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本塞源 编辑
拔本塞源(拼音:bá běn sè yu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
拔本塞源(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指拔掉树根,堵住源头。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文名:拔本塞源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
注音字母: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ㄧㄨㄢˊ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
同义词:塞源拔本、拔本塞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拔本塞源”。
公元前533年,周朝的大夫甘襄与晋国的大夫阎嘉争夺阎地的土地。晋国的梁丙等率领阴戎(少数民族)进攻周朝的颍地。
周景王派大夫詹桓伯前往晋国,代表周天子历数自晋惠公从秦国归国以来,秦、晋等侵扰姬姓(周天子姓)国家,甚至造成戎人占据中原的过错,认为这都是晋国的责任。
詹桓伯还明确指出:“我们对于晋国来说,犹如衣服有冠冕、树木流水有本源、老百姓有谋主一样。如果晋国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横而丢弃谋主,即使是戎狄这样弱小的民族,他们心里也是没有我这个周天子的。”叔向对韩起说:“就是在晋文公称霸诸侯的时候,他也不曾改变过传统的礼制,而是辅佐和拥戴天子更加恭敬有礼。从文公以来,每一代的德行都有所衰减,损害和蔑视王室,炫耀他们的骄纵。这样以来,诸侯产生二心不也是很自然的吗?而且天子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您还是要考虑一下。”
赵宣子也回顾了从晋文公以后晋国的所作所为,认识到晋国确实做了些不对的事,影响不好,于是决定以后王室有婚丧大事,晋国派人前往王室祝贺、吊唁;同时将阎地土地送给周朝,放回在颍地抓获的俘虏。后来周天子也派人逮捕了甘襄送给晋国处理。
从根本上着力,随着实修功夫的日渐纯熟,就能在入世治世面对人生情绪、生活、规划、终极意义四大类问题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厘清根干枝叶的根梢顺序,循理、顺道而行,积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尽最大可能让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
“拔本塞源”指拔掉树根,堵住源头。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拔本塞源”也作“塞源拔本”“拔本塞原”。
运用示例
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中》:“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倒六位。”
唐·柳泽《谏复斜封疏》:“然而刑政德教,或乖于典则,若不革弊易辙,塞源拔本,愚窃料未臻于太平。”
宋·程颢、程颐弟子《二程遗书》卷二一:“夫辟邪说以明先王之道,非拔本塞源不能也。”
清·张澍《王氏重修宗谱序》:“彼弃德旷宗、塞源拔本者,无论已稍念属派,因其礼降而情亦杀,则不胜沦遗之感。”
张昭汉《先考伯纯公行略》:“先君念今日学绝道丧,智育渐进,而德育不修,非拔本塞源,提醒其良知,则放心不收,即病根永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