪嘉尚,特赐御书“忠勤正直”扁额,勉其慎终如始,以成一代良臣。
擢四川总督。给事中张修育疏言:“宗汉治浙,布置合宜,未可更易。”诏不允。会因数月未奏事,降旨询问,以疾为言,诏斥之,议降三级调用,加恩降二品顶戴,仍留总督任。五年,马边夷匪为乱,平之。遵旨遣松潘镇总兵德恩以兵二千援荆州,又调兵四千赴贵州剿苗,并协饷十万两。六年,复因久无奏报,命将军乐斌查奏,以痰疾闻,下部议降调,命来京另候简用。补内阁学士,兼署刑部侍郎、顺天府尹。
广东军事起,叶名琛被掳,授宗汉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时广州为英人所踞,巡抚柏贵在城中为所胁制。民团四起,文宗因徐广缙等前拒英人入城,赖绅民之力,欲复用之,命在籍侍郎罗惇衍、京卿龙元僖、给事中苏廷魁治团练。惇衍等号召乡团,得数万人,戒期攻城,卒无功;又禁华人不得受雇为洋人服役以困之。
八年春,各国遣人赴江苏投书致京师大学士诉粤事,请遣大臣至上海会议;且言逾期即赴天津。诏仍回广东候宗汉查办,而英、俄两国兵船已泊吴淞。宗汉过江苏,总督何桂清坚留在上海开议,宗汉不可,遽去;取道浙、闽,调兵不可得。及至广东,敌兵已犯天津。宗汉驻惠州,惟恃联络民团,出示空言激励,为英人所禁格,不能遍及。既而天津和约成,俟偿款六百万两分年交毕,始退出广州,粤民愈愤。英领事宣布和议,新安镇乡勇杀其张示者数人,遂发兵陷新安。民团大举攻城,初胜终挫,悬赏格购洋官首,亦仅时伺隐僻,有所杀伤而已。宗汉外怵强敌,内畏民嵒,不能有所措施。泊大学士桂良等至上海议税则及换约事宜,将与商交还广州,向宗汉询近状,辄不答。而英人以既议和,民团复相仇杀,来相诘问,且揭团绅告示载谕旨有异,必欲去宗汉及三团绅。桂良等疏闻,诏责宗汉捕伪造谕旨之人,罢其通商大臣,改授何桂清。英使额罗金犹不惬,遽率舰赴广东。九年,遂复有天津之役。寻调宗汉四川总督,召至京,改以侍郎候补。十年,署吏部侍郎,寻实授。四川京官呈请饬赴四川督办团练,不许。
宗汉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交结。十一年,穆宗即位,载垣等获罪。少詹事许彭寿疏劾宗汉与陈孚恩、刘昆并党肃顺等,踪迹最密。诏曰:“黄宗汉本年春赴热河,危词力阻回銮。迨皇考梓宫将回京,又以京城可虑,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意存迎合载垣等,众所共知。声名品行如此,若任其滥厕卿贰,何以表率属僚?革职永不叙用,以为大僚软媚者戒。”并追夺前赐御书“忠勤正直”扁额。同治三年,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